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勇敢担当 体验生命成长 ——突发事件中积极开展心理工作

勇敢担当  体验生命成长

       ——突发事件中积极开展心理工作

 

作者介绍:苏虹  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小学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家庭教育指导师。

 

摘要: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对突发事件是必备的技能,也是教育水平的体现。这些突发事件可能是学生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家校之间的冲突。解决冲突不仅需要现实层面的依法依规,理想处置。也需要对事件涉及的相关人员进行心理上的关心关爱。本文从跳绳事件切入,呈现了学校心理教师从家长、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工作的过程,并进行了分析。

 

正文:

 

最近常听见一句流行语“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要发生了。”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对心理教师亦是如此。作为心理教师,上好心理课,关爱特殊学生,做心理辅导,安排教师心理学习培训,这些都是常规操作。而校园突发事件却是对心理教师工作能力的一大考验。有时是哭着喊着不想上学的一年级小朋友,有时是身体情况特殊、内心敏感脆弱的“小炸弹”,还有任性随意、无视规矩的“独行侠”。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调和矛盾,教师行为往往处在处理事件的层面,而缺少对师生家长内心的关注。此时心理教师的作用更加凸显,不仅要协助学校处理事件,更要随时提供心理支持。

一、 直面“意外”

一次学校跳绳比赛中,六年级的小Y同学在被绳子抽到后突然情绪失控,暴怒追打摇绳同学。经过班主任老师处理,几个同学互相道歉,被踢的学生由小Y和家长陪同去医院就医。没想到随后又一个意外出现了。

小Y同学妈妈打电话到学校,说孩子被绳子抽到,一直头疼。去医院的时候对方家长很凶,吓到孩子了,小Y同学晚上睡不好觉,做恶梦。家长强烈的希望老师来家里看看。可是班主任老师却对这个要求感到非常抗拒,甚至痛哭不止,情绪激动。

得知以上情况,作为心理教师,我敏锐的感受到其中师生、家长几方都十分需要心理支持。辅助其保持相对平稳的情绪、在心态平和的状态下才能更好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初涉此事的我,在与师生家长沟通时既要了解事情经过,家长诉求,还要留意是否另有内情,同时注意三者的情绪状态,内心都发生了什么。

二、关注内心,适当使用心理技术

(一)安抚班主任内心的恐惧

从学校立场出发,我先给班主任老师打了电话,希望能让她转变想法去探望孩子。电话中她还在不停的哭泣,我问她发生了什么,她说小Y同学妈妈威胁自己。在电话中很强势,要求去家里看孩子,在微信中妈妈还说“小Y同学爸爸脾气不好,很生气”。这就是在恐吓她。能感受到老师内心深深的恐惧和担心。好像一旦出现在学生家中,就会遭到全家围攻,甚至被打。但是想到她还是一个涉世不深,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老师,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正常的。只是她的情绪似乎格外强烈,而现实感又比较弱。像是个没走出过家门的孩子,有点事就要逃回父母怀中一样。这样的她此时确实不适合直面家长,于是我选择心理疏导和安抚为主。

我说“这几天你一直发烧,还做了这么多工作已经很好了,妈妈的强势让你感到很不安全是吗?”她说“是的,自己一直对小Y很关注也很包容,可妈妈还是觉得自己偏心。”我继续共情“这是不是让你觉得委屈和生气?”她说,的确内心很不平衡。我能体会到,带着这么多不解、委屈,还有对社会、对小Y父母一知半解的负面猜测,使她产生了恐惧。于是我让她多关注自身感受和情绪,也劝她可以找心理咨询看一看,其他的等周一上班再说。挂下电话,我在心中决定,由自己替她去小Y同学家探望。

(二)抱持小Y妈妈的委屈

第二个电话我打给小Y同学妈妈。在表达了关心与问候后,我问家长孩子怎么 样了。妈妈很直爽,说孩子身体确实不舒服,但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关爱。因为小Y同学以前也曾跟其他同学有过冲突,妈妈都会带着他去对方家里看望,道歉。这次,只是希望老师也来关心小Y一下。虽然语言简短,但是从妈妈的表达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委屈。

小Y同学是一个比较单纯好动又不太善于考虑对方感受的男生。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这个班,也一直为他的纪律和人际交往问题伤脑筋。虽然小Y同学的出发点都只是想跟同学玩,可是因为时机不对,或者语言摩擦,最后常会有一些小冲突。又因为他个子大,力气大,明明是不小心,也会把别人弄伤。

抚养这样的孩子确实要面对很多问题,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甚至低头认错。我自然而然的对妈妈说“这么多年照顾孩子,还要处理这些问题,您真是不容易啊。”电话中妈妈哽咽了,在我的理解接纳下,她一点点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告诉了我。最后说“老师,这几年我从来没对人说过这些事,谢谢你。”

家长在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焦虑,尤其是自信不足,能力不够的家长,更会有许多无助和自责。小Y妈妈压抑多年的情绪在心理教师的接纳下得以适当宣泄纾解。不仅与心理教师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也对学校有了正向的认知。

(三)增强小Y的心理能量

疏导妈妈的情绪后,我要来孩子的电话,继续与孩子沟通。打通电话,我平静而温和的问小Y,“听说周四发生了点小矛盾,现在感觉怎么样了?”他说“还是头疼,晚上做噩梦。梦见他们打人,打妈妈。我很害怕。”我追问“这是白天发生的事吗?”

“是的”他说。“那他们打到妈妈了吗?”他说“没有”。“妈妈怎么做的?”“妈妈拿手机录像,他们就不敢了。”原来白天还发生了这样惊险的一幕。难怪孩子有这么强烈的恐惧和不安。我继续共情和疏导。

“这件事有点吓到你了是吗?”他说“是的”。“你觉得妈妈能保护自己吗?”“能”“那咱们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妈妈变的很大,比对面的人大很多。她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好你。”……我带着孩子在头脑中对当时的画面做了一些处理。让他感受到妈妈的力量,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让他想象自己在妈妈身后,给妈妈输送能量。自己就像武林高手一样,充满内力。妈妈也感到很安心。做了简单的处理,孩子说心情好一些后,我跟小姨了解了一些孩子的表现,嘱咐她不要把大人的矛盾再过分渲染,或者过多让孩子知道,以帮助小Y同学恢复安全的心境。

经过我的沟通和处理,小Y同学的心理状态有所好转,周一正常上学了。虽然班主任暂时不能出现,妈妈也给予了很多包容,为后面解决问题争取了时间。在各方积极配合沟通下,班主任最终直面了各方家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三、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教育启示

(一)心理教师要保持良好心态——意外的到来是为了推动我们学习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卷入其中的所有人都具有较大的心理冲击,也都会有一些应激反应。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和过往负性事件、情绪积累较多的成人,都可能产生不同寻常的强烈情绪反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压力,师生家长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心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作及时的处理。

但对于未经过系统心理专业学习和训练的教师来说,面对突发事件心理压力也是很大的,如何平衡自己的心态,提升专业水平是心理教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我同样遇到了质疑自我能力的问题。

其实,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不被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所困。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为了师生的心理健康,为了肩上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发挥好一个心理教师的功能,这就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态,在未来接踵而至的突发事件和常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带着目标去学,做到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同时,家长的信任,学生的进步,领导的认可都在不断的激发着我的自我效能感。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带来真正的自信。

(二)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功能——全面支持,持续跟进

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心理老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甚至是领导,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的支持,需要在处理问题的高压环境中得到宣泄和疏导。

在与小Y班主任老师的几次沟通中,我体会到了她与家长相处时的紧张和困惑,也体会到了她与领导交往中的质疑与戒备。如何创造一个宽松、信任的氛围,让本就工作压力很大的教师们能勇于表达,敢于沟通。为此我给全体教师做了一次题为“关爱真我 盈润教育人生”的培训。从“表达真我,纾解情绪不压抑”,到“转换立场情绪调节ABC”, 再到“识别学生,梳理情绪源”。既有理论解读也有案例分析。讲座后又几次跟老师谈话,认可她前期的努力和对学生的关爱,赞赏她克服恐惧与家长积极的沟通,也支持她感受和面对自己的恐惧,探讨未来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同时引导她学习转换立场,站在家长角度体会对方感受与需求。

对学生的跟进同样在持续。事后连续5周,我分别与几个孩子谈话接触,感受他们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人际互动情况,及时引导。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过渡期后,学生状态逐渐恢复平稳。

此外,更多的就是与家长的沟通。学生经过教育引导恢复相对比较快。而家长的情绪状态却常常居高不下。在协商解决方法方法时更有一些现实因素的干扰,时常出现起伏。因此,心理教师要及时了解家长们的想法和状态,提出专业看法供学校参考。

 

突发事件的出现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教育现象。教育工作者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是复杂和独特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达到自己的教育目标,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人。因此,心理教师不仅仅要关爱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应该尽可能的提升自己,让心理学能在学校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升每个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切实实现以人为本,高效高质的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真正实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参考文献: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刘本剑.中小学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4.李照.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田玉卿实施关爱教育,塑造美好心灵[J].中国教师,2006,(2)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