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艺术------今天我们怎样对学生说话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镇初级中学 史运刚
引言:人际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交流是一种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成长中的学生,在与他们的语言交流中要注意时刻保护学生自尊,关注学生情绪,满足人格需要,适度进行“评价”,这样能达到更好的交流和教育效果,让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关键词:保护自尊,关注情绪,满足需要,适度“评价”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艺术性的一种表现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上,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同一个学生,不同的老师的教育效果常常明显不同甚至结果相反,期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不同教师采用了不同的说话方式。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对自己的说话会非常敏感,他能够善解人意,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学生,他会采用对学生有利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保护自尊。青少年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比维护自尊更重要的了,当然也没有什么比自尊受到伤害更让他们愤怒的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道德说教、威逼利诱、评价预测等等,很多时候对学生的自尊心都是一种伤害,而且往往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自我价值保护逆反。按照心理学家詹姆斯的理论:自尊=成就/抱负,那么在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有价值感,让他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一次听课中,一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对学生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哪个同学来回答一下?”结果没有学生愿意回答,原因很明显,这种提问的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学生认为回答对简单的问题是没有成就感的。其实,老师提出一个的问题,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请哪位同学解答一下,这样是更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热情,更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交流的。
二、关注情绪。我们把青少年时期叫做“暴风骤雨”期,就是因为他们的情绪多变,而且自控性差。而且个人的语言和行为具有极大的情境性,甚至会不分对错,明知错了也不认账,处在一定情绪中的人几乎是不受理智控制的。我们常见到发生了冲突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后,老师们让他们说说,他们会各说各的理,相互指责。老师也常常会帮助他们分析谁对谁错,或者一棍子打死,对他们的行为直接批评,让他们找自己的错,这时的气氛常常是很尴尬的。因为学生(可
三、满足人格。柏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PAC理论)把人体的人格结构分成三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P),表现为权威和优越感,成人自我(A)表现为客观和理智,儿童自我(C)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中,要保持沟通交流的顺畅,就要使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互补(平行型)关系,否则,出现交叉型,交流就可能出现不协调而中断。比如:学生:“老师,这次评‘三好学生’有没有我?”(AA),如果老师的反应:“你根本就别想评‘三好学生’”(PC),这样的话交流就出现了不协调(交叉型),就让学生感到难堪。如果老师这样反应:“你的学习成绩有所退步,恐怕这次评不上了”(AA),这样的交流(平行型)就会使交流持续下去,让学生不感到别扭。现实中,
四、适度“评价”。作为老师和家长,评价学生或者孩子看起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实质上,评价本身就代表了不平等性,仿佛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诱导和关爱下才能更健康的成长,这需要一种富有同情心的语言,一种令学生感到回味的温暖的语言,这种语言就像冬日的阳光,夏天里的雨水一样照耀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1995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 吉诺特 2005 海南出版社
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钱铭怡 1994 北京大学出版社
4、《社会心理学》 侯玉波 2008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