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卷首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做教育从修炼教师品格开始

     做教育,其实并不在于做字,而在于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的教育包括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方面,刻意做的教育往往是显性教育,而润物细无声才是隐性教育的内涵。隐性教育是学生在心理上并未察觉的无意识教育,其中教师德行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的美德与优势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德行的养成。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模仿的学习方式。我们常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常认为班风源于班主任的教育风格,很大程度上皆源于儿童对父母和教师的模仿。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在学生眼中,学生会无意识的通过模仿习得教师品行。当教师说教而自己又没有做到的时候,对学生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教师需要先修炼自己的品格,并通过隐性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修炼的过程可以让教师了解改变的困难,理解学生不愿意改变背后的阻力与原因。而教师自己成长与完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榜样作用,提供学生以改变的勇气与力量。

那么哪些可以称之为品格呢?品格需要满足两点:凡是可以修炼的一定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并非人之天赋;凡是称为品格一定是有人性之美好并能促进与提升个人价值的。这里我们采用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对人美德与优势的划分。赛里格曼认为人有六大美德24种人格优势,如下图。

\"\"

那么如何进行修炼呢?修炼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美德,使自己逐渐变得完善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与惰性的。为了征服自己的弱势与缺点,去改变和塑造自己,要明确一点——这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付出努力与坚持。修炼方法上,我们学习富兰克林的美德修炼法。

首先,不能一下子全都尝试,这是很难办到的,在一个时期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美德上。当将美德养成习惯之后在培养另一项。其次,对修炼顺序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序。有的优势可以促进其他的优势养成,比如节制;有的优势是自己有更强烈意愿去培养的,比如最近觉得职业倦怠的老师可能更渴望培养热忱的优势。顺序的制定可以根据教师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个体培养过程中更能自主参与。最后,将一个阶段要培养的美德做成一个表格,纵向为一周日期,横向为美德名称,对自己培养的美德进行一周时间的监控。当加强了一种美德之后,再加入一个新的需要修炼的美德。以此类推,直到自己修炼为更好的自己。表格示例如下。

X周优势养成表

 

节制

热忱

感恩

公平

仁慈

……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种上庄稼;要想心灵不荒芜,唯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当教师自身不断完善自我,修炼品格,教育的过程就变得更自然更和谐了。教师不再“做教育”,而是用自身的人格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示范学生,用自我改变的勇气感染学生。这种隐性教育大概就是育人的真谛了吧。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