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完美,所以值得爱
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吕爱军
一个学生考试,因为做错了一道选择题,结果只得了98分。于是,她趴在课桌上呜呜地哭了,哭得很伤心。我走过去,微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说:“孩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说的是一句真心话,后边没有“但是”。还有一个学生,总喜欢默默地呆坐在一个角落里,问他原因,他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体育不如学生A,学习不如学生B,写字不如学生C……我说:“论纪律,论安静,谁都不比不上你,你的表现是最好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美就存在于差异中。如果我们所教的学生形同一人,都达到了完美,还能吸引我们的注意,还值得我们去爱吗?换言之,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完美可言。完美只是神话传说,只是海市蜃楼,只是人们的一种奢望而已。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骆驼和羊》,它告诉我们,骆驼和羊存在差异,正是因为存在差异,才显出它们各自的美——高有高的长处,矮有矮的长处。高低起伏的群山,才能显出山的壮观;五彩斑斓的花朵,才能显出花的多彩;各色各样的人,才能显出人世间的多姿。如果所有的山都一样高大,所有的花都一种色彩,所有的人都一个样子,这个世界就没有美可言,也不再令人们向往了。
其实,吸引我们和值得我们爱的,就是不完美。
我们面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是不要这样想的:“如果他能考个市状元或省状元就好了。”我们应该这样想:“他棒极了,我真为他感到高兴。”
我们面对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是不会这样想的:“如果他的学习成绩能够和第一名一样就好了。”我们应该这样想:“他身体很强壮(或者很善良)。”
我们看到一个很淘气顽皮的男孩,我们不会这样想:“如果他能够变成一个乖巧文静的女孩就好了。”我们要这样想:“活泼好动原本就是男孩的天性。”
我们遇见了一个爱哭的孩子,我们不应该这样说:“你就知道哭,哭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我们想到的是:“他的内心比较柔软,更需要呵护和帮助。”
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我们绝不会这样说:“你经常完不成作业,上课也不好好听讲。”我们想到的应该是:“他也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关爱。”
夕阳在形状不规则、厚薄不均的云朵的遮蔽下显得更美,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夕阳才能体现出我们在梦中和诗词中常见的绚丽多彩;也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
“我不够优秀,不够完美,所以没有人理睬。”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很可悲的,因为他们总想让自己趋于完美,总想把完美呈现给他人。于是,他们一直试图模仿、复制他人。有的人甚至不加选择地模仿,如邯郸学步,结果不会走了;如东施效颦,结果变得更丑了。殊不知,他们的不完美值得爱,因为真正的爱总是喜欢寻找原创的作品(本我),而不是复制的作品。
人们在试图反映来自外部的的东西时,很容易把来自内心的最亮的光湮灭掉了,而那最亮的光恰恰最具有吸引力,最值得爱。
《圣经》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要过的苹果。”尼采说过:“人类创造了完美的礼仪,可是,这有什么用呢?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人!”身为教师,我们不要一味地苛求学生全面发展,尽善尽美,只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长板和短板,并让他们的长板更长(cháng),让他们的短板渐长(zhǎng)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