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期中考试之后,某班召开了家长座谈会,班主任邀请我作为出席嘉宾。期间,一位母亲谈到儿子小田(化名),可谓“痛心疾首”,说道:“真不知道怎么办?我的脸都被他丢尽了,成绩这么差,还不是因为他笨,笨也就算了,还迷上了玩手机!”所幸,儿子不在现场!第二天,我找到了该班班主任,建议小田来咨询室找我聊聊。果不其然,孩子聊到父母,唉声叹气!孩子意识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坦承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父母也有莫大的关系!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父母极少参与他的学习。父母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打麻将。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就沉迷手机了。

很显然,这位母亲认为儿子有问题,成绩大幅下降是因为儿子笨和沉迷手机。其实,从后现代心理咨询视角看,问题是问题,儿子是儿子,只是儿子遇到了问题,并不是儿子有问题。同样,小田也只是遇到了问题,或者说他遇到的问题间接的原因还是父母。可惜,小田的母亲不明白这一点,而有的母亲就能够做得很好。

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就很有智慧。她的儿子谭响曾有一段这样的回忆:初中时,母亲陪他参加家长会。当时,他很畏惧,因为他厌倦数学,考得也不好。因此,在家长会上,谭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被母亲“痛斥”一顿。令他无比惊讶和敬佩的是,母亲并没有发怒,而是非常镇定,客观总结了他的自我评价,还一起分析数学成绩不好的原因,鼓励他再接再厉。这件事看似很小,但对谭响的影响很大。谭响认为,母亲的智慧犹如一面镜子,让他看见自己,不再畏惧任何困难。显然,黄静洁没有将儿子视作问题,而是和儿子一起面对问题。

为什么很多父母不能够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呢?原因如下:一是期望过高。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不是大人,但很多父母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一旦孩子遇到问题,就否定孩子,认为孩子有问题,岂不知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是正常现象,解决了问题对孩子而言就是成长的机会。二是观念落后。很多父母还停留在过去的家庭教育理念之中,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没有参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做“甩手掌柜”,更有甚至,非但没有起到正向作用,相反,起到了不好的带头作用,如小田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玩手机、打麻将。

父母不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而是认为孩子有问题,将会导致可怕的后果:一是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一定会体现在对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上,也就给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一旦认为自己有问题,其标签效应将势必跟随孩子,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二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原本父母与孩子可以携手一起解决问题,现在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也就将孩子推向了对立面,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相反,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好处很多:一是给孩子带来情感温暖和安全感。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对孩子而言,能够感觉到父母带给他的支持和温暖,也就能够建立安全感,以面对今后人生的风风雨雨。二是有利于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也就是和孩子一起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让孩子看见问题的本质,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因为如此,父母不宜认为孩子有问题,而应该换个角度,认为孩子是孩子,问题是问题,只是孩子在成长路上遇到了问题,父母当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父母怎样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呢?首先,与孩子一起发现问题。无论孩子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在所难免,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之所在。其次,与孩子一起思考方法。孩子遇见问题,父母应该乐观、镇定,将问题视作孩子成长的机会,与孩子一起思考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方法上达成共识。最后,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当父母与孩子在解决方法上达成了共识,剩下的就是鼓励孩子付诸行动,以最终解决问题。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