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当“青椒”遇到“鸭梨” ——浅谈农村青年教师的压力及应对

       20148月,在教师考编工作中,笔者结识了一批青年朋友。面试前的候讲室里,他们或低头默读笔记,神情紧张;或面壁站立喃喃自语,专心模拟;或三两围坐低声细语,貌似轻松淡定。在漫长的等待中,有人就会走到我们面前,询问有关面试事宜,或者只是闲聊。透过焦虑、神秘、无聊和期盼混杂的气息,笔者读出了这些“青椒”们内心的“鸭梨”。

数年的代课经历,数次的考编体验,这群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和压力。一位报考乡镇编的女教师向我们述说着自己的无奈,激动处潸然泪下:“只代课不考编吧,将来没有保障;可一旦考上了,却要离开县城到偏远乡村去,生活不方便不说,还不能照顾幼小的孩子,真是两难。”

这让我想到了20139月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对象是随机选取的我县23所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结果显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达19.7%,以焦虑、抑郁、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为主。一位青年教师这样描述自己的烦恼: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豪情满怀,觉得自己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社会上一看,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理想与现实之间相差太远了。好不容易考上编,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各种各样的郁闷就来了:校园破旧泥泞;教学硬件落后,空有新技能用不上;工作单调劳累;吃不上饭;没宿舍睡觉;想家却交通不便;找不到好对象;外出学习缺乏机会,信息受阻,专业成长跟不上时代……

作为“乡下人眼中的城里人、城里人眼中的乡下人、大老粗眼中的文化人、文化人眼中的大老粗”,农村的“青椒”们肩负着乡村教育的重任,普遍感到“鸭梨山大”。美国学者威尔逊(WilsonBR)曾提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农村青年教师对这些体验尤其深刻。来自于社会、学校、学生、同行和自身的压力,不断给他们带来焦虑感、紧张感、倦怠感、挫折感、困惑感、危机感、不安感、落差感、自卑感和无助感。不难想象,背负着这样的负性情绪从事教育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都将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发生在师生之间和教师自身的极端伤害案例,亦经常见诸报端。

没有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何谈有生机的下一代?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未来,必须加以重视。那么,为了让身心充满活力,面对“鸭梨”,“青椒”们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妨学点招数、积极面对,享受“鸭梨”美味!

一、认识青年期发展特点,正确定位。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年龄特点,发展成为具有爱的能力的人。

青年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期,多数青年以鲜明的社会人形式出现,一般已经脱离父母,接触到了爱情并组建家庭,开始学会承担责任。一方面,由于自我地位空前加强,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觉地产生,造成心理具有两极性:健康的形式是合理的自信、自尊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合理追求,畸形的形式是自大、自私、嫉妒、贪婪和残忍。青年人在社会的经历中成长,更多的是自我提醒与教育,在处理问题与困难的过程中,如果具备健康的心理,就会在失败中磨练意志,健全人格;而在畸形心理的影响下,则可能会迷失自我,痛苦不堪。青年教师要了解这些发展特点,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另一方面,青年期处于成年初期,是人生中形成某些品质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认定,达到自主,让自己变得更具备能力,结交朋友并发展亲密关系。青年教师要尽早走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不拖延,不逃避,确立自我同一性,形成爱的品质,建立家庭生活,从而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发展成为具有爱的能力的人。

其次是正确定位,发展成为会工作的人。

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环境清贫、理念落后、设施陈旧、信息闭塞、教育对象基础薄弱,造成能量大量消耗,内驱力逐渐磨损,对个人成长十分不利。硬件跟不上,只有提升软件。要想成为一流教师,最主要的还是自己多努力。      

首先是正确定位,接受现状,正视现实,敬业乐业。教师的工作,本就日复一日的平凡单调,要在平淡中保持热情,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创造乐趣:远离城市的喧嚣,正好可以静心读书,没有繁华的骚动,心灵会更加宁静;手机或电脑上网,及时了解流行时尚,跟社会发展同步,让内心充盈新鲜活力;领导兴趣小组,跟孩子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体验最朴素的亲近和信任;闲暇时街头巷尾家访,田间地头采风,收获最原滋原味的尊重,巩固最真实可靠的成就感……

其次要树立专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将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外化。做好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渐进式计划,明确在不同的时间阶段里必须达到的目标。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自己尽早度过适应期,发展成为会工作的社会人,一步一步实现分目标,走向成熟。

第三,要多读书,多阅历,常反思,发展成为会学习的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被依次或同时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农村青年教师的活力本自具足,如果能够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中反思,在学习中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自我成长的需求就会不断得到满足,自然会激发自我实现的欲望,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

二、学点减压妙招,轻松应对。

压力调节的方法很多,听音乐、运动、聊天、洗澡等会有不错的效果;采用腹式深呼吸、肌肉渐进式放松,短短几分钟就会缓解焦虑和紧张,更是简单好用的快招。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就要训练一下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了。

面对问题和困扰,人们通常会感到烦恼,陷入无助、无奈、委屈、愧疚、愤怒等负性情绪,一些声音就会第一时间冒出来:为什么?凭什么?怎么会?糟透了,没办法,我无能,我完了……这些声音来自根植于我们内心的理念,它强调问题的来源和严重性,为人的解决能力设限,让我们困在问题里倍感焦虑,深刻体验到无力感,觉得问题非常棘手,简直不能得到解决。而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莫过于转换思维模式,因为理念决定行动。

反复读读下面表格中的句子,仔细体会,不难发现哪种思维更有效。

非问题解决式思维

问题解决式思维

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解决这样的问题将给我带来什么?

我怎么会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

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弥补?第一步是什么?

我实在太蠢了,真没办法。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想到办法,不过我在努力。

我完全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我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还需要提高哪些能力?

问题解决式思维更关注问题怎么能得到解决,不问或少问为什么,只问或多问怎么做。它在战略上藐视问题,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会对自己说:“我暂时不具备这个能力,但不意味着我以后不具备。况且事情总会得到解决……”这样的思维不为自己设限,为问题和压力设限,我们会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当内心感受到力量时,头脑冷静,信心出现,智慧解放,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在战术上,它重视问题,把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为了解决问题,我可以做些什么?”“哪些方法会更有效?”“怎么才能弥补?”“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这样的思维可以促进行动力,达到尽快解决问题的目的。

面对困难和挫折,如果农村青年教师能够运用问题解决式思维,把关注点放在“解决”上,把事件中的每一个人当作老师,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老师,把恶劣的环境当作老师,关注事情的积极意义,身心自然会充满正能量,自我就会得到正向发展。

三、学会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夫妻、亲子、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果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比如精神崩溃等。

人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沟通。沟通是社会人的一门重要功课,需要学习和训练。

一是要树立“我好你好大家好”的三赢理念。一方面,行动源于需要,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某一方面的需求,达到“我好”的目的。所以,不要因为做了件“好事”就希望别人领情,即使是那人因此受益了。否则,当没有收到他人的感谢时,会心生失落和抱怨,影响到亲密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事实证明,当“我”好了,才有力量对“你”好。“我”和“你”都好了,“大家”才会好,工作和生活才会好,这个世界才会更美好,“我”才会真正体验到快乐。

二是要遵循尊重原则和“黄金”法则。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我们通常会认为,我对待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这种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是人际交往的错误观念。当我们要求“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做到“必须喜欢别人”了吗?我们可以这样做:“像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按照这样的黄金法则沟通,才会增进人际关系。

三是要善于倾听,学会接纳。在沟通中,听比说更重要,善于倾听的人更能赢得信任。倾听,让对方感觉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自己也在对方的诉说中获得信任和感恩。双方沉浸在温暖的体验中,内心会更加贴近。倾听他人要关注对方的感受,放下自己的世界,走到别人的世界去,不做价值评判,不打断对方的话,学会看到他人的优点;倾听自己要深入内心,接纳情绪,不排斥,不压制,然后以好奇心看情绪究竟会怎样发展,开放自己,拥抱自己积极的力量。

农村青年教师掌握了以上沟通方法,以爱和尊重对待自己、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家人、亲朋好友和陌生人,就一定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成长,收获幸福。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