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域下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分析
摘要: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影响教师从教质量、从教状态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压力直接影响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影响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落实。本文分析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以及德育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提出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对策,为中职德育课和德育课教师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立德树人”的根本性教育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教师 职业压力 专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德能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的共同育人目标,德育因此也成为职业学校的重要内容。随着德育途径的开拓和德育方法的创新,职业学校的德育也异彩纷呈,树立了一些德育品牌,提炼了一些德育成果,培育了一些德育人才。这些辉煌的成绩离不开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的通力合作和职业学校领导对德育的高度重视。但事实上,“以德为先”在许多职业学校仅是一句育人口号,没能落到实际。目前很多的职业学校仍存在重技能,轻德育;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容;重德育口号,轻德育行动;重专业教师,轻德育教师的现象。导致德育教师常常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甚至出现焦虑和职业倦怠,影响德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严重制约着职业学校德育的发展,影响德育实效。所以,科学梳理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群体的职业压力现状并寻找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德育发展的关键。
英国剑桥大学柯礼柯夫和苏利夫(Kyriacou和Sutcliffe)1989年把教师工作压力定义为: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诸如挫折和焦虑等消极情感的反应症状。外国研究人员发现教师大量的疾病都可归结为教师工作压力过强所致。柯礼柯夫曾列举51项教师压力来源,并调查英国综合中学257名教师的压力,发现教师工作压力产生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足的工作条件,时间的紧张感,不好的学校风气。
我国的调查也表明,93.1%的老师表示, “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大”;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调换工作。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状况的调查中显示,56.9%的教师有职业倦怠感,68.1%的教师认为心理压力越来越沉重,52.1%的中学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有很大压力或极大压力。[1]笔者通过对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进行访谈发现:89%的德育老师觉得不被领导重视;75%的德育老师觉得德育课容易被忽略;56%的教师觉得德育课效果不好;37%的德育教师觉得自我感觉不好。德育教师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德育教师都感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的压力。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师职业压力分析
有一项调查指出,教师是高危的职业之一,因为育人是一项困难的事情,责任重大,很多父母教育一个孩子却常常束手无策,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心思。教师工作之外有许多隐形的劳动,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常常身兼多重角色,如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职业指导老师、学生活动指导教师等,所以职业学校德育教师更容易产生压力和倦怠,感受到来自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压力。
(一)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外在压力分析
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外在压力主要来自学校和社会双重影响,体现在学校领导对德育不重视,学生难教,家长和社会期望过高等。
职业学校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给德育教师造成职业压力。在很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更受领导重视,获得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学校评优评先也更多向专业教师倾斜,在资金和物质的投入也向专业技术倾斜。德育教师想开展德育活动往往比较被动,受到经费来源、领导支持等诸多制约,这种情况常常导致德育教师心理容易出现不平衡,甚至产生偏激,自暴自弃,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难教,学生大多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期,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观,这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的任务是促进青春期学生同一性的发展。但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存在“心理发展延缓期”,他们拒绝长大,出现了心理发展的“暂停”,所以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时会做出很多奇怪,让大人不能理解的行为。给学校教育带来危险性,而学校领导却常常认为这是德育教师的责任,学生出问题就找班主任,找心理老师,找德育老师,找学生辅导老师。当学生出现教育难题时,教育管理者就想起德育,加重德育教师的压力,否则德育重要就只是领导的空话。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也成倍增加,德育教师工作也严重超负荷。德育课教师除了要承担每周18节左右的繁重教学任务外,还要担任班主任,甚至还要辅导学生,还要应付各种领导下达的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论文、教学研究、教学竞赛、教学评估等,再加上许多中职学校德育课都是大班教学,人数多,有的一个班90多人,教学方法难创新开展,德育教师疲于应付工作,学生也难以接受。许多教师变成教学的机器,不难想象会出现怎样糟糕的教学效果。即使德育课教师认真对待,但工作时间的紧张和满负荷也严重超出教师的承受。所以下课后经常能听到德育教师之间相互抱怨,相互诉苦。德育是一种寂寞的工作,很难在短时间见到成效,让德育教师倍感压力和倦怠。
良好的校风就是学校德育的最佳体现,职业学校重技能,轻德育也会导致职业学校缺乏内涵建设,导致校风不良。校风不良的学校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领导和同事之间缺乏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良好氛围。也容易出现学生素质低,学生问题频出的状况,导致教师工作环境差,加剧教师的沉重感和压力感,德育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更容易由于校风不良带来职业的挫败感。
德育教师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家长和社会对德育教师的政治性、纪律性、专业性期望更高,要求也更多,这也给德育教师带来压力。当教育出现问题时,家长和社会的眼光容易直接指向德育教师。比如学生出事,领导、家长、同事都容易认为班主任教育有问题。班主任、辅导老师、心理老师都容易成为学生出问题的替罪羊。这让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师承担着其他教师更大的职业和心理压力。
(二)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内在压力分析
职业学校德育教师除了感受来自外在的压力外,也有来自自身内在压力的考验。表现在自我认知不清,缺乏职业理想和信念,缺乏实践创新能力等问题。
德育课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因其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是专业的教师。但事实上,很多职业学校的德育课谁都可以上,谁都能上,导致德育课教师常常会产生“我是什么?”“我是谁?”的认知不清问题,有的非专业的德育教师对专业知识不熟,开展德育工作受限,很难再培养德育情感和德育能力,只能消极应对,影响德育效果。
有的德育教师自身德性不高,思想性和政治性不强,出现信念危机。试想一个缺乏信念的德育教师如何能做好德育。这样的德育教师,内心常面临矛盾冲突。我们也有见过身边一些德育教师自己上课玩手机、随意应付让学生自习、看电影、满腹牢骚、常发表对社会、对周围人的不满,传播负能量。这样的教师一方面感受到压力,一方面随意发泄自己的压力,怎样能做到“以身示范”?怎样做好“立德树人”?
也有的德育教师自身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只会用老一套的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行动,不学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缺乏实践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思想的落后与世界的进步相矛盾,停滞的脚步赶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压力感和倦怠感就会常常与这些老师的工作相伴,更别提工作效果了。
二、职业学校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更好践行德能并重的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领导要理解德育教师面临的压力,协助德育教师摆脱压力,让德育教师从压力感走向幸福感,促进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学校要真正重视德育,促进德育专业化发展。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会议再一次提出“德育专业化”问题,引发了专业人士的热烈研讨,使德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
首先,学校领导要严格落实上级要求,主动促进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如规定任课教师的专业要求,限定德育教师工作量,为德育教师提供工作保障。为德育教师创设交流学习的机会,加强德育教师培训,为德育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让德育教师有机会从平庸走向优秀,体现职业的价值和效能,增强德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其次,学校领导要真正体会到德育教师的压力,提倡“全员德育”,让每一位职工都有责任承担学校的德育工作,减轻德育教师的工作负荷。要看到德育教师课外的职业压力,减少德育教师的任课任务,或者落实班主任工作,辅导老师工作折算成课时任务,让德育教师能从繁重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做好“育人”工作。
最后,家长和学生要理解德育教师所承担的育人重任,给德育教师心理和行动上的支持与理解。学生的支持,家长的理解也是德育教师摆脱压力的重要力量。而且要提倡家校共育,增大德育成效。
(二)教师要真正践行德育,享受专业化的幸福。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赋予德育教师特别的使命。对德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德育教师要求要具有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熟,心理品质强。【3】
首先,政治思想素质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灵魂。德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崇高的教育信念、要关心时事要闻,参加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要有一份对教育的坚守和热爱。崇尚真、善、美的教育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信念就是灯,指引教师走向幸福。
其次,专业能力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德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解决教育难题的智慧和能力,加强实践。获得工作的效能感。促进学校德育和学生成长,推动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最后,心理素质是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德育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品质,对于德育难题要经常反思,提高反思能力,也要调适自己的心理,多用自己合适的方法宣泄自己的压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做好兴趣的事、擅长的事,慢慢发现自身的价值,促进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凯,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百度文库http://www.docin.com/p-749047958.html
[2]檀传宝,德育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的德育专业化[J],德育研究,2007(4):18-20
[3]龚德才,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素养[J],教育评论,2014(3):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