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教师成长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教师管理创新与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研究

 教师管理创新与中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升研究

张华   湖北省潜江市教科所  433100

 

[  ] 从教师管理创新的角度,从五大方面探索提升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有效措施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提供法律保障与经济待遇保障,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获得社会层面:弘扬尊师风尚,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有荣誉感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实现教师为本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学校层面:强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教师个人层面:注重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增强“四有好老师的使命感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从而探索幸福新学校和幸福新教育的实现。

[关键词]教师管理创新  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研究目的

    教师的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教师管理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两个方面。效能理念认为教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教师工作能力、效益和职业精神的全面提高,而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仅是提供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的一种手段。教师管理创新与职业幸福感提升密切相关教师管理创新旨在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与教师的幸福感紧密相关。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旨在造就幸福的教师,从而实现教育幸福和幸福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相互融合。“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是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为鼓励、传播和推广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而创办的活动,自 2008 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被称为“民间评价教育的有益尝试”。

二、提升教师幸福感意义

1.有助于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既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既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又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关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2.有助于完善教师管理机制,提升办学水平构建科学管理体制与长效机制,打造平安校园,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和谐校园,争创名优校园。

3.教师的幸福感主观上是教师追求自身和谐发展的表征教师的幸福感与自身和谐发展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教师的和谐发展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是其主观幸福感的源泉,因而教师的幸福感是其自身和谐发展的重要表征。教师的发展是专业发展和主体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的幸福感最终源于教师实现认知、审美和自我价值彰显的需要,要把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职业幸福的过程当做教师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实现,以教学工作为主要抓手,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4.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关键教育追求的人文价值目标是幸福教育。教师的幸福是幸福教育实现的关键,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精神力量,有幸福的教师才能造就幸福的学生和幸福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光荣,更是教师的幸福。

三、教师幸福感的现状

一个时期以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下降。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联合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显示,8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30%的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40%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20%的生理状态不佳超过60%的对工作不满意。2013年10月国际教育机构巴乐基GEMS财团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教师地位指数”的报告书,对21个国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最高,但平均工资却排在倒数第二”。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据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显示,中国最具幸福感职业出炉,自由职业者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工作时间灵活性比较强的职业渴望。教师排在第二名应该说颇有争议,因为不少教师觉得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十分幸福,有悖第二的嫌疑。但是也有媒体列出,教师工作的幸福之处,比如和孩子在一起有童心,带领孩子实现梦想、有价值感、对学生的帮助、有成就感、有寒暑假工作规律。

    2015年5月由浙江师范大学任俊教授主持,日慈公益基金资助的《2015年全国中小学幸福指数蓝皮书》在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2015年会暨江苏省第二届幸福教育论坛上正式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幸福感平均分为36.34分。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教师的幸福感。习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在北师大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后,2016年9月9日到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四、基于教师管理创新的教师幸福感提升的策略

)政府层面:建立教师公务员制度,践行最光辉最灿烂的职业

1.建立教师公务员制度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认为,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呼吁建立教师公务员制度,特别是独立的公务员制度,保障教师的基本待遇。

2.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稳步增长,确保《教师法》中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要让教师生活上更有尊严。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经济地位是教师说话的底气和信心,也是教师人格独立和活得有尊严的基础。教师没有尊严,民族就会没有骨气。当教师在为房贷、车贷和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要学生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空谈。建议全国人大对各地《教师法》执行情况进行大面积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教师法》“教师工资要略高于当地公务员10%”的规定,要把班主任工作津贴像警察岗位津贴、纪检岗位津贴一样纳入财政支持,消除同一地区班主任岗位津贴不同的现象。

3.教师资格编制改革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新任中小学教师实行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考试,同时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实行五年一周期注册,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生师比或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和教学点实施师资特殊配备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诸多改革方案中,教师“无校籍管理”的推行尤其令人关注,鼓励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探索教师队伍管理新机制。

4.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升乡村教师幸福感。着力解决乡村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提高乡村学校师资水平

5.推动教师职业保护法立法工作。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缺乏对未成年人在接受教育时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控制、引导的法律,导致校园暴力泛滥,教师在正常教育教学中被杀、被伤、被侮辱现象层出不穷,恶性事件被媒体传播后,教育俨然成了高危行业。应推动全国人大从职业就业保护层面立法,保护教师及医生、法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者等所有职业从业者,在自己职业范围内规范行使职权、正常工作的权利。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无辜受到伤害,违法者应受到严惩。

(二)社会层面:弘扬尊师风尚,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增强荣誉感  

  1.加强尊师教育。加强社会教育,通过报刊、电视、广播、新媒体、剧院、街道板报等多种渠道,营造全社会尊师光荣、鄙师可耻的浓厚氛围。加强校园教育,把尊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帮助每个孩子从小埋下尊师的种子。加强学生家长教育,赢得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支持。

2.落实尊师行动。把尊师文化融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中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教育规划、资金、政策等要素优先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深入做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推选活动,鼓励地方结合实际设立荣誉奖项,构建中央和地方系统衔接、层次分明的荣誉体系。

(三)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实现教师为本,完善职称评审与岗位晋级,增强成就感

1.组织上有依靠。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增强为广大教师服务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多鼓励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支持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2.优化管理服务。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管办评分离,进一步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制定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聘用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岗位管理,打破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深入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努力扭转中小学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师的倾向。积极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给教学、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充分体现知识价值。

3.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采取定期交流、 结对帮扶、 名师送教下乡、 区镇处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形式, 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满两届(6年)后,原则上应交流。 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原则上必须有2所学校工作经历。 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交流轮岗。校长、教师每年交流比例应达到10%以上,每次交流的时间一般为3 年。 城区校长、 教师交流到乡镇工作期间享受乡镇工作补贴。

4.深化教师职称改革。2015年新的职称制度首次设置了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已成为权利垄断的市场、腐败产生的根源,教师们为晋级送钱、送礼、倾轧同事、弄虚作假,以换取专业尊严,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价值的公平性,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极坏的价值导向作用。甚至还有不少省、市和地区制定了荒诞的职数指标限制规定,高一级职称的教师不退休、不死亡,低一级职称的教师就无法晋级,扼杀了教师成长欲望。要学习、借鉴台湾等地区教师在规定的职级任期内称职即无条件晋升的自然晋级机制,取消评优、外语考试等非专业限制,从制度上铲掉腐败的根源。

5.规范校内外补课行为。尽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纪检监督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有偿家教、有偿补课和校外培训机构补课并没有得到有效管理。相反,由于校内补课资源大量闲置、校外培训机构非正当竞争,不断推高学生补课成本;学生也因为留守、托管、随迁问题,造成假期管理出现断层,带来不少安全事故。应该客观认识家长需求,补课总比沉溺网吧强,要尽快建立校内公益、半公益补课和国家投入机制,规范校内外补课行为,从办学资质、办学条件、收费标准、质量评估、社会效能等各方面规范补课行为,而不是对教师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一棍子打死,让社会补课成为不可监管市场。

(四)学校层面:强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

1.要让教师工作上更体面。要强化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编制管理,健全教职工补充长效机制,保证充足的人员配备,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

2.完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和争先意识,提高教师能力与素质,优化教师资源的整体结构。尤其要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发挥好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额,增量部分用于发放其生活补贴。

3.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救助机制。建立积极的校园心理救助机制,尝试人性化的请假销假制度,让心理压力太大的教师在医院出具的心理疾患证明情况下带薪休假,也允许学生在家长、老师和专业心理辅导人士的帮助下,用请假、疗养的方式积极解决心理问题。

4.创建和谐校园,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1构建制度文化,实施人本管理。大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科学”的学校制度文化,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规范管理、民主管理、网络管理为载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成长,让教师产生幸福感。

2设立幸福园地,营造幸福氛围。让教师分享集体的温暖,切身感受到校园亦家园。

3开展“幸福在我身边”系列活动。邀请专家来校讲座,树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新认识。举办“幸福瞬间” 教育故事征集,捕捉教师工作中的点滴幸福。

4开展“幸福教师”、“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树立身边榜样。

5实施教师专业成长五部曲,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第一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成长目标

第二步:实施分层管理,搭建成长阶梯

第三步开展校本培训,夯实发展基础

第四步:实施专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建立成长档案,记录成长轨迹

(五)教师个人层面:注重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增强成为“四有好老师的使命感  

1.首要强化职业认同,它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水平和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如果你热爱教师职业,你就不会觉得累而会觉得幸福,教师只有沉浸于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

  2.自觉崇德修身。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涵养道德情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以德立身、德行天下的品行之师。自觉培育仁爱之心,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以爱化人,浇灌学生心灵之花美丽绽放,滋润学生人格之树健康常青。

  3.夯实扎实学识。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学习、敏于求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主动学习中外优秀经典名著,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深厚学养。积极站在时代前沿,刻苦钻研,充实新知,特别要提升专业素养,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理念、升华专业知识。适应“互联网+”的时代需要,不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业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4.提高创新本领。自觉提高教育创新的本领,直面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教育思想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破解育人瓶颈障碍。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本领,特别是高校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围绕国家需要、人民需求,努力取得辉煌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的本领,成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呵护者、创造能力的培育者、创业生涯的指导者,把大学生、职教学生培养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代新人。

    结论及建议

本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部分教师出现了认识的偏差,狭隘理解了教师的幸福感,认为优厚的待遇就是幸福感的全部。少数教师违背师德,热衷于有偿家教,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教师的社会形象。

2.本课题主要从学校管理和教师自身出发开展研究,这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提升教师幸福感是远远不够的。要提升教师幸福感,使教师生活上更有尊严。首要解决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实现稳步增长,确保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3.教师管理创新与职业幸福感提升密切相关教师管理创新旨在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心,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与教师的幸福感紧密相关。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旨在造就幸福的教师,从而实现教育幸福和幸福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相互融合。但教师的管理创新大多停留于理论的探讨上,因为政策法规的出台更多需要顶层设计,依仗于自上而下的推进。既要提升教师幸福感,又要朔造幸福学生,更要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双赢。

4.要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建立适合提升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组织保障体系。努力创设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守护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精神家园。通过研究加强教师管理创新与全面促进教师幸福感提升的关系,寻求让二者互为促进、融合共生的方法和机制,从而探索幸福新学校和幸福新教育的实现。既要提升教师幸福感,又要朔造幸福学生,更要促进学校发展,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华.发挥心理效应  构建和谐校园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