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与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与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蔡嘉丽

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摘要: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开阔心理教师的备课思路,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推进区域心理教育教研的发展。同时借助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探索课堂改革创新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心理课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为今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同课异构;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到实处。“站稳三尺讲台”,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也是对个人专业成长的首要准则。基于心理教师在学校中所处身份角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为了快速提升心理教师的综合素养,拓宽心理教师的专业视野,加强心理教师教学体系建设,推动心理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笔者所在心理教研工作室在区教科院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根据相同的教学主题或者教学内容,由不同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和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同课异构”在教学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不同的教师对同一主题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笔者认为,此种教研模式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如下。

一、促进对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立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但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之上,而目前,我区的心理学科尚未有统一的教材,心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主要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来开展教学工作,在一线心理老师的实际工作中,也会结合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时代发展背景的需求等因素,从而设计出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但笔者所在区域的心理教师普遍偏年轻化,且日常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的学科教学研讨,只能依托区内每周的学科教研活动来提升,因此,探索一条帮助心理教师迅速把握学科特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迅速制定教学目标的教研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笔者所在心理教研工作室积极探索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同课异构”,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促进区域内心理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们围绕同一节课或同个主题,独自构思、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形成资源共享的学习共同体,逐渐使教学目标能够精准定位,继而优化课堂,达到教学质量的高效化。

二、促进对课堂教学的把控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流程,课堂教学的把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除了会呈现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同时也会在彼此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探讨与深入交流,深挖每个教学环节的效果与课堂教学环节的衔接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会熟悉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脑海中对课堂可能产生的情境进行模拟与应对,同时会在交流中对教学素材进行分析,厘清教学内容的主次、重难点,这才能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探究,继而打造高效课堂。如在《有人帮,不一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A和教师B分别呈现的是“主动求助”与“接纳他人帮助”两个主题,但是两位教师都在导入环节采用了“贴鼻子”这一游戏活动,他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设问、活动衔接,通过多元的教学语言,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精准把控,同时也起到了探讨教学艺术、交流彼此经验的作用。

三、促进对教师专业的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提升除了需要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与学习,还需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反思。笔者所在区域的心理教师队伍呈年轻化态势,虽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但因一线工作经验缺乏往往需要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而笔者所在的心理教研工作室则提供了这样交流平台,既有同伴之间的思维碰撞,还有前辈骨干的专业引领,更有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这些途径都可以帮助教师打开教学思路,帮助自己有效提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专业态度与动机。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走出去,引进来”,只有“见多识广”才能促进自己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只有在同伴交流中碰撞升华,全方位的合作探索,才能不断推进心理课教学实践研究的原动力,整体提升心理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促进对区域教研的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寄予了殷切希望,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才能使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我国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前进。

笔者所在区域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仍有不足,且多数心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身兼数职,导致很多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而出现个人发展缓慢,存在“工作迷茫期”等现象。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区域内的合作机制,以工作室为载体促进教研交流,创新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每月进行一次“同课异构”主题的教研活动,从而开阔教师备课思路,帮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专业理念,在分享中突破专业技能,继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不仅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挖掘和共享教师群体的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一个优化的学习共同体所形成的共同奋斗的团队意识,就能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激发教师的整体潜能,从而使教育工作焕发强大的生命活力。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有效开阔心理教师的备课思路,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形成区域内同伴互助式的“学习共同体”,通过群体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营造一种积极协助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文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期待心理教师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究、尝试、创新,提升自身专业成长,推动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文献参考

[1]丁岑维.小范围同课异构对于教师心育能力提升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23):46-47.

[2]陈才英.同课异构——心理学科教研的一枝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4):16-17.

[3]范丹.心理课“同题异构”教研的反思与创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8):38-39.

[4]肖若茂.“同课异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J].中国科技信息,2008(05):253-254.

[5]刘菲菲.心育课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09):19-21.

[6]朱玉金.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同课异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7]袁利平,戴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87-89.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