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共情式线上同伴督导的实践与研究

 共情式线上同伴督导的实践与研究

骆丽娟  赵晶

[摘要] 提高心理教师心理热线接听的专业能力,采用同伴共情法开展心理教师线上团体督导活动。活动包括案例汇报、案例澄清、共情来访者、共情心理教师和团体交流五个步骤。实践表明,同伴共情法能够促进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增进专业认同,提升专业效能感,是一种有效的线上团体督导形式。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师  专业发展  线上督导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热线精益管理的研究》(编号:2020YQJY174)的研究成果)

 

当传染病疫情冲击人们的心理健康,人们会采用电话的方式,寻求心理帮助。我们在整理心理热线咨询记录时发现一些问题。首先,不同热线和热线接听的不同老师,在接听流程、使用技术和对话用语上,存在很大差异,这给热线管理带来压力。其次,由于沟通时间和方式所限,很多教师问题解决的建议,没有贴合来访者的具体情境和实际状况。第三,心理教师缺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诊断能力,缺乏危机个案转介意识和应对技术,影响到危机个案电话辅导的有效性。

提高心理教师热线接听专业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督导。共情式同伴督导源于罗杰斯对共情的定义: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状态。共情式同伴督导依据共情原理,同伴通过共情教师和来访者,为教师提供反馈指导和经验分享,帮助教师评估工作表现,发展实践能力,提升自我觉察,形成职业认同和发现工作意义。

开展线上团体督导时,核心成员在20人以内,时间在两小时以内。流程包括教师汇报案例,同伴澄清案例,同伴共情来访者,同伴共情教师和团体交流五个环节。督导过程中,成员彼此尊重不评判,设身处地去共情他人的内在世界,发展多向觉察与互动,在温暖、安全和信任的团体氛围中,实现共同成长。下面我们结合案例说明共情式同伴督导的运用。

一、案例汇报

第一个的环节是教师汇报案例,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理论取向、来访者信息,个案概念化,目标与方法,咨询过程,最后提出几个想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线上研讨信息量和时间的限制,案例汇报需要高度规范化。可以将上述信息整理成表格,保密处理后发到研讨群。这样一方面利于教师进一步梳理咨询过程,另一方面利于同伴了解教师和案例,减轻认知加工的负担。

二、案例澄清

教师汇报完案例后,同伴可以就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想继续深入了解的地方,向汇报教师提问,教师选择问题进行回答。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补充和完善个案和咨询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反思个案概念化的过程。

在一个家长咨询的案例中,澄清的问题和回答有:

同伴1:老师是想解决妈妈的困扰呢?还是想帮助孩子?

老师:因为妈妈打进电话是问怎么样去帮助孩子,所以我主要是想帮助她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也是帮助她解决自身的困扰问题,后面的干预过程中,这两方面都有涉及到。

同伴2:想问下,家庭夫妻关系,爸爸在所有事件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老师:的确,在这个案例中,妈妈谈到爸爸的地方也不多,我在咨询初期问过爸爸的情况,后来就没再关注了。

三、共情来访者

第三个环节,主持人请同伴共情来访者,想象并回答两个问题:假如我是来访者,我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咨询中我的感受是什么?这个环节需要同伴尝试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揣摩来访者的内在需求,体验来访者的心理感受。

这个时候主持人要把握讨论的方向,帮助大家聚焦在来访者的需要和感受上,引导同伴用“我希望”和“我觉得”的第一人称句式表达共情。

比如在案例中,同伴共情来访者的表达有:

同伴1:我希望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让自己摆脱无力感,消除自己的焦虑。

同伴2:我希望能知道孩子的想法,改善我们的关系,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咨询中我感觉得到了温暖,但还是有些迷茫。

四、共情咨询师

第四个环节中,主持人请同伴共情咨询师,想象并回答两个问题:假如我是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时,我的感觉是什么?我如何看待整个咨询过程?这个环节需要同伴进入咨询师的内心世界,理解咨询师的想法和感受,并站在跳脱的视角审视咨询过程。

在这个阶段,主持人要让同伴督导保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能演变为案例分析和研讨,给咨询师提出很多“应该”;也不能演变成咨询师的心理咨询,进行过于自我聚焦的解剖。要始终将督导活动,把控在咨询的假设和新可能上。

比如在案例中,同伴共情咨询师的表达有:

同伴1:面对来访者我一开始感觉有些迷茫和焦虑,不知道是该辅导这位妈妈,还是多谈谈她女儿的事情,还是把重点放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上。整体上我是聚焦在妈妈,给予她情绪支持,共情她的感受,为她提供一些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同伴2:我多少有些疑惑,想清楚来访者的目的,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我想要了解一个重要人物:父亲。我会多问有关父亲的信息,看看父亲在家庭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五、团体交流

当同伴从各个角度都做过体验和描述后,全体成员就可以进入团体自由交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回应同伴的各种共情理解,同伴可以回应教师汇报案例时提出的问题。这时的团体呈现出想法和感受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成员会觉察到,相同的处境和个人,可能抱有多重且矛盾的体验。这非常有助于团体看到案例新的理解,看到咨询新的可能。

比如在案例中,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对话:

同伴:谢谢老师的真诚分享。我想请老师说说,您心目中理想的高中生妈妈是她这样的吗?

老师:我觉得妈妈在努力地做好自己,是值得赞赏的妈妈。这个妈妈正走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方向。

同伴:来访者和您心目中的理想妈妈之间,有多大差距?1是天壤之别,10是完全符合。老师会打多少分?

老师:7分。

同伴:老师觉得她自己想要多少分?

老师:她可能对自己打分会偏低,觉得自己不合格。她想要做得更好。

同伴:所以老师觉得,对于这个妈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老师:对自己不自信。她拼命地想要贴近女儿,这就是女儿一再逃避的原因。

结束后我们开展事后访谈,请参加教师提供反馈,大家认为:线上督导活动时,虽然我们相离甚远,又仿佛所有人就在身旁;个案报告只是个引子,引发相互讨论,能促进个人反思;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比较全面同伴分享过程中的互动,容易引起很多新的思考和突破点;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理解了自己,也理解了来访者。

从这些反馈中可以看出,由于工作性质相似,同伴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而当呈现一个具备共性的典型案例时,同伴们相互交流分享,也帮助老师解开内心困惑。不仅情感上得到同伴支持,同时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也有所提升,对心理辅导工作有了更规范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职业压力和内心负面情绪所带来的职业倦怠感。

从发展态势来看,督导和线上都是学校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向,共情式同伴督导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主持人在线上团体督导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能够激发更多人参与讨论,并对督导过程进行更加标准化的设计和实施,是研究需要继续深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鲁小华,樊富珉,田宝伟,牛勇.朋辈循环支持法在心理咨询师团体督导中的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3).

[2]贾晓明,安芹.循环督导理论的团体督导实践与探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2).

[3]赵晶.学校心理教师团体督导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3).

 

(作者单位:金华广播电视大学,金华,321000;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3210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