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选择信任 拥有力量

“妈妈,气死我了,我一直在举手,每次每次举手,老师都没看到一样。呜呜呜,每个同学都点了,就是没有点我”。放学回家的小家伙大声哭,伤心难过的泪水怎么都止不住。
看着小家伙那一脸的鼻涕眼泪,听着他抽泣哽咽的哭诉,作为“老母亲”的我,内心开始嘀咕,这也太惨了吧,单单就不点我们家娃,该不会是老师不喜欢我们,还是我和老师联系太少,又或者......。
等等,我要先冷静,不能孩子一哭就被带偏了节奏。我想想,老师曾经说,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我把小家伙抱在怀中,轻声的安抚,“妈妈知道了,你现在很伤心,非常的难过,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没有点你回答问题。”孩子的哭声开始止住,小脑袋点个不停,还补充到“所有同学都点了,就是不点我,总是点某某某和某某某,点了他们好几次呢!”
我从孩子的回答中,搜寻到了一个关键信息“所有同学”。于是,我继续问到“宝贝,你们中三班有三十多个孩子,今天上课,老师每一个人都点了,就是没有点你一个人,是吗?”并且,配上非常惊讶的表情和语气。小脑袋想了想,“也不是每一个,但是很多人都点了”,我马上又问“很多是多少,宝贝。”“至少有一半吧。”小家伙依旧不满意的说道。
虽然小家伙还有点气鼓鼓的,但我发现他的情绪已经缓和了很多,并且我们也澄清了一点,并不是老师针对他一个人,而是他非常想要回答,展示自我的这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看到他平静了一些,我们开始舒适的坐在沙发上进行亲子对话,就这个问题再进行讨论。我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没有点你回答问题,有多少种原因,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我和宝贝,你一言我一语,列下来这些。
1.我上课没有坐端正,或是没有遵守纪律。
2.老师没有看到我举手。
3.老师不喜欢我,所以不点我回答。
4.老师要轮流请不同的同学回答。
对于第一、二项,小家伙撅起小嘴巴,表示不认可,说自己坐的很好,非常端正,也没有插嘴。老师都从自己身边走过了好几次,肯定是看到自己举手了的。
对于第三项,我也补充说明,让小家伙想一想,上次故事比赛,老师给你发了“故事大王”的奖状,让你单独重新录音故事。你身体不舒服,老师都非常爱护你,带你看园医,一直叮嘱妈妈要怎么照顾你。所以,老师肯定是很喜欢你的。
我们正对第四项开始讨论的时候,外婆也加入进来说“也有可能,是老师知道崽崽都会了,所以就不用再问你啦。”听到这里,我和小家伙不约而同的笑了。
家庭讨论会的最后,我给了小家伙一个建议,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种可能,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要不,你明天直接问问老师。
于是,一场风波暂时告一段落。我也不确定这样处理的是否合适,到了周末,我想看看小家伙后续的处理。
“宝贝,上次我们讨论的回答问题的事情,你问老师了吗?”“没有什么好问的啦,后来老师也点我了,哈哈。”
这时,微信群里弹出消息,有家长征文。我把信息念给小家伙,我们要不要把这个讨论写下来,如果有其他小朋友也因为这个苦恼,也许能帮上忙。
小家伙非常赞同,他对着我的手机录了一段语音“小同学,没有请你回答没关系,今天没有请,还有明天,还有后天....,你要是难过了,让好朋友来家里玩,一起玩玩具,画画吧!”
作为家长,孩子就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作为本能,一定是害怕孩子受委屈、受欺负、伤心难过的。但是,我们首先要相信老师,她们陪伴孩子成长,倾注的耐心和爱心,是值得我们肯定和信任的。如果,在最开始,我被情绪控制,就会陷入到思维的误区里,认为老师一定是怎么怎么样了,越想越容易偏激。那样的话,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把家长和老师变成对立面。
信任是家校合力的基础,当我充分信任老师之后,我会更客观、积极的看待事情,处理问题。带着小家伙平静下来,澄清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我和孩子都在这次讨论中得到了成长,特别是小家伙,从自助到助人,去学会如何处理情绪,自我成长。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但家庭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的“身心整合,内外一致”,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作为家长,我们和老师携手同行,家校共育,彼此信任,温暖的站在孩子身后,给予他们的肯定和鼓励的力量,陪伴他们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成长。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自带生命之光,将闪耀着属于他自己独特的精彩!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