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的放手会让孩子走得更远
一部学龄前儿童动画片《小猪佩奇》在国内的引入,掀起轩然大波,并且牢牢吸引了我国儿童的眼球。Why?大人们不理解只会哼哼的小猪佩奇一家有什么好看的,但小孩子看得入了迷,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它说出了小孩子的心里话。心平气和的猪妈妈从来不生气,温和的批评反而更有力量,猪爸爸的“善于放手”和鼓励,让孩子更加自信。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孩子帮助父母成为更好的自己。
是的,说一部动画片让中国90%的父母“汗颜”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生活中,我们亦有发现:有些父母亲好像很忙碌,总在忙自己的事,又貌似有点“懒”,顾不上孩子的吃饭、穿衣、上厕所……让他们自己翻穿着衣服,踢踏着鞋子出门,自己去买东西,自己爬上摩托车后座……自己最多在一旁动动嘴皮子。
慢慢地,勤快妈妈的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微不至”的照顾,独立能力愈加得不到提高;而“懒妈”的孩子呢?遇到问题,看不到大人的援助,只能自己想办法处理,渐渐地孩子们越来越能干了,妈妈越来越轻松。是这些妈妈们真的“懒”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貌似对孩子的“放任自流”,其实是对孩子最真实的关爱,“显性”的粗放和“隐性”的放手,孩子会走得更远。
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过一对父母与孩子签订的关于零用钱使用的“协议书”。“协议”生效之后,孩子的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懂得了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了如何计划花钱,不再喝饮料、吃麦当劳……却把节省下的零用钱捐给病危的朋友,努力用自己的劳动赚钱,甚至还学会了利用写博客来获取“兼职收入”……看似有点不近人情的“协议书”,其实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它让孩子对金钱有了正确的认识,从而有计划地去支配它,比教会孩子如何去赚钱更加难。“显性”的“苛刻”和“隐性”的收获,孰轻孰重,诸位一目了然。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亦如此。认识一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对纷繁的班级事务,其他同事“叫苦连天”,烦不胜烦,大声疾呼不知何时能脱离“苦海”;他却悠然自得,轻松愉悦,享受着孩子们带给他的快乐。在“班友”们穿梭于各种活动比赛,忙碌于各种班级事物之时,他亦能静坐于教研室,一杯清茶一本书,四大闲人一枚?您不用怀疑,最后的结果亦是“战绩非凡”。或许诸君会有疑问:他有班级管理“秘方”乎?要不何以如此“胸有成竹”?身陷“苦海”而毫无一点“苦”意?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工作,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淡然答曰:此乃“运筹”与心,“决胜”于果也。其次,一是心态,二是一个“懒”字。
俗话说“勤能补拙”,但“懒”亦能助你。我们常说“家国一理”,意为会持家即会治国。家校亦一理,孩子们在家里需要家长“放手”,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体验成长的喜悦,在一次次挫折中逐渐变得坚强;在学校则需要老师“放手”,让孩子们在互相督促中养成自律的习惯,在亲自实践中学会管理自己,管理他人。班委竞选,让他们自己主持;竞赛活动,让他们自己策划;班级事物,让他们自己处理;各种表格,让他们自己填写,看上去我是“懒”到家了,其实这就是老师的“法宝”,这何尝不是孩子们最好的锻炼平台?这样老师能不轻松而悠然自得?真因为老师的“懒”,才让孩子们愈来愈“勤”,能力亦愈来愈强。
曾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几家大人聚在一起聊天,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边玩耍。当要上菜的时候,大人和其他孩子都安然地享受着“服务”,只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主动站起来,帮服务员开门,帮大人摆餐具,照顾比自己更小的孩子,这样的举动让一旁的成年人诧异不已。***妈淡淡地说,从小就这样,随他去做吧。在这个“从小就这样”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是妈妈的“不负责任”?还是孩子的任性而为?都不是,而是一种“隐性”的放手,它将让孩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