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务、途径、原则、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其中,《纲要》第13 条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要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2】。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厅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定, 如2001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学校心理工作的目的、任务、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进行了规定【3】。
然而,在这样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 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困境重重、处境尴尬。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与同行交流的心得,对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学校的具体工作中面临的困境以及有助于走出困境的对策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对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当前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面临的困境
1、“ 我属于哪里? ”
(1)组织管理缺位
有关政府文件也规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分管领导负责, 建立由相关处室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 由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 各校由分管校长负责, 建立由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由学校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但事实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多数时候只停留在文件上,专职心理教师经常是“孤家寡人”,领导遇到活动、检查时才会主动过问, 平时更加关心的是学科教学、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等。
(2)没有明确的学科归属
一般新教师进校后, 都会被划分到具体的学科教研组, 有一名指定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一对一地进行听课、共同备课、班主任工作指导等。学校平时的教研活动也多是以科组为单位进行。而多数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只有一人,遇到进行科组活动时,则只有被随机分配到其他科组或干脆被“置之不理”,横向缺乏与教研组同事进行交流切磋的机会, 纵向没有师徒传承的学习机会, 日常工作完全靠自己摸索。
(3)在工作环境中倍感人际孤独,无群体归属感
由于专职心理教师的办公室( 心理咨询室) 一般地处僻静的位置, 远离其他教师的办公场所和教学区,办公室里多数时候形单影只,加上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机会并不多,这使得多数专职心理教师在学校人际中时常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
2、“怎样证明我的价值? ”
(1)日常工作中没有明确的工作效能标准和考核制度
其他学科每学期都有一定的工作量规定、教学进度规定,期末在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方面都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而心理教育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没有具体的量化的评价标准,每到年终总结时,也没有能说明自己工作成效的具体指标,因此学校里每学期、每学年的评优评先基本都轮不到心理教师。另外,心理个案辅导作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有些学校却得不到承认,不纳入工作量,这部分的工作也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在实施竞聘上岗政策时也无任何优势可言。
(2) 在工作过程中感到千头万绪难开展,无成就感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严格上讲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取得较好的实效,既需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协助、学生的参与,又需要经费的支持、组织的配合和制度的保障。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看,可以从规划、宣传、咨询、辅导、测试、培训、科研等多个领域去展开。这些工作如果单靠专职心理教师,又没有一定的职权支撑,是很难展开的。所以,专职心理教师常常在工作中感到千头万绪,困难重重,计划、准备好的活动有时会因各种因素中途停止或被迫放弃,极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几年下来,感觉不到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据了解,许多专职心理教师都曾怀疑过自己的工作价值,产生过改行的念头。
3、“我的专业发展在何方? ”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与调整。然而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专业功底不见长进,很多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的新型理论和技术培训又都是由社会机构组织的, 心理教师要参加这样的培训, 从费用到时间都得不到学校的支持,只能是自己利用休息时间,自费学习。而且由于缺乏系统、明确的专业发展支持和督导,许多专职心理教师在工作中碰到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督导和帮助。譬如,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在辅导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或学生家庭时,有些教师可能因一时无法找到有效的辅导方法和策略,导致无力无能感;遇到同一类咨询问题时,咨询方式、方法单一,效果不显著时,就容易产生资源耗竭感、无奈感;即使一些较为成功的咨询案例,也因没有后续的来访者的反馈与感恩而产生挫败感,这些在工作中产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作为心理辅导人员都需要有专业导师的督导和辅助,而这一点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来说, 显得很奢侈。
三、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走出困境的对策探讨
(一) 从教师个人角度
首先,从理论认识上,专职心理教师应认识到目前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是其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完全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如何以理性而客观的态度看待自身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可能比问题本身更为重要。专职心理教师应用发展性的眼光来分析把握,用专业化的思路来应对和解决,使工作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成为行动研究的课题,职业压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专业发展的困境与问题就可能成为专业化成长的契机和转机【4】;观念上还应对自己专业和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灵沟通的复杂艺术, 是以心“换”心、以心“唤”心和以心“焕”心的教育艺术【5】,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既崇高又艰巨的事业,心理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灵导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的,也是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其次,实际行动方面,专职心理教师应更加积极主动,主动走出去,广泛联系各科组、班级,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工作的涉及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社团,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拓展心理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发动、吸引学校班主任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教师参与到自己的领域中来,成立心理教研组,来提高工作战斗力,弥补力量的不足;积极从事校本教学研究和专业科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思维能力。专业发展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职业阶段性成长发展目标,成立同行专业学习小组、读书小组或督导小组,积极参与省、市、区举办的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选择地参加1-2个系统的专业培训工作坊等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最后,心理教师应努力成为心理和谐与个性张扬的“自我实现者”。 实现自身的心理自主和谐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第一要务【4】。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助人自助,心理教师在心理方面有效自助与他助、互助才能实现科学助人,因而更需要培养自身的自助意识和能力【6】。
(二) 从专业扶持的角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针对现实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的领域, 希望各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研组定期开展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交流、观摩培训、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进步和技术更新。另外,参照国外的经验,可以为专职心理教师建立相关的督导或辅助制度,让同一地区高等院校心理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各大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师参与到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的督导,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我们坚信,经过一定时间的这种交流和学习, 专职心理教师一定会成长得更好、更快,从而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三) 从体制管理层面
要巩固和发展中小学的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相关的制度并监督实施,如建立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职称( 资格) 系列评定标准和方法;建立详细、具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指标和奖励标准;完善心理教师中长期的有计划的在职训练与进修体系,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保证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既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兼有实践的可操作性,等等,为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另外,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正视目前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专业发展中所处的现实困境,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发展的各项保障制度,引导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积极探索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才能保障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基教( 1999) 13号.
[2]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基教( 2002)14号.
[3]吴发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务与管理.[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4]崔景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与角色定位[J] .思想理论教育,2009(01) .
[5]崔景贵.心理教育范式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48 .
[6]崔景贵.助人自助: 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的理念与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07( 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