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元化角色定位

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元化角色定位

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人们普遍认为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学习负担过重、错误的育人氛围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预防、减少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推进,有很多学校已经从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认识到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些学校只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上做了一些投入。如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沙盘,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领导检查时打开门,领导一走关紧门,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关键因素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却关注不够支持不够。因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差。国家教育部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2012年修订并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各校要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2015年版《中国教育监测与评比统计体系》要求学校人数与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比为500:1。很多学校均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希望他们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大多数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或者在心理咨询室等着有心理问题学生来咨询,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过于狭隘化,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工作不积极主动,或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坚持多元化的角色定位,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实效性。笔者认真研读了《纲要》的相关规定,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六大角色意识。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健康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 《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指出: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心理健康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者与实施者,这是心理健康教师的基本角色定位。心理健康课以专题活动的形式来设计与实施可以防止教师将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科化的倾向,心理健康教师不仅仅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和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的能力。要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结合本校学生可能在一定年龄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准确地制定心理健康活动主题和目标,科学设计实施的步骤和程序,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采用讨论式、探索式和活动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自我启发、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让学生明确遇到心理问题时注意与教师、家长和同学朋友倾诉,并教给学生基本的情绪宣泄方式,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问题学生的辅导者和咨询者 《纲要》“规定各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因此,心理健康教师是心理问题学生的辅导者和咨询者。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非常精深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只有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还不能保证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的成效,因为心理辅导又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工作,心理辅导需要直达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深处耕耘,而学生的心灵是及其脆弱和敏感的,需要小心呵护,耐心培育,心理健康教师要用自己的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通过共情、尊重和真诚,与问题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持的态度,又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切忌对他们训斥、讽刺、挖苦,应亲近他们,同他们交朋友,引导他们把心里话倾诉出来,让他们安定情绪,放松心境;教师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苦恼之处,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设身处地体验他的内心世界;应在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同他们倾心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班级管理的辅导者和参与者 《纲要》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实际上不是学生品德不良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父母的宠爱,个性极强,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容易失去控制。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上狭隘的听不得批评的个性,使得他们的心理困惑越来越多,在班里由于自控能力差违反校纪或班级管理规定后受到班主任老师的批评,有些学生就会闹情绪,与班级疏离,甚至出现故意违纪或故意与班主任产生对抗等不良心理。班主任面对一些自控能力差并且和自己又有代沟的学生,有时感到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适当地介入,提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专业素养,对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是大有帮助的。心理健康教师应与班主任一道,参与班级管理,把心理辅导和班级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班级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班级心理辅导是在一定情境下,以班级为对象,把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既可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又能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心理健康教师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可以提高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个别心理辅导是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帮助班主任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该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给班主任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和指导策略。这样,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相互结合,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服务。 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协调者和指导者 《纲要》规定:“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当然是主角,但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就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比如学校和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一致,有自卑感的学生在学校心理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逐渐克服了自卑心理,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意识,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看到孩子没有取得理想成绩就对其进行训斥和打击,这样孩子的自卑心理又会出现,对自己又缺乏自信,这必然抵消了心理健康教师以往的工作效果。因此,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由心理健康教师给家长讲解心理健康指导课。让家长明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向学生家长传授与孩子沟通的策略和方法,教给家长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基本常识和基本对策。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包办、不代替,而要启发引导,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考试、竞赛失利受挫折时,不责备,不斥骂,而应多鼓励,让孩子跌倒后重新站起来,迈开坚实的步伐努力向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此外,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约见个别心理有问题孩子的家长、家访、电话、QQ聊天、发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向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创造适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心理氛围,形成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科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者 《纲要》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教育活动范围应辐射学校方方面面工作,但有些学校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把它只看做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由于学科教师对自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忽视或没有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指导。因此,心理健康教师要每位学科教师都认识到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承担对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对学科教师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适当加以指导,教给教师排解压力和宣泄、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保证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时拥有乐观、平和的心态,同时向老师们介绍学生在某个阶段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应对之策,指导学科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师生关系的方法,同时指导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推动者 《纲要》指出“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协调并推动社会各方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心理健康教师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以及周边的教育资源,联系社会各方教育力量,通过参观、访问和调查体验等形式,组织学生进社区、参观教育实践基地,到素质拓展基地锻炼或到敬老院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忍受挫折、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作为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的角色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需要更新观念,全面、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把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与学科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师生之间敞开心扉、以诚相见的过程,看作是教师自己与学生心灵沟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根据自己多样化的角色定位,拓展心理教育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责。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