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失败”教育 让孩子走得更远

  失败教育  让孩子走得更远

王开东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一个学生面对失败的态度,给了他很大的人生启迪。这个学生曾经历了大的考试失败,后因及时自我调节重又考到了自己满意的学校,临别前给全班同学总结了三点面对失败的锦囊:一是向好朋友讲故事,二是重新确定目标,三是对失败进行反思。

向好朋友倾诉,不是倒苦水,而是把失败的经历以故事形式讲出来,把自己的故事一遍遍告诉别人,还夹杂着自我调侃。这是情绪表达、转移、发泄。这样痛苦情绪一次次被稀释,孩子很快获得精神上的轻松。说实话,由于好面子,我们成人也很难做得到如此坦然。大多人往往在失败时觉得耻辱,不敢告诉别人,如同一个贼。而因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就长期留在了心里,因得不到排解而加重精神压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事实上越是封闭,世界越是遗忘你,你就越难走出来。

向朋友倾诉之后,人轻松了,但因为失去了目标,人容易变得麻木,接下来重新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勇敢上路。重新出发,重新奔跑,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调整好心态后的重新抉择,需要莫大的毅力,需要先死而后生、飞蛾扑火、壮士断腕的勇气,需要与过去失败的经历决绝的心态。

如此睿智而阳光的面对失败,这种孩子实属稀有,正因为稀有,值得我们大多数人反思与学习。在这个父母和老师集体焦虑的年代,我们不乏成功教育,我们总是赞扬孩子的成功,习惯为孩子的赢而鼓掌,我们忘了其实我们也可以放慢脚步,静待花开;忘了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成功的指引,也要教会孩子如何走出失败;我们不能只是急功近利,我们要俯下身子,研究怎样帮孩子们走出内心的阴霾。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说,不仅要让学生赢,还要让学生学会输。十一学校有二十多个社团,完全由学生独立组建,没有老师辅导,三天两头有“死了”又重新开张的社团,李校长说希望学生们都垮过一次,受受失败教育然后自己总结经验,这比到社会上失败成本低多了。只有他在一次次失败中,你带他去寻找,是不是还有一线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来了。走出三次后,他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就没有更大的人生风险。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我们很多人只顾埋头赶路,却忘了倒一倒我们鞋中那膈脚的沙石,抖一抖身上厚厚的灰尘,晒一晒那发霉的心情。可是我们不愿意停下来休整反思,我们太着急赶路,不愿意面对那沙石磨破的伤疤,更不愿意让它裸露于众人,于是我们在原地打转,甚至被风雨吓得倒退……

没有永远的赢家,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如果人一辈子从未失败,那未尝不是更大的失败。人活着,不仅仅品味成功,也需要体验失败。成功教育可能让孩子暂时走得更好,而失败教育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      章冬芹    22300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