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请父母教养孩子时保持一致性

                 请父母教养孩子时保持一致性

深秋的一个周末,我从深圳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做完个案回来,乘坐在回家的地铁上。思绪还沉浸在上一个个案之中,突然被一个孩子的哭声打断了。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小男孩正被母亲厉声责骂:“你看看,期中考试成绩这么差,真不知道你上课时干什么去了?下次再这样,周末就不准出去玩,待在家里好好看书!”男孩的父亲在一旁接话了:“之前,我就对你说过,别给他报那么多兴趣班,你不听,现在看看,能怪孩子吗?”母亲听后,更是火上浇油,向父亲吼道:“这么说,你是怪我咯?孩子考不好,你也有很大责任!总说工作忙,功课辅导时,你又在哪里?”孩子听见他们吵了起来,哭得更厉害了,看着孩子一脸的茫然和无助,不禁令人心疼!

曾经有人说“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那么,父母就应该学习科学教养孩子的知识,建立正确、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成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且不说父母教养方式科学与否,有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方式不一致:他们有的是父慈母严,有的是父严母慈;他们有的是一方允许孩子出现某一行为,另一方则禁止孩子类似行为;他们有的是一方对孩子民主,另一方对孩子很专制;诸如此类,等等。为什么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一致呢?父母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学历水平、生活阅历等都不一样。因此,父母可能会秉持独有的教养方式,并且有可能不一致。

在心理咨询室,我就接到很多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在这种不一致教养方式下成长,慢慢地,孩子的心理或行为出现问题,个性发展受到影响:一是父母教育影响力减弱。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一致,难以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合力,更有甚者,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导致教育影响力削弱。二是孩子会无所适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一致,作为辨别能力有待发展的孩子,不知道该听父亲的还是听母亲的,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三是孩子会出现很多负性情绪。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甚至会因此而发生争吵、冲突,孩子会因此而陷入自责、悔恨等负性情绪之中。四是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发生冲突,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并有可能形成懦弱等性格,不利于孩子个性发展。

相反,父母教养方式越一致,越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在笔者的一份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越一致,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父母的教养方式越一致,孩子的学习习惯越好;父母教养方式越一致,孩子的人际关系越好;父母的教养方式越一致,孩子的心理品质(如好奇心、创造性、意志力和自制力等)发展越好。因此,为人父母,在教养子女时,应尽量保持教养方式的一致性。对此,父母该怎么做呢?

一是父母教养方式尽量科学。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应建立在科学的教养方式基础之上。因此,作为父母,有空时多阅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书籍。通过阅读,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探索和建立科学、正确的教养方式。

二是父母教养子女前达成一致。父母在教育子女采取行动之前,最佳的办法是在孩子不在场时,父母能够事先商量,围绕孩子的教育问题加以讨论,达成一致的教养方式,以避免今后教养孩子时出现不和谐甚至冲突的声音。

三是不妨先以一人的意见为主。有时候,孩子的问题出现得很突然。此时,父母的教育行动必须很及时,无法进行事先商量。最佳的办法,是先以一人意见为主,让孩子先有可遵循的规则。事后,父母再行商量达成一致。即使事先商量的规则与之前的不一致,也不用尴尬,而是诚恳道歉,并告诉孩子新的规则。“勇于承认错误”,对孩子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课题。

四是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父母教养方式尽量一致。即便可能不一致,也不宜当着孩子的面争吵,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例如:导致孩子形成懦弱的个性。

总之,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为人父母,应行走在不断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养方式的道路上,并且保持一致。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