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未眠之花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散文《花未眠》中说:“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竟然未眠,大吃一惊……”他或许以为海棠花和大多数花一般,都会在夜晚掩面而息;或许他原来就知道海棠花在晚上是不眠的,却在这个平常的“凌晨四点”,在不经意的凝视中突然间就读懂了她。从而悟想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多少个美丽的瞬间都被他粗心的忽略了”。
刚开始对于作者的“大吃一惊”很是不解:自然界这么多花,何曾像人一样夜眠昼醒呢?这本就是一件非常平常的小事啊!何至于用上“大吃一惊”这个词呢?细细思量,终于明白了,为川端康成拥有那样一个不同寻常的“凌晨四点”而感到羡慕,为那不经意间的第二次凝视而庆幸不已。原来让我们“吃惊”的事物往往就是之前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平凡,被我们“忽略不计”的平常。而这一切,都被这个“凌晨四点”所改变,一下子让我们看清了之前不曾看清的一切,读懂了她不曾言说的花语。
后来当我的目光每每与孩子清澈的眼神所对接的时候,看到他们“不合时宜”的行为时,总是会想起这“美的启迪”和“美的开光”。想到多少含苞欲放的等待,多少自然而然的绽放,都被我们蒙昧的眼睛所忽视,都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修剪”所“删除”。孩子们那如花般的小脸,天籁般的童音和无邪的眼睛那么纯真,那么迷人,那么期待我们的微笑、赞扬和拥抱,但等来的或许是一脸的冷漠、虚伪的“夸奖”,甚至是让他们“无地自容”的嘲讽……
我们常言:童年是美好的,孩子就是天使,童言是不能认真对待的……当我们逐渐从小孩成长为大人时,内心就慢慢被所谓的“成熟”“责任”所填充,再也不给孩子留有“一席之地”。美好的回忆被抛之脑后,可爱的天使也任其“自由飞翔”,率真的话语或许会招致你的责骂……我们何曾静下心来陪孩子一起长大,一起捉蚂蚱,一起数星星,一起拾落叶……等我们想再听听“天籁之音”时,想蹲下去抱抱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太多的美好,他们已经和自己离得很远很远……
罗丹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究竟什么是美?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还是意境深远的绘画?貌似都是,又都不是。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个词来形容花鸟画的形象和逼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去静静地关注一朵花的绽放,去关心一片叶的成长,去欣赏小鸟的可爱,去赏识大雁的优雅。不能否认艺术设计的美妙绝伦,亦不能否认亲近自然的灵动质朴。但与其在纸上感受静态的“栩栩如生”,不如去亲近动态的原汁原味。在你不经意的凝视下,下意识的注视中,就会发现,哇!原来玫瑰花是这样绽开的,小草是这样破土而出的……
艺术如此,自然如此,教育亦如此。当我们第二次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时,也一定会“大吃一惊”。原来在成人眼里,孩子那些不合常理的言行正是他们最真实的表达,那些不合逻辑的语言正是他们最渴望的需求。是我们粗疏的心误读了他们的美好,让孩子与渴望成功的鸟儿擦肩而过;是我们蒙昧的眼睛忽视了他们真实的绽放,让两朵沉睡了一个冬天才得以与春天相会的花儿与我们失之交臂。“惊讶”之余,便是最真心的守护,最深沉的解读,最长情的凝视,于是,孩子就多了一个知音,我们获得了幸福。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最真实、最自然的美,一滴滚动的露珠,一只高唱的蝉儿,亦或者一群匆忙的小蚂蚁……这在成人的世界里是多么的司空见惯,却是孩子们奇思妙想的发源地。被成年人忽视了的,往往是最真实的表达,被斥责的,则是最自然的美。不是孩子刻意“见微知著”,而是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新奇,充盈着美的因子……
川端康成在那个不起眼的“凌晨四点”产生了异乎寻常的“顿悟”,由海棠花的未眠想到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其实除了那个时刻,任何时间,只要我们让目光稍微停留,让内心稍稍柔软一点,便会发现无限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