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高中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无不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数量。人才何来?当然靠教育。中华民族要取得社会主义特色事业的成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社会公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教师的职业压力越来越大,也因此,国内学者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近年来大量增加。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的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和向高校输送生源的高中教师任务更加艰巨。

        本文采用调查、资料收集和访谈的方法,研究高中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讨论其背后根本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发生影响,旨在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适度舒解高中教师过大的职业压力,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在职业中生涯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盐城某四星高中为对象。该校地处农村,就读学生中考成绩属全市(县级)中等水平,现有教师二百多名,学生近两千,七八年来高考达成率逐年攀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其管理模式在盐城地区近三十所四星高中学校中具有典型性,办学质量在同层次学校中长期居于上游。该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在高中教师群体中具有代表性,是本研究很好的样本。

(二)调查法

        1.调查工作时间

        教师5:50(含冬季)开始早自习辅导,11:30放学;中午12:00—1:00学生自习(班主任督查),1:00—1:50午休;下午2:00上课,6:00放学;6:30开始晚自习辅导,10:00放学。非毕业年级每两周放假1--1.5天,毕业年级每月放假1.5--2天。寒、暑假集中补课,休息时间约为初中、小学的一半。

        2.调查工作量

        教师周课时数(含早、晚自习辅导和双休日补课)多在20-25。语、数、外教师跨两班教学的占四成;非语、数、外教师跨三、四班教学的占五成。班主任每天督查学生午自习、午休,照看住校生晚寝后离校。

        除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作业和试卷批改,教师每学期需校内观摩听课20节,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公开教学研讨(地市范围),在校内选拔的基础上,部分教师承担研讨课、观摩课、教育教学论坛任务。期中、期末考试外,有月检测、周练习(毕业年级),以及频次渐增的联谊学校和同盟学校联考、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抽查考试,毕业年级还有例行的三模高考。除周练习,月检测和所有考试都要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分年级分学科召开质量分析会。

        各类学科竞争辅导、学校中心活动、地市(县)主管部门每两年组织一次的教育教学质量督导也让教师们投入了很多精力。

        3.调查工作内容

        除常规教学、撰写学期教学计划和总结,教师还要接待家长来访。每班每学年召开一次家长会,青年教师每学年春季选拔参加各层次教学基本功和优质课竞赛。

        班主任要抓好“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一课”(大课间活动)、“一会”(班会),实施班级管理,撰写学期班务总结,记录《班级日志》。遇流感、新冠肺炎等疫情,更要细致做好晨、午检,完成筛查、上报工作。

(三)资料收集法

        1.收集学生考试成绩

        表1:某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九门综合成绩统计(数据略):

九门综合和达线情况

S1模拟线()分  达线()人

S2模拟线()分  达线()人

 

J1模拟线()分  达线()人

J2模拟线()分  达线()人

班级

参考人数

班主任

均分和

差值

名次

追求目标1

实际达成1

追求目标2

实际达成2

达成率

位次

()名

()名

()名后

                             

        表2:某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单科成绩统计(数据略):

某学科

班级

参考人数

任教者

交底均分

本次均分

名次

进步情况

名次

实际达成1

实际达成2

达成率

位次

()名

()名

()名后

        2.收集教师考核材料

        表3:高一年级校际联考后,领导发布的考核结果(数据略):

        九门综合好的是()班,较差的是()班,最大分差是()分。

        三门总均分好的是()班,较差的是()班,最大分差是()分;进步值较好的是()班,较差的是()班,最大分差是()分。

        ()学科均分前三的是()班,进步前三的是()班,后三名是()班,最大分差是()分。

        并附言:“希望全体同仁抓紧考前、考中的课堂和辅导,与学生一起全力以赴,冲刺决战,预祝每位师生、每个班组在期末联考中都取得最佳成绩!”

        表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考核(各栏中的评价标准略):

学校

 

班级

 

学科

 

日期

 

课题

 

教者

 

总评【    分】

学生【55分】

1.学习方式

【10分】

优良;一般;较差

等第

【】

教师

【45分】

1.角色把握

【10分】

优良;中;差

等第

【】

2.学习水平

【20分】

较高;一般;较差

等第

【】

2.情境营造

【10分】

优良;中;差

等第

【】

3.学习效果

【25分】

优良;一般;较差

等第

【】

3.目标达成

【25分】

优良;中;差

等第

【】

总体评语

 

评定等次

 

评课教师签名

 

单位盖章

(四)访谈法

        访谈主题:学生管理

        鉴于留守、流动少年的大量出现,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高位增加,家长中存在的不同社会价值取向及教育观念,媒体的开放与芜杂,加速、加剧了学生心理的复杂化,使得教师管理学生的难度大增,遂决定以此为访谈主题。

        教师们坦言:对于留守少年,工作要更加细致、周到;对于流动少年,教师要有良好的洞察力、更高的共情水平,协助他(她)们解决教材不同、学习进度脱节等实际问题,理解其处境,给予心理安抚和必要保护,严防他(她)们成为校园的弱者;对于离异、单亲、重组家庭的少年,教师要善用集体资源,帮助他(她)们驱散心灵阴霾,走出情绪低谷;面对家长的不同教育观念,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内涵,引导、统一家长思想,争取家校合作;面对不同甚至对立的社会价值取向,教师要有较高的社会理论水平,引领学生端正三观,巩固信念;面对开放、芜杂的媒体,教师要有社会敏感和辨析能力,不断向学生输入正能量……

三、研究结果

        学校对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片面追求是高中教师职业压力中最突出的压力源。尽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智力、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禀赋特长等各不相同,要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可现实情况是,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下达硬性升学指标,本一、本二录取多少,名牌、重点录取多少;学校对年级、年级对班级再分解和下达种种指标(模拟达线率是非毕业年级教师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这些指标的达成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目标,是领导考核教师、家长评价教师的最重要依据,给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超长的工作时间、繁重的工作量、琐碎的工作内容,让高中教师身心耗竭,疲于应付。

        竞争的文化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焦虑。优质课竞赛、教研课题立项、职称晋升……处处都是竞争。前有能者,后有追兵,试想,这样的环境几人能安适?不可否认,竞争激发努力、唤醒潜能,但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再优秀的团队中总有相对的弱者,激烈、持久的竞争使他们陷入不利处境,丧失安全感和归属感。

        精细的考核也让高中教师不胜其烦,产生对学校、对自身职业的消极认知。

        复杂的学生心理,给教育管理带来更大挑战。

        种种压力使许多高中教师表现出以情绪枯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为核心症状的职业倦怠。

        情绪枯竭,就是对教师职业不再有热情,不再有理想,甚至出现焦虑、紧张、生理疲劳、失眠等问题;非人性化,就是对学生冷漠,把对工作的埋怨、对自己的不满意转向外界,有意无意地在心理和身体上侮辱、惩罚学生,不尊重学生权利与人格;低成就感,就是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期望破灭,自我效能感、满意感大大降低。

        这种现状,损害教师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家长对教师、学校的态度。

四、讨论

        本文以为,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的根本性影响因素有以下五个:

(一)社会的高要求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和向高校输送生源的重要使命。从教育部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中可以看到,国家对高中教师个人素质及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要求之高。它们是社会要求的集中反映,转化成多层级多侧面压力,对教师施加方方面面影响。

(二)家长的殷切期望

       对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最好机会。家长期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为孩子选择尽可能好的学校、教师,这种难以禁绝的行为给教师带来压力,甚至伤害。每年高考分数揭晓,总有些学校、老师因为考生成绩没有达到家长预期而受诟病,回报与付出不匹配,过失不被宽容,社会声望受损,教师工作热情受挫。

(三)复杂的学生心理

       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生活方式转型、家庭模式嬗变、媒体高度发达……广泛而深远地影响青少年心理。有统计表明,中国学生中有心理、行为问题者达很高比例。

       高中生心理、行为问题可分以下大类: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情绪问题、自我意识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以偏科、厌学、考试焦虑、拖延为多;青春期问题主要是早恋、逆反、亲子冲突;情绪问题以愤怒、抑郁、社交焦虑、嫉妒为多;自我意识问题主要是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尊建立、自我同一性整合;行为问题以网瘾、强迫行为、自我伤害为多。

        这些问题加剧了教育教学工作难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有句流行的说法:作为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能作学生的心理“按摩师”。

(四)教师职业特性

        教师职业的鲜明特性是与人打交道。人有情感,有思考能力,千差万别,难以控制。教师职业成就的高低与他人评价、感受、满意度高相关,因而,结果不确定、不稳定,给从业者造成压力。中国文化尊师重教,教师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职业有以下特性:

        1.高挫折性

        教师职业的挫折情境无处不在。比如,教师反复强调、纠错的题目学生还是重复犯错,让教师生气、沮丧;公开课教学,学生配合被动、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让教师感到挫败、难堪;座位调整,学生不服从安排,让教师怒从心起……

        试分类例举:

        教学方面:学生扰乱课堂秩序,无法理解学习内容,作业错误多,考试成绩差。

        管理方面:学生违纪,顶撞教师,屡教不改。

        沟通协调方面:家长投诉,同事不和,与领导矛盾。

        个人成绩方面:赛课失利,荣誉未得,评优落选。

        个人利益方面:奖金扣减,职称晋升无果。

        2.成就感的不稳定性

        所谓成就感,就是教师对自身工作成绩、成就的正向体验,对自身职业形象与社会声望的满意度。 

        教师职业的高挫折性衍生了它的另一个职业特性,即成就感的不稳定性。比如,因为教学顺畅、效果良好,上一节课还觉得自己教学能力不错的良好感觉,却被接下来的一节课,因为不管怎么讲学生仍是无法理解知识重、难点而消失殆尽;前几届班级不论大小考试,成绩一向居于上游,可现在的班级考试成绩经常落后,让自己在同事面前昂不起头、挺不直腰;在本校,自己属业务骨干,参加市级赛课却名落孙山,因而,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再自信……

        造成教师成就感不稳定的另一个原因是------成绩、成就他人评价的中介效应。

        教师工作的很多内容没有标准衡量,没有对错、高下之别。比如,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班级管理措施,不同的人际沟通风格等。适合于彼未必适合于此,其效能、结果相当程度上受控于被教育者与评价主体的认知、情绪情感、好恶等主观因素的中介影响,导致了教师对自身工作成绩、成就的评价和体验变得不稳定,对自身职业形象和社会声望的满意度变得不确定。一个工作努力的教师,面对“学生满意度测评”、“家长满意度测评”、“教师民意测评”,他可以问心无愧,却不敢说“胜券”在握,原因正在于此。

        3.易受道德评判与审视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毫无疑问这是应该的、正确的,也因此,社会公众往往忘记了教师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诱惑、追求个人价值与成功的时代,要求他们淡泊名利,坚持操守,实属不易!各种社会情境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容易受到道德层面的评判与审视,过失、过错难以得到社会谅解和宽容。这也抑制了教师在一些特定事件、情境中对自身合理利益的诉求,引发了他们对社会、对自身职业的消极认知。

(五)个体人格特质

        与心理问题的产生机制一样,个体人格特质在职业倦怠中也发生了作用。教师职业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一定程度地塑造和固化了这一群体相同、相似的一些人格特质,这些特质中有积极的因子,也有消极的因子。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人格特质主要包括三个因子:①刻板的气质类型;②被动性行为;③低自尊。

        刻板的气质类型主要特点是焦虑易感性、强迫与偏执、抑制;被动性行为主要特点是行为选择易冲突、强烈的道德禁忌体验、冲动性行为;低自尊主要特点是脆弱、对人防御、以追求高标准和超越他人作为对自卑的补偿。

        一个教师如果具有上述人格特质,就会带着过多的痛苦情绪工作和生活,容易更多地体验到压力与职业倦怠。这些消极人格特质的影响是:放大挫折,失败后消极情绪体验更加强烈持久;放大无价值感,如有教学效果不好、期望与现实落差,就会怀疑自我价值,形成低自我概念;主观强求,痴迷工作、过度投入,争荣誉争成绩,行为动机是对自卑补偿,实质是安全感缺乏、害怕落后;夸大焦虑和危机,看问题悲观,常常带着担忧工作;固执僵化、封闭保守,喜旧厌新,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环境能力差,缺少灵活与变化,课堂氛围往往沉闷乏味,学生厌倦;对学生缺少真诚的情感,把他们当做追求个人成绩、成就的工具,对学生的处境不能感同身受,无法获得学生的接纳和喜爱。

五、结论

        对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片面追求、繁重与琐碎的工作、学生管理的挑战、竞争的文化、精细的考核是当前高中教师普遍面对的职业压力,引发、加剧他们出现以情绪枯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为核心症状的职业倦怠。社会的高要求、家长的殷切期望、复杂的学生心理、教师职业特性、个体人格特质是这一现状的根本性影响因素。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适度舒解高中教师的过大压力,关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多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刘翔平.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2:5-20.

[2]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1-42.

[3]郑学志.与学生家长“过招”———班主任的家长工作艺术和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95-224.  

[4] 欧阳锡龙.教师不妨多点“西西弗斯心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6):21.

[5]李明,黄泽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7):7-12.

[6]任干.教师如何走出亚健康心理的阴影[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17):41.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