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批评的颜色

        批评有颜色吗?当然有。

在实习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调皮捣乱的学生,作为一名刚刚实习的老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11月20日在结束六(四)班语文课后,我午休的时候忙里偷闲拿出手机登QQ,结果一上线就看到一条学生对我不满的留言,当时我就火冒三丈,经过“明察暗访”,才知道骂我的是六(四)班的某学生,但是我却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趁着去厕所的时候,我问了问班长,某同学的基本情况。很认真的回答了我,从的回答里,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

那天语文自习,他捣乱被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一顿,会不会是因为这件事让他对我不满呢?还是我的教学方式有问题?抑或是他根本就不喜欢我这位老师?年少气盛的我越来越抑制不住内心的烦躁。第二天上他们班语文课时,我一改平时微笑授课的方式,严肃紧张的气氛充斥在整个课堂中,而且我再一次点名批评了他。事件随着时间告一段落了,他们班上课越来越“认真”了,我很高兴。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收到学生写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你错怪某同学了,他没有骂你,那件事只是一个误会,现在我们班上语文课越来越提心吊胆了,大家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了。王老师,你快想想办法吧!”我若有所思。我是否错怪了学生?我是否不应该处理这种教学错误?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先让大家自习,然后把某同学叫到教室外面,问他为什么说脏话骂我,他看了看我就哭了,说:“我不是故意的,那天在寝室玩手机,和同学聊天,大家开玩笑,一不小心发错了,就到了老师的手机上。上课前,本来一直想要和老师解释的,结果每一次看到老师都不敢说,上课就更不敢主动公开承认了。所以……,我知道我错了,老师你原谅我吧!”那个时候,实习前辅导员说的话瞬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眼见为实,要多给学生解释自己的机会,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进而了解事实的真相。”于是,我帮他擦干眼泪,然后说“对不起,是老师冤枉你了,但是你和同学聊天也不能骂人的,知道吗?”他笑了笑说:“知道了。”我也对他笑了笑,然后又把他带回了教室,当着全班的面跟他道了歉,并委婉指出了他的错误:不管有意无意都不应该在QQ上讲不文明的话,我们应该做文明学子,他也不好意思的跟我道了歉。那天以后我发现他的脸上又多了很多笑容,班里也恢复了以往轻松的气氛。

    这件事以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批评对学生才是有效的,作为一名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方式。我开始明白:处罚仅仅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在处罚学生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寓教育于处罚中?处罚方式是不是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不当的处罚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相反会损伤他们幼小的心灵,甚者是培养了一种不健全的人格,岂不酿成教育的悲剧?

    在我细细回想教育的方式时,我认为批评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黑色批评;第二种,白色批评;第三种,绿色批评。

     黑色批评,有酸风醋雨的特点。比如,有一次在麻尾中心小学听课,六一班唐老师是这样批评学生的,有一位叫王富强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老师在一次上课时提问他,可他答不上来,不时用手抹鼻子。于是老师就讽刺他说:“富强啊,我看你不如回家去,找个叫‘繁荣’的老婆,一辈子繁荣富强就行了”。话音刚落,全班顿时哄堂大笑,富强尴尬地低下了头。这则批评,对富强来说,简直称得上是金色童年的一次黑色遭遇。毫无疑问,这一遭遇既大大刺伤了他的自尊心,甚至也有可能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有句俗话“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如果教师批评方式不当,就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白色批评,有急风骤雨的特点。在麻尾中心小学,平日里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为了起到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作用,往往要提高嗓门大声训斥,震耳欲聋之声回响在静静的教室里,大有声音一高就压倒一切之势,给学生造成一种白色恐怖之感。我认为这种简单草率,主观臆断的处理方式,常常给学生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表面上,学生如温顺的绵羊,而内心深处却愤愤不平,一肚子不服气。我先前对某某同学的处理方式也是白色批评的一种,实在是不可取。尽管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如果总是这样大声训斥,一旦学生对批评产生了抗药性,即使再中肯的批评也无法见到药效。

绿色批评,有和风细雨的特点。一天上课,六三班班主任黎老师发现班里有五六个学生风风火火跑到隔壁班借书,原来学生为了偷懒省事,上学竟然连书也不带来,需要时就向别人借,黎老师当时虽然很生气,但并没有严厉批评他们,也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在下课时候微笑着对学生说:“老师猜想,你们之所以不带书,是想尝试一下,光靠听讲能不能把书上的内容记住,是不是?那好吧,把你们上课听到的说给老师听听,怎么样?”几个学生脸红了,从此他们没有一次忘了带书,无疑这种委婉地批评,避开了黑色批评与白色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会给学生的心灵带去一片清新的绿茵,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情感的滋润。

    将绿色批评与白色批评和黑色批评对比,可以看出绿色批评是一种比较有效,合理的批评方式,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批评是一种颜色,什么样的颜色最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调好批评的色彩,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和分寸,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和风细雨式的绿色批评,要比酸风醋雨式的黑色批评和急风骤雨般的白色批评,科学有效得多。在如何调好批评色彩,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和分寸上,我觉得我做的不够好,在处理那个骂我的学生的事件中,没有很好地保护他的自尊心,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彻底细致的调查,白色恐怖式的批评曾经笼罩我们班,结果严重影响了我和学生的关系,也影响了课堂上学生的掌握情况。新课程标准下,批评的理念不应该是刻板的教育,而应该是拉家常式的,不显山不露水的说出自己的话题,不露痕迹且不刻薄,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吹面不寒杨柳风,让人易于接受,这才是成功之处。

肖川博士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强调教师要掌握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也许我先前的处理不太恰当,引起了学生的仇恨,但是经过后来我的冷静思考,耐心而又谨慎的处理方法,终于打开了学生的心结,这中间既有我的宽容也有学生的合作,同时也蕴含着我的积极等待及学生的反思和醒悟。

在这个教学小插曲中,我懂得了要更多的与学生交流,分享彼此生活学习上的成败。批评教育学生时,变讥讽,挖苦,斥责,谩骂为和风细雨的循循善诱,为全力以赴的帮助,扶持,为合理化的意见,多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采用迂回战术,多用一些“如果……就……”式的交易,让学生即乐于接受,又受到教育,改正理念,改正错误,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绿色的批评是比较好的批评方式,绿色的批评有什么样的固定形式呢?我认为有两种值得推崇。首先是委婉劝诫式,这种方式要老师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但这种方式主要针对觉悟性较高的学生,所以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与尖锐刻薄,穷追不舍,也不能喋喋不休,只要指出问题,指出危害即可。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纠正错误;另一种,扬抑结合的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在表扬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在批评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学生既不会因表扬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受到批评而极度自卑,他们在批评中看到了优点和长处,在批评中看到了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与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能随机应变地利用教育机制来引导学生,给他们以良性刺激,而不是伤害他们的自尊。卡耐基说:“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变错误,因为它可以保持人的尊严。”教育是一门艺术,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机智。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教育机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看清楚批评的颜色,掌握批评的尺度,更好的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开展教学。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