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中小学心理教师同侪督导的尝试与实践

  

 

中小学心理教师同侪督导的尝试与实践

 

 

 

 

稿件题目:中小学心理教师同侪督导的尝试与实践

投稿栏目: 教师成长 

作者姓名:李铭     性别:   年龄:41

职务职称:中学高级   嵊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工作单位:浙江省嵊州中学

通讯地址:浙江省嵊州中学    邮政编码:312400

联系电话:13857588553

电子邮箱:szyzxlfd@163.com

 

 

中小学心理教师同侪督导的尝试与实践

浙江省嵊州中学  李铭  13857588553

 

[摘要] 所谓同侪督导,就是一群热爱心理咨询的人定期聚在一起讨论咨询的事。这是在现有专业督导师资源不足,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持续开展,心理教师督导需求日益迫切的情况下,中小学心理教师相对可行的心理督导形式。本文对中小学心理教师同侪督导实践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了梳理,包括同侪督导小组的组建与设置、同侪督导过程的流程与修正、同侪督导架构的关系与澄清、同侪督导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关键词] 心理督导  同侪督导  心理教师

心理督导,是对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过程的专业指导。心理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必然阶段,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心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心理督导由于起步较晚,处于一种心理咨询已经普遍开展,但心理督导则没有普遍化和系统化的状况,中小学阶段更是如此。

我省于2017年开始启动了专业心理督导的培训与实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现有专业督导师资源不足,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持续开展,心理教师督导需求日益迫切的情况下,同侪督导成了相对可行的选择。所谓同侪督导,简单说就是一群热爱心理咨询的人定期聚在一起讨论咨询的事。那么,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中小学心理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同侪督导呢?基于这样的问题,近几年来,本人作为县域层面的心理教研员,组织本地心理教师进行了试错式的实践与尝试。

一.同侪督导小组的组建与设置

同侪,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的是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有研究表明,同侪在一起会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同侪团队更易于形成相互竞争的氛围;另一方面,同侪团队之间更易于相互的交流、支持和影响,形成同侪效应。因此,开展同侪督导,组建一个同质小组是首要环节。

因此,我们首先组建了一个15人的同侪督导小组,成员均是本地骨干心理教师,通过自愿申报、资格审核的流程选定。筛选条件有三:持有相关专业资质与理论基础;在校开展个别咨询实践;有专业成长的切实需求。

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动规则的设置。由于是没有专业权威的引领,又是摸着石子过河,所以开展同侪督导的第一步,必须通过讨论协商,确定活动规则与设置。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伦理设置外,主要对督导时间、地点、保密原则等进行规定,并且加入对受督者的保护与督导后的反馈。督导设置整理成文,以学期为限,逐步修改、完善,所有成员签字确认。设置如下:

1.督导时间:每个月一次,每次90分钟,每次督导一例个案,不作中场休息。

2.保密原则:案例申报者对个案进行保密处理,应避免通过个案描述暴露其真实身份;督导的讨论内容各组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外传。

3.手机要求:在督导过程中,手机静音,原则上不接听电话。如有特殊情况,可去外面接听。

4.督导过程中,讨论的问题及内容以受督者的意愿为准,不得进行违反受督者意愿的讨论。受督者有权对超出自己意愿的督导行为叫停。

5.组长(引领者)有责任维护设置,其他组员共同协助组长共同维护设置,保证督导过程顺利高效进行。

6.每次活动设置组长,案例申报以自愿为原则。组员轮流提供个案进行督导,并由上一次个案申报者担任组长。

7.每位组员有义务在每次督导后写活动体会,作为作业反馈,超过两次不提交作业的,作自动退组处理。

8. 几个常用称谓的统一:引领者(组长),受督者(个案申报者),督导者(组员)

二.同侪督导过程的流程与修正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尝试其实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特别是督导流程,不断在设想——尝试——反馈——修正——实践这样的循环中去摸着石子过河。可能最后我们并没有找到那条最正确的道路,但至少我们可以发现哪些道路需要回避哪些要点必须走到。

到现在为止,我们尝试的督导流程大概有这样三类:

督导流程一:

1.受督者阐述个案咨询情况

2.组员就还需要澄清的个案情况提问,了解更多的信息。

3.组员说说对个案的理解并以“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进行反馈。

4.受督者的回应。

5.引领者的总结。

督导流程二:

1.受督者阐述个案咨询情况及要督导的问题。

2.引导者澄清受督者的期待:具体化督导的问题及想要聚焦讨论的点。

3.团体根据受督者的需求(而非自己的方式)进行询问,了解更多的信息。

4.团体先就受督者做的好的部分进行回应,然后根据受督者的需求进行反馈。

5.受督者的回应。

6.引领者的总结。

督导流程三:

第一步:团体暖身活动,5分钟。

第二步:个案陈述,限时30分钟。

第三步:督导者提问,每人提一个问题。提问后受督者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回答的问题回答。

第四步:督导者谈谈对个案和辅导的理解,每人3分钟以内。

第五步:称赞,对受督者在个案咨询中的优点和长处进行称赞,每人3分钟以内。

第六步:督导者反馈:如果我是咨询师,我将如何继续下一次咨询。限时4分钟以内。

第七步:受督者谈谈当下的感受以及对个案的新的理解。

第八步:引领者小结。

从流程的演变,其实可以反映出我们开展同侪督导的发展轨迹。流程一,只是一个粗放的形式,有点类似个案研讨;流程二,有如下变化:受督者首先自己提出要督导的问题,引领者进行澄清,团体成员围绕受督者的需要开展督导,并且要对闪光部分作出回应。也就是说,流程二更关注受督者的需求与感受,重视团队支持与正向回应;流程三,在流程二关注支持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变化:引入暖身活动,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上有明确限定,有了个案概念化的内容,更加关注技术探讨的部分与受督者当下的感受。

流程的修正,也体现出我们在同侪督导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聚焦督导目标;关注被督者需要;立足团队支持;严守督导设置;注重督导实效。

三.同侪督导架构的关系与澄清

正如在黑暗中摸索特别希望看到指路的明灯,在实践中我们也在寻求督导理论的亮光。幸运的是,首届两岸三地高端督导论坛活动在我省召开,我们的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观摩。这样的经历与学习,让我们对心理督导有了更开阔的视野、更理性的理解、更清晰的认知。特别是台湾林美珠老师介绍的关于督导架构的平行关系(图示),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而把这平行关系应用到我们的同侪督导过程中,终于产生了有的放矢的感觉。

如图所示,在同侪督导过程中,在成员之间互相碰撞反馈的交流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工作的点在哪里。也就是说,督导的时候,我们指向的是图中7个部分的哪一点?是个案还是咨询师,是辅导过程的介入(咨询方法),还是双方的咨询关系,等等。

结合以往督导案例,我们发现,在同侪督导时,特别需要关注。比如:咨询师说“一方面我很不喜欢来访者,觉得他不会自我觉察,没有探索的欲望,不适合做长程咨询,但是另一方面我又想努力去建立关系,给他做长程咨询”,这指向咨询师的反移情;关于“咨询师的态度不好,为什么个案还愿意来咨询?”,这指向对个案的理解或咨询关系;“个案因为缺失爱与温暖使他感觉孤独无助……”,这也是对个案的理解;而当督导者建议“可以用情感连接或焦点的方法来处理”,这指向可以工作的点(咨询方法与技术)。

此外,图中的督导关系,在同侪督导中特别重要。一个稍大的同辈团体往往会产生小团体,就会有关系的亲疏,理念的差别等等。所以,无形中会出现因督导关系而带来的不同督导风格与表达方式。这是引领者要特别关注的。

至于督导师的影响与督导过程的脉络,在我们明确督导流程与督导设置的情况下,暂时对同侪督导效果的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显,或者说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么深。

四.同侪督导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几年的同侪督导实践,使我们的心理教师有了一个稳定的同辈督导的团体,有了一个互相支持与成长的平台,有了一种系上安全带驾驶的感觉。但真实效果如何,却无法获得具体与客观的评估。从团体成员各次活动的反馈来看,还有以下方面需要我们去反思并不断摸索。

1.对受督者的保护问题。同侪督导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权威专家的引领,就像没有教练的试驾,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比如,同辈间的督导与反馈,难免会无意间造成受督者的伤害,言语上、个性上、关系上等等。所以,在成员坚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组长要引领组员避免用一些评价性语言来反馈,尽量进行支持性鼓励与赞美。

2.咨询理论取向的统一性问题。一般来说,相同理论取向的督导小组会使督导进行得更深入,理论取向的不同会使组员无法在同一个点上持续深入讨论。但在中小学教师组成的督导小组中,组员间的理论基础、学习经历、工作对象各不相同,肯定存在各种不同的咨询理念取向,不可能完全统一。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小组成员需要兼收并蓄,开阔视野,彼此了解对方的理论架构并取得相互信任,在包容与互助的氛围下开展工作。

3.督导目标的界定问题。同侪督导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帮助受督导者获得技术上的帮助与突破,二是给团体成员带来彼此的扶持与支持。这是我们在身体力行的。但是,既然是心理督导,肯定还会涉及咨询师自我成长的部分。这部分在同侪督导中也无法回避,但需要有足够谨慎的态度去面对。一是团体中的安全问题,二是督导者的能力问题,万一处理不好, 就像医生打开伤疤却无法缝合,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所以说,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同侪督导,我们一直在尝试,但一直还在路上。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