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出来后,怎么和孩子沟通?
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 邓宝兰
重庆市渝中区培智学校 邓宝莲
摘要:在孩子的一生中,他们会面临很多次考试,对于成绩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家长怎么看待孩子的成绩,怎么和孩子沟通?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成败等。本文引导家长重在让孩子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看待成功,失败,挫折等人生必经的过程。并反思家长自身角色,做好孩子的陪伴者与支持者。
关键词:成绩 沟通
最近高考成绩出来了,高分学霸频上热搜。“成绩”,“分数”也成了大家都在谈论的话题,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优秀呢?羡慕啊!心中也许还有个小声音说:我怎么才能养出“别人家的孩子”来呢?其实,答案就是:成为“别人家的家长”。
眼下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自家孩子的成绩马上就要出来了,我们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首先,我想先问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害怕和你谈论他的成绩吗?”。如果你的孩子从不会害怕和你谈论他的成绩,那么你真的是一位很棒的家长,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害怕和你说他的成绩,我想这里就是需要家长反思的一个地方了。无论孩子表现如何,家庭都应该是一个提供无条件接纳和爱的地方。孩子成长的动力,本应源于爱,而非恐惧。
那么,当孩子成绩出来后,我们怎么沟通才是比较好的呢?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有进步的要鼓励,退步的要勉励。对于孩子,分数很重要,但也不能代表全部。对于家长,以下几点我想大家在和孩子沟通时作为参考。
1.不要比较,要给予孩子信心
如果去采访一下孩子,最讨厌爸爸妈妈什么?其中很多孩子可能都会说是“比较”。而我们拿去比的,自然是孩子不太好的地方。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勤奋,不够自觉,不够优秀……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美好,实在不需要这样比较,利用孩子的“自尊心”“羞耻感”去刺激他们成长。这样拔高别人,贬低孩子的比较对他们有很大的伤害。
家长应该做的是去给予孩子信心,让他感受到就算全世界都说我不好,我的爸爸妈妈依然看我是个宝。家长要学习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质,去肯定,去激发,让他更好。在他不足的地方,给予希望和信心,陪伴他去成长。其实,很多名人(比如乔布斯)的家长就是这样做的,即使学校都放弃他了,家长依然坚信自己的孩子有过人之处,最终孩子也以很高的成就来回报家长的信任。
2.不要指责,要肯定
如果孩子考的不好,千万不要去指责他。成绩没考好,他本身已经很难受了。或许在学校里,他还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讽。回到家里,如果他还要面对家人的责骂,你想想他该多难受啊!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笨”“傻”“粗心”“没出息”“没用”……如果你总这么说,这些标签可能伴随他的一生。现在孩子还小,我们可不能这么早的就给他“定性”“盖章”了,觉得他就是那个样子的。孩子的路还长,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他会幸运的遇到一个“伯乐”老师,生命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此,最重要的是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要做他最忠实的粉丝和最给力的后盾。
怎么肯定孩子呢?孩子的每一个努力和成长都值得,你可以肯定他每天坚持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肯定他即使不喜欢背课文也会努力完成背诵的作业,肯定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整张试卷,肯定他口算题又多算对了一道,肯定他任何一点点的进步和改变……这不是矫情,我们真的要学习用肯定的言语去造就孩子的信心,而且你会发现被肯定的孩子会越来越棒的!
3.少用奖惩,多总结
也许你之前的教育方式是以表现论奖惩,看起来效果似乎也不错,但是今天我想说这种方式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来讲并不好。如果孩子成长的动力只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逃避惩罚,当有一天这些奖惩不存在了,怎么办?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激发他自己的成就动机,他会自觉去成长的。金钱物质的奖励更不值得提倡,很多家长甚至会“贿赂”孩子,就是说如果你考到了多少分,我就给你多少钱或者奖励你一个什么东西,这个真的不提倡。但是,你可以为了庆祝孩子的进步或者褒奖他的努力,带他去吃大餐或者一起去游乐场等等。区别在哪里呢?前者是在事前,后者是在事后。还有前者看重表现,后者看重品格。关于惩罚,这个要更加谨慎了,六岁以后的孩子不建议使用责打,你可以使用取消他的某些权利等方式来管教。
我们提倡什么呢?就是每次考试后的总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孩子大了就可以自主完成这个部分。一起去分析孩子失分的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这也是在训练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里,也可以引导孩子如何看待挫折,失败等。人生有多少次考试啊?重要的不是每次的成绩,而是我们从中收获了什么。很多时候,真正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过程里的收获。当然,总结也包括肯定他的收获和成长,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缺陷”和“不足”,还要看到更多的“拥有”和“进步”。
总结一下,孩子的成绩只是现阶段学习的一个反馈结果,它很重要,但并不代表全部。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注意不要比较,要给予孩子信心。不要指责,贴标签,要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少用奖惩,多总结,让孩子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看待成功,失败,挫折等人生必经的过程。我们心里,都看重孩子本身过于他的成绩,那么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这点,让他无论成绩如何,都不会害怕回家,害怕面对爸妈。我们渴望孩子成功,渴望孩子成为最好的他自己,那么我们就做他最好的支持者吧!
作者简介
邓宝兰,女,四川广元人,四川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就职于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沙盘游戏咨询等。
电话:13666130640
邮箱:515944476@qq.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元通二巷8号金竹苑C区
邓宝莲,重庆市渝中区培智学校一级教师,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学、动作康复训练、融合教育等。
电话:15696205375
邮箱:443296608@qq.com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杨公桥阳光水城三期五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