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借助合理归因,促进学生成长

 

月考后,一位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考砸了。我试图安慰她说:没关系,这次试题很难呢。试题难,这是客观事实。学生安心地走了。期中考的时候,该女生又来了,说:老师,这次试题是不是很简单啊?我想,这次她考得很好,不能让她太骄傲。于是,我对她说:是有点简单。学生说:我就说嘛,我只是运气比较好而已。

后来的教学中,我开始注意到一个现象:该女生总是将自己考不好的原因归因于试题过难,而没有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成绩现状。而每次她取得好成绩时,她总是说,那只是自己运气好而已,从来不将好成绩与自己的努力相挂钩。

我不由地想到,我的处理有些不妥。我没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正确的归因。如果学生在学业取得进步时,总是将成绩的取得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而在学业遭受挫折时,却只是一味地外归因,归咎于试题的难度。那么,这样的思维,将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成长。

这使我想到了我女儿的一件事情。有段时间,舞蹈老师要求孩子练习仰卧起坐。女儿每天在爸爸的监督下坚持练习。一开始,她一次只能做三个。两周持续不间断的练习后,她竟然做了60个。我说:看来,天天练习,还是进步很大的。有一天晚上,练习了其他的舞蹈动作后,已经有点晚了。爸爸就建议:仰卧起坐这个动作,你已经很不错了。就不要天天练了吧。隔几天练一次,这样可以腾出时间练习其他的动作。女儿同意了,说:那不能隔太久,就隔两天吧,要不然,会退步的。显然,女儿将自己的进步与否与努力这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了。

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把自己学业成绩的进步,归因于努力这种自身可控的因素,而将退步归因于缺乏努力这种可控的内在因素。因为这种归因方式有助于他们形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自身缺点,不断努力进取的思维习惯。如果总是将学业成绩的进步与否归因于外在原因,如运气,如试题难度,则会导致学生丧失改变自己的动力,从而丧失了进步的机会。

当然,挫折事件发生时,必然有内因和外因。将挫折事件进行外归因,在某种程度下确实缓解了个体的巨大压力。但是如果一味地将挫折进行外部归因,则于事无补。内归因尽管会给个体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寻找自己的弱点,并积极地改善,才有利于个人的长远成长。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归因,将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将成功事件归因于自身稳定的因素,将失败事件归因于自身可控制的因素,都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体积极行动,将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