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我学习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那时的我,就在心中暗下决心,立志长大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教师。进入中学以后,我受到一名英语教师的影响,更加明确要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的人生目标。可是事情发展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2003年,我高考发挥不太好,没有如愿进入重点师范大学的英语教育专业,而是被调剂到一个二本师范院校的教育学专业,从此与心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开始喜欢上心理学。2007年6月,为了圆心中那个重点师范大学的情结,本科毕业的我,没有选择就业,而是继续读研,进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习心理学,有幸成为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莫雷教授的学生,跟随他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心理学研究方法。2010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的大家庭,成为学校的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在工作岗位中,我不忘初心,努力运用心理学的智慧爱每一位学生。在培英高级中学工作的近十年时间里,在重要他人帮助和我的不断努力下,我专业成长迅速,目前不仅是学校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心理教师之一,同时也是江门市科研型心理教师的优秀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智慧型心理教师的教育追求不无关系。
善假于物,学习智慧
荀子在《劝学》中说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作为智慧型教师,也必定“善假于物”。这里的“物”,就包括向他人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非常善于学习他人,具体说来,我会向三种类型的“他人”学习智慧:
第一,向高手学习智慧。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的导师莫雷教授提出“向高手挑战”的学习理念,即“打败”高手,你就站在巨人的肩上,没有“打败”高手,你也会有所长进。这一理念深深影响着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通过聆听心理学专家的讲座向高手学习,我先后聆听了林崇德、莫雷、迟毓凯等一批国内心理学专家的讲座。但是,在高中,没有大学那么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很多时候无法与心理学高手直接面对面交流,这时我就坚持通过阅读和网络学习的方式间接地向这些高手学习,我平时会阅读心理辅导室订阅的《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学期刊,上网自主学习心理专家们的网络公开课程,周末有空时还会逛逛图书城,阅读心理学专家最新出版的书籍。通过向高手学习,我极大丰富了心理学专业知识。
第二,向同事学习智慧。培英高级中学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有三名专职心理教师,我是最后进入学校的心理教师。按照学校的惯例,我被安排给另一位年长的心理教师李艳芳作为徒弟。刚进入学校的我,虽有工作的热情和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预约我心理辅导的学生很少。这让我感到很沮丧,于是我主动向自己的师傅李老师倾诉自己的苦闷,并主动询问其中的原因。李老师告诉我,在高中做心理辅导,不能完全僵硬地按照理论上心理咨询的方式进行,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也要多用他们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另外,心理辅导不能只是停留在心理辅导室,被动地等学生来找你,而是要学会跟班主任和学生多沟通,平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利于心理工作的开展。在师傅李老师的指点下,我利用心理课后和晚自习的时间主动找学生个别谈话,主动打电话联系班主任了解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慢慢地预约我的学生也开始多起来。预约的学生多了,我遇到棘手的个案也多了,每到这时,我都会向师傅李老师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学习请教,通过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我渐渐提升了应对高中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向学生学习智慧。现在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便捷,我们实际上进入了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米德所描述的“互喻文化”时代,即长辈和晚辈互相学习的时代。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我也非常谦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有一次,在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个来访的女生天马行空地谈论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突然她问我什么叫“沙发客”,我摇摇头,然后真诚地向这名女生请教,女生向我解释了沙发客的含义,我非常认真地倾听,并且感谢这位女生让我今天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这一真诚的态度让女生感觉到很大地被尊重感和满足感,于是她慢慢打开自己的心门,不仅兴奋地分享了自己做沙发客的一次旅行经历,而且还倾诉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烦恼。还有一次,一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男生来到心理辅导室,向我推荐了一本《微表情》的心理学书籍,还说他想组织一个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这一主题的研究,希望我做他们研究小组的指导老师,我欣然同意。为了指导学生,我认真地阅读了学生推荐的书籍,并对他们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悉心地指导,最终《微表情研究》这一研究获得广东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学生很感谢我,一位学生在总结中写到“经过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和我们组员的努力下,我们发现自己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而且这种经验是平时读书过程中从未得到过的”。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感受了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我很享受这种和学生智慧碰撞、教学相长的研究过程。
课题科研,探究智慧
研究是学习的高级形式,因此作为智慧型教师,必定也要有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我不仅是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同时也是学校科研小组的核心成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和个人扎实的教育研究能力,以课题研究探究心理教育的智慧。
比如,我在个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情绪问题背后隐藏着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而学习成绩不理想问题背后又往往与学业拖延有关。因此,2011年,我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第一批科研课题《江门市高中生学业拖延相关问题的研究及其干预》。课题成功立项以后,我和课题组的成员们,对学校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展开系统地调查研究,并招募部分学生展开战胜学业拖延的团体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团体干预[1],绝大多数学生减少了学习拖延行为,他们的学业成绩在原有基础上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活动结束后,一名参与的学生在活动感受中这样写道:“每次辅导,老师都会给几个关键词,令我深刻的是以下几个:梦想,方法,坚持。三年,并不长,克服拖延症,刻不容缓,我要从现在做起,一步步踏实地前进,踏出自己的人生。”
另外,我认为,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只停留在心理辅导室的个别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固步自封,而应该以开放、融合的心态,走出心理辅导室,与高中学科课程融合,与社区和社会链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我提出了《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顺利获得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2013年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该课题的开展的过程中,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三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整合[2],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展现自己的多方面的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以科研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一直的选择与坚持。在培英高中近十年时间,我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市级课题和子课题10多项。20篇多篇论文和课例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18篇论文在《心理科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等杂志公开发表。我多次被评为学校的教研先进分子,教研奖励在学校教师排名中名列前茅。
心理创新,实践智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智慧型教师的重要品质所在。我认为:“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实践中通过创新积累智慧。在高中心理社团建设的过程中,他创新性地将学习型组织和与高中心理社团融合起来,提出了建设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的建设的思路,在该思路的指导下,我与其他两位心理教师一起,建立并不断完善高中学习型社团的各项制度,并且开展了校园心理剧、校园励志歌曲大赛、励志故事会、学生主持心理主题班会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位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学生在分享时这样说到:“我以前很胆小,人多的地方就害怕,开始我犹豫我要不要演,怕出洋相。最后我克服心理障碍,走上舞台,并表现得沉着,落落大方,这是我成长的一次飞跃。”另外一位参与校园励志歌曲大赛的学生更细致地分享了自己参加活动的真实感受:“我只感到自己的紧张和怯场,脑中一片空白,但歌词却不断从口中涌出。整个人仿佛融入歌曲中,在伴奏与歌声中,我仿佛看见了奇迹。下台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掌心湿了,声音沙哑了,心中便浮现出一个想法:也许,这便是奇迹再现吧!”
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工作得到江门市教育局、市义工联、市宣传部、市妇联的表扬和认可。四川省广元市教育局、恩平市教育局、中山市石岐区中小学学校德育考察团等先后到学校参观学习。《南方都市报》、《江门日报》、江门广播电台等媒体,也先后对学校学习型心理社团开展的特色心理活动进行了多次报道。我和同事们及时地将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提升,完成了《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3]、《主体—发展“模式校园心理剧心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课题成果[4],上述成果分别获得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2017年江门市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且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
专业引领,共享智慧
作为一线中小学的心理教师,我们大多都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我们在学校是“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专业成长困难重重。2014年12月底,在江门恩平召开了一次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本次培训班中,有一个讨论环节,不少心理教师普遍反映在工作中感到无助,缺乏专业成长的氛围,希望能够“抱团取暖”,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大家纷纷在讨论中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我也作了发言。为了落实恩平骨干心理教师培训班的精神,我作为江门市区骨干心理教师的代表之一,积极行动起来,在江门市区率先发起建立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想法,并积极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在我和另外几位市直骨干心理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习共同体成立了。
共同体成立之初,参加的老师人数比较少,主要是各中小学老师凭借各自的兴趣参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听某一位心理教师上心理课,然后其他心理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活动频率也没有固定。另外,由于各个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致,有些学校的心理老师无法出来参加学习共同体的活动,使得效果欠佳。
为了解决不少中小学心理教师无法出校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的现实困难,我和另外几位优秀的骨干心理教师,积极争取市教育局的支持,非常感谢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由江门市教育局政体科牵头,聘请了我和另外两位有经验的心理老师作为全市首批兼职心理教研员,负责引领和组织开展市区的心理教研活动。我们三个人通力合作,积极引领市区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年9月,制定了市区学年教研活动计划,并以教育局正式文件的形式发到市区各中小学。活动频率为每月一次,一学年4-8次活动,形式分为教学节段、团体辅导、读书分享等。另外,为了尽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在制定教研活动计划之前,我们三位教研员还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成员们喜欢的活动主题和形式。在某个成员主持活动之前,我们会找部分成员私下进行小组讨论和提前试讲,保证活动的质量。在活动之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反思活动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争取下次做得更好。为了更多争取领导的支持,我们还通过网络、微信、报纸等媒体形式加强对教研活动的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目前,市区心理教研活动已经步入正轨,心理教师逐步形成了合作、交流和共享的学习氛围,参与教师的人数和提出分享的教师越来越多,成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在专业引领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因为这些都是没有报酬的。但是我觉得收获更多,不仅收获了专业成长的智慧,同时也寻找到我的人生幸福——我的妻子王晓君老师,她也是一名专职的心理教师,我们正是通过心理教研活动相识、相知、相爱的。
以上就是我心理教师生涯的阶段性小结。我深知,“生”有涯而“智”无涯,我会继续以高度的教育热情,通过学习他人、课题研究、活动创新和专业引领等方式,不断积累自己心理教育的智慧,积极地朝着他“做一名幸福的智慧型心理教师是我最高的教育追求”稳步迈进!
参考文献
[1] 郭艳彪. 团体辅导在高中生学业拖延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 (15): 12-16.
[2] 郭艳彪.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 (3): 28-30.
[3] 郭艳彪. 打造学习型心理社团,推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心理特色学校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 (4): 61-65.
[4] 叶华文. 校本特色立品牌,科研引领促发展——“主体—发展”模式下校园心理剧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6): 20-24.
注:本文为江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校际学习共同体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以广东省江门市区为例”(立项编号:2018JMXLJK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