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考是绝大部分学生走向高等学府的必经之路,高三学生承载着家人、学校、社会的殷切希望,要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繁重的学业、有限的时间、个人理想和社会期待多重交织,高三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压力。研究表明,高考成绩受学业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双重影响;高考备考是个时间长、任务重的工程,不仅要打知识仗,更要打好心理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必由之路。本研究调查了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广西桂林市某校720名高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20份,有效回收692份,有效率96.1%。其中男生398份,占57.5%,女生294份,占比42.5%。
(二)研究工具
1. SCL-90症状自评量表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10个因子。每个条目均有5个选项,分别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采用5点正向计分制,根据全国常模,总分或症状指数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越需要关注。该量表广泛应用于心理卫生临床和科研领域,被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开放性陈述问卷
该部分为教师自行设计的开放性陈述条目,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目前在高三阶段,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对心理辅导的需求(分四个维度: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不需要)、你希望学校开展哪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三、分析与结果
(一)高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看出,高三学生总分在160分以下的(自我感觉没有症状)合计409人,占59.1%,160分以上的有283人,总分平均分158.42,标准差46.14。其中男生平均分153.53,标准差42.54,女生平均分165.04,标准差49.3。
从表2中可看出,总体症状指数在1.0~2.5(被试自我感觉无症状情况,或有点症状情况,但并不频繁)之间合计627人,占总被试的90.60%。調查表明,目前高三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部分学生需要进一步筛查,必要时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问诊。
(二)不同性别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展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统计结果:高三男女生心理发展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01),女生平均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多感觉到有症状倾向(见表1)。在10因子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p<0.001)、偏执(p<0.01)、人际关系敏感、敌对(p<0.05)存在显著差异,在强迫、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p﹥0.05)不存在差异(见表3)。LSD事后检验表明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因子分前三项均相同,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见表3)
(三)高三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扰
采用开放性问答,通过自由表述,反映出高三学生目前的主要心理困扰。
1.因学业而烦恼、焦虑,表现为:
(1)学习内驱力不足,常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想学又学不进,无可奈何,无助感强;
(2)学习高原现象严重:感觉学了很久,学习成绩却停滞不前,甚至还有所下降,产生自我怀疑;
(3)理想大学与现实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为理想付出相对应的努力,时而渴望上进,时而又想躺平;
(4)时间紧迫,临考在即,作业、题目写不完,每天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有时又无缘无故发呆,浪费了时间,自我感觉很内疚;
(5)制定的学习计划难以完成,有焦虑和负罪感,易产生自我怀疑(能力不足、行动不够、自律不强);
(6)专注力不够,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好,很累,很烦;
(7)害怕考试失败,不想参加考试。
2.人际关系困扰,表现为:
(1)不被理解,没有知心的朋友(同伴群体的归属感无法确定);
(2)过于在意他人评价,渴望得到他人认同,又担心自身不足,引起他人厌烦,内心常敏感又脆弱;
(3)社交能力不足,易和同学,尤其是舍友产生矛盾,又无法及时化解矛盾,常有孤独感;
(4)亲子关系僵,父母管控过多,爱唠叨,又思想顽固,常难以沟通,和他们提出问题及改进建议,又被指责。
3.情绪情感困扰,表现为:
(1)情绪易泛化,常因小事持续性闷闷不乐或爆发;
(2)情绪表达能力不足,甚至不想表达,仍由其内耗;
(3)青春期同性、异性恋情感问题的困扰。
4.其他:
个体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常因某方面的不足,陷入非理性认知中,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无价值感、无意义感强烈。
5.极端心理问题,表现为:
(1)抑郁严重,自残自伤,部分学生在无法处理自己的心理困扰时会采用伤害自己的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掐自己、锤头、用利器自伤等;
(2)对外攻击,敌对情绪严重,对部分同学、老师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心中有很冲动的念头,甚至有强烈的肢体冲突等。
(四)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及开展活动方式
从表4可以看出,高三学生有心理辅导需求人数451人,占65.2%;无所谓或不需要者241人,占34.8%。学生建议学校在高三年级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心理课、心理讲座、心理团体活动、个体心理辅导、开展个人故事交流会、播放心理微电影、心理情景剧、心理漫画等。
四、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育渠道
学校应以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高三学生,谨防高三生自我贴上“学业重、压力大、有心理问题”等负面标签。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张弛自如、高度自信、临危不乱、焦虑适度的生活理念。
学校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尤其是在高三备考阶段。针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心理建设,缓解备考心理压力。例如,学校可聘请专家或专职心理教师定期给高三学生开设心理讲座、心理班会课,普及心理知识,助其掌握科学备考心理策略;开展心理座谈会,每次邀请部分学生(20~30人)以座谈的方式开展活动;增加学生朋辈互助;开展心理拓展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体验心理仪器或进行心理团建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心情,增强自信,迎接高考。
(二)团体互助,营造良好备考氛围
高三班主任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既关心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部分学生在备考中因为担心被同伴超越,容易设置自我壁垒,孤军作战。独树难成林,应加强学生资源共享意识的引导,营造群体积极互动的氛围,学生之间互相鼓励、提供慰藉,通过心理倾诉解除烦恼,结伴而行释放压力,增强朋辈支持力量。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内驱力,提升学业水平
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内驱力不足,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例如,从学科方法指导、生涯指导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确立未来的目标学校,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
(四)加强家校合作,提高父母亲子沟通能力
父母是学生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高三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备考中易疲惫、烦躁,情绪泛化,部分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未能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多说教、多唠叨、指责,导致亲子关系恶劣,影响考生备考。因此,应加强家校合作,向家长普及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维护高三学生心理健康。
本文作者/侯娈花 广西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作者单位系本刊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