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教师在专业成长途径非常有限。因此,作为心理教师,不仅要脚踏实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要仰望星空,不断抓住专业成长的机会。参加省市层面的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技能竞赛等活动,是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从教10年的中学专职心理教师,笔者曾参加了宁波市中小学教坛新秀评选活动,通过不懈努力和执着的专业精神,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最终荣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有幸成为省内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心理教师。此次比赛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心理教师在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胜券在握。本文结合自身参赛经历,来谈谈心理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比赛的基本准备工作和应注意的问题。 宁波市中小学教坛新秀评比的总成绩由专业笔试、课堂教学、业绩考核、论文鉴定四部分组成,其中业绩和论文在正式比赛前已经提交给教研室,专业笔试和课堂教学是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是在两天内完成,时间紧、分数比重大,需要参赛者考虑周全、应对有方。 一、提前做好谋划,修炼教学内功 心理老师平时多在学校孤军作战,和同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赛前一个学期,我深入了解比赛的具体规则,修炼好个人的教学内功。 (一)潜心学习,修炼理论功底 在理论功底层面,我在掌握四大基础理论流派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了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班级团体辅导等理论和操作性技能的学习,并注重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沟通。平时教学过程中,我加强团体动力规律、课堂教学规律的学习,并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对理论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在独立思考中将功底打扎实。我相信,多方位的汲取“营养”,可以让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让教学也更加生动。 (二)静心研讨,提升教学技能 在课堂教学层面,首先,加强心理辅导课的“研”和“讨”,积极参加市里的心理研讨活动,并主动开设公开课,请同行把脉,促进自我提高。我把自己上公开课的微格视频逐段分析研究,不断反思,总结领悟,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其次,我深知心理教师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小学教育环境的土壤中,才会有取之不尽的智慧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我走到班级中去,走到学科教研中去,让自己和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和共鸣。再次,心理辅导课两周只有一节课,我尽量在有限的课时里最大化地提升心育实效。我认为,只有在心理课堂反复实践,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让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也更加灵活。 (三)精心准备,打磨精品课程 在教学准备方面。首先,我要求自己每个月上好一节优质课,根据心理辅导课的大框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对自我认识、学会学习、情绪调试、人际交往、生涯辅导等常规主题都打磨了精品课。其次,我深知,富有特色的心理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与开拓创新。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修炼自己的教学特色,包括个人得体的仪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把握全局的组织能力等。再次,我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准备了一些适合心理辅导课的ppt模板、课堂素材等,并积累了一些活动用的道具及材料,包括小组使用的水彩笔、秒表、分享卡片、回形针等,这些细节上的准备,能让我做好心中有底,在后来的比赛中,就用到了已经准备好的水彩笔、分享卡片等材料。 二、赛前准备充分,各项保障到位 这次的教坛新秀比赛,要求第一天中午13:30前在指定学校报到,下午笔试两小时,笔试结束当场抽签确定次日上课顺序。组织方按照抽定的上课时间,分别于18:00和22:00把题目发给次日上午和下午的参赛者,准备过程要求独立备课。因此,赛前一天,我尽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一)准备尽量充分 因为了解备课的当晚需要熬夜,因此参赛的前一晚,我“抛弃”了四岁的儿子,一人在学校睡饱了觉。提前导航得知,两个小时可以到达报到点,因此我上午9:00开车出发,没有想到的是,高速公路开到一半,竟然堵车了,走走停停了一段路后,高速封路,被迫开到地面道路,我一度认为自己要赶不上比赛了。幸运的是,后半段的拥堵情况有所改观,终于在13:00赶到学校。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留足充分的时间、做好预案是多么重要! (二)洞悉基本学情 上课之前如果能与开课班级有所接触,深入班级,听听课,与学生随便聊聊天,和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那是最好的。可惜,课前与学生接触是比赛不允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能提前了解学情。到达学校后,利用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我在校园内简单走了走,与操场上活动的孩子随意攀谈,了解到学校是一所很普通的县级初中,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孩子非常淳朴,也很热情,从孩子们口中,我知道学校并未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课也并非常态开课、学校未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学校操场上部分学生会的孩子在为即将召开的运动会彩排。作为心理老师,提前对学校的整体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有利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设计精准定位。 (三)熟悉上课场地 笔试结束,我抽到了5号签,上课时间是第二天下午第一节。抽签后,我们所有的参赛教师一起去熟悉上课场地,课堂教学定在学校的微格教室,座位是可以移动的,我察看了话筒、黑板等设备,做到心中有数。并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微格教室调试了下,确保正常运行。第二天上午要上课的老师先安排起了桌椅,考虑到第二天中午我有时间根据教案安排座位,在了解了下午第二节课的教师的需求后,就回酒店休息了。 三、备课理清思路,把握理念定位 晚上22:00,我准时收到了上课的题目:以“校园欺凌”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辅导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我根据团体辅导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把备课的重心放在“想清理念”和“理清思路”上。 (一)备课过程要合理安排 我把拿到题目到上课前的14个小时,划分为六个阶段,明确任务与要求,准备过程条例清晰,不慌不乱。 第一阶段,22:00-01:00,弄清核心概念,确定辅导主题,明确辅导理念。 第二阶段,01:00-04:00,根据辅导目标,安排辅导过程,设计团体活动。 第三阶段,04:00--7:00,排除一切干扰,简单补觉休息,补充身体能量。 第四阶段:07:00-09:00,初步制作课件,设计上课板书,准备课堂用具。 第五阶段:09:00-11:00,修改教案细节,精心打磨课件,熟悉教学过程。 第六阶段:11:00-13:00,调整身心状态,调试教学设备,做好场地准备。 (二)辅导理念要定位明确 我们都知道,心理辅导课的生命在于理念,成败在于理念,是否能促进学生成长也在于理念。因此,一定要把握好辅导主题中核心概念、把控好整体大局和理念定位、把握好辅导主题的针对性、把握好学生年龄特征。 我首先查阅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定义、表现类型、角色体现等文献资料,明确了校园欺凌分为“语言欺凌”和“非语言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等),根据《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并且在初中阶段,发生在同伴间的语言暴力更为突出。通过对辅导主题、辅导目标和相关素材的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我确定了选择同伴间的语言暴力为切入口,致力于改变语言暴力实施者(见图1)。 图1:辅导切入点示意图 非语言欺凌 校园欺凌→ 师生间 语言欺凌 → 语言暴力 → 受害者 同伴间 → 实施者 (本节课探讨) 旁观者 (三)辅导设计要清晰有序 确定辅导理念后,我根据团体动力发展规律,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体验入手,设计了一堂“语言零暴力”的心理辅导课,“起、承、转、合”四个动态阶段清晰有序。在团体热身阶段,通过“小鸟”长大的热身活动,初步感受语言暴力,营造氛围,启动团体氛围;在团体转换阶段,通过界定“语言暴力”概念、视频呈现校园语言暴力案例、完成语言暴力工作单,深入认识语言暴力,呈现问题,催化团体动力;在团体工作阶段,通过寻找例外、“我信息”表达等方式,深刻体验如何好好说话,形成共识,团体动力进一步高涨;在团体结束阶段,通过语言“零”暴力宣言,总结升华主题,引导实践,回敛团体动力。四个阶段的计划用时分别为:5分钟、10分钟、20分钟、5分钟,并提前做好了课堂预案,确保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四、参赛沉着冷静,发挥最佳优势 课前理清思路、下足功夫,对谈论的问题有透彻的理解后,就能让自己的课堂清晰、有层次感。课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也需要我们沉着冷静,做好团体规范,充分开展小组互动,善于抓住现场生成的典型资源,让心理课堂更加精彩。 (一)注重团体规范 心理辅导课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团体规范,才能形成热闹而又有秩序的课堂,在活动中促进成长。了解到上课的班级从未上过心理辅导课后,我严格遵循团体动力的规律,在课堂开始就强调要尊重、倾听、积极、真诚,并以身示范,营造健康、开放、有安全感的团体氛围。同时,我深知十几个评委老师坐在微格教室一排,会对学生的真诚与开放造成影响。因此,我在课堂伊始,就和同学们一起欢迎听课老师加入我们的心理课堂,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并提高音量:“相信各位老师会为同学们保密的,如果大家同意我们的约定,请一起鼓掌通过。”整齐的节奏,带来的是激情、专注和力量,由于团体规范明确,学生自觉遵守,现场活而不乱。 (二)注重分享体验 心理辅导课是靠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来相互启迪,并参照同伴的认知水平和行为方式来推动自己成长。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成长需要也是形形色色的,辅导的主题和素材必须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的脉搏。由于前期对孩子们的学情有一定了解,我在团体转换阶段,设计了运动会期间的一个语言暴力场景,通过营造氛围、引发成员感受,体悟并催化真诚的沟通与分享讨论。在“校园语言暴力”工作单中,我设计了四个选项:何时发生(when)、为何发生(why)、说了什么(what)、结果如何(result),并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开火车汇报,活动团体张力较强,气氛和谐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同时,我对问题的设计尽量层层深入、精心推敲,既有开放性,又有明确的边界,确保小组互动充分,分享体验有内容、有启发、有真情。 (三)注重现场生成 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善于抓住现场生成的典型资源,运用倾听、同感、回应等技术,营造开放的心理氛围,催化学生敞开心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同龄人之间思想碰撞,产生精彩跌出的表达,在团体结束阶段的宣言阶段,同学们发自内心呼吁“请管好你的嘴,别让它成为伤害别人的利器!”、“言语有温度,好好说话!”......在团体工作阶段的“寻找例外”环节,有个小个子男生并没有从语言暴力实施者的角度发言,而是站在语言暴力受害者的角度,指出“要敢于抗争,不做沉默的羔羊”,小组的同学“紧急阻拦”,指责他:“你说的不是本节课探讨范围”。课堂中的这次生成,如果我处理不当,会使小个子男生处于尴尬境地。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思考角度,并补充建议大家采取恰当的方式。对于现场生成性的资源,我们要分清楚哪些是有利于辅导目标的实现的,哪些是扯的太远的无意义资源,确保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五、赛后注重反思,重视提升自我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愿意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在这门艺术里获得快乐,获得成长,实现价值。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是在历练与探索中成长的。我深知匆忙中备出的这堂课并不完善,赛后,我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改,并请教同行,对课堂细节不断打磨、对重点问题再次精心设计,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我想,好的心理辅导课都需要一个“磨”的过程,只有在非常具体的课堂观察和课后反思中总结每一个环节的是非得失,才能逐步改进和完善。只有带着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才可以打造出心理辅导的精品课,这也是我们成长的必由之路。 “十年磨一剑”,当我们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一股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就可以真正做好一件事。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如何上好班级心理辅导课[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15. [2]杜海霞,谈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的基本准备工作和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32-33. [3]黄清霞,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支持体系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4(11):51-53. [4]叶华文,秀出我风采,打造心理课堂教学特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