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爱的艺术——别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爱的艺术——别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

                                   ——浅谈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深圳市龙岗区沙湾中学  王芳

从事教育工作几年,接触形形色色的学生和父母,我深刻地认同一句话: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那些陆陆续续被送到咨询室来的“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或许存在让老师很无奈和震惊的问题,这些孩子的行为让我们头痛、难以理解甚至有时候略觉可恶,但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孩子的问题呢?如果深究下去,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问题家庭。要么父母离异,要么家庭不和,要么父母繁忙而疏于子女教育,等等。总之,这些问题孩子不是生来就是这样的,而是被他们的生活环境演变成了今天的他们,而另外一个让我们倍感无奈的事情就是,由于家庭环境而出现各种问题的这些孩子们,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帮助非常有限,最起码在短时间内很难看见这些孩子身上发生什么积极的变化,家庭教育缺失对一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似乎是不可逆的。

一、和孩子聊无聊的小事,比“刻意保护”更有效

小杰是因为班主任的介绍来找我的,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小杰对父母的一切知道的很少,比如父母最近在做什么?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这些他都答不上来。我知道在深圳像小杰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很多忙于打拼自己事业的家长,有的长期在外,和孩子见面的时间很少,交流就更少之又少,抽一点时间出来,无非关心一下学习成绩之类,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很陌生,很疏远。这样的家长往往对自己的教育问题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打拼不容易,如果将很多烦心事和孩子沟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扰乱孩子的学习。这种刻意保护的行为看似用心良苦,殊不知,却为疏远的亲子关系埋下了种子。

解读:孩子和父母的感情就是在日常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如果亲子之间就生活琐事没有交流的话,他们的感情枢纽也就断了,这样的孩子,由于没有关心家人的习惯,长期以往,往往显得比较自私和没有责任心。

其实,和孩子的感情就是在无聊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中午的时候我看见隔壁的老师在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剥桔子吃,那种场面很温馨,爱意浓浓,我想他们父子的感情肯定很不错。生活中不难发现,越没有父母架子,和孩子无话不谈的家长,孩子和他的感情越好。

其实就算是一些负性事件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坦诚沟通,虽然有些家庭困难可能确实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但大多数家庭事务还是可以和孩子分享的。而往往家庭困难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关心父母和家庭责任心的良好契机,通过对这些困难的克服家庭凝聚力也会大有加强。一种惧怕给孩子增加负担的教养模式很有可能导致疏远的亲子关系和没有责任心的孩子。

 

二、让孩子干家务,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有效

有个初二的学生突然不愿意来学校了,他的妈妈焦急万分,来咨询室找我。这位母亲讲,她的家庭是客家人,客家人重男轻女,所以她很宠爱这个儿子,在家里,家务孩子是不用沾的,从小到大几乎什么活都没有干过,零花钱绰绰有余。她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要管好学业即可。可是青春期后,儿子“变坏”了,现在甚至不愿来上学。

解读:抛开客家人的特殊性不谈,学校中从小不沾家务的孩子不在少数,记忆中很多来我这里的妈妈诉说自己爱子心切的时候都会说他们什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其实这种过度保护的行为恰恰是造就问题学生的一枚炸弹。人类有一种最本能的需要就是被他人所需要,这样可以让一个个体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家长们保护子女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时,造就了孩子们的低自尊,甚至会觉得生活无意义。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空虚,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提供了绝对优越的生活,他们应该乐哉乐哉才是。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家长为他们做的实在是太多了,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用处。这种家庭教育既不要求孩子什么,也教不了孩子什么。研究显示,那些曾经辅导过同伴、分担过家务、照顾过家人的孩子会更自信,对生活也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因为生活赋予了他们有意义的角色,劳动伴随他们成长,培养了他们很多生存技能,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更自信,也更有责任心。不像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生活赋予他们的角色类似于“小废物”,他们体会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学业也不是很好的话,很容易就丧失自信心,觉得自己没什么特长。

三、控制孩子零花钱,比“有求必应”更有效

深圳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孩子确实可以享受到更充裕的物质条件,在我任教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都家庭经济一般),学生日常零花钱就有几十块,极少学生有自带白开水的习惯,加上这里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一天光买饮料的钱就要几十块。他们大都不吃食堂,午餐时分,学校外面的快餐店都挤满了学生。我经常有一种感觉,这里的很多学生比大人有钱,他们用的手机是名牌,穿的衣服也是名牌,这群没有赚过钱的孩子更像“阔佬”。

解读: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居多的移民城市,由于发展前沿,这里的很多人确实经济富裕,他们的小孩很多都是衔着“金钥匙”出生,很多家长对孩子往往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求呆在学校乖乖长大即可,这样的孩子手里确实不差钱。另外这里的家长大都打拼自己的事业,他们很忙,比较少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金钱往往是他们弥补小孩的一种方式,曾经有一个和我谈过的女孩,她有抽烟的习惯,她说自己的卧房是家里的一整层楼,而爸妈一年都没有进过自己的卧房,所以就算她的房间有香烟爸妈也不知道,更没有觉察到她有抽烟的习惯。

很多父母宠爱自己的孩子,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一份“不差钱”的生活,却忽略了灌输给孩子珍惜金钱的理念。金钱乃劳动所换,珍惜金钱乃珍惜劳动。但优越的生活却让孩子们把金钱和劳动脱了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每个中国孩子最早学会的古诗之一,然而金钱得来太容易让他们感受不到盘中粒粒米的珍贵。校园中的浪费现象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所以即便经济优越,父母都应该在孩子的日常消费和零用钱的提供上把握有度,避免他们从小养成了奢侈浪费的坏习惯。

爱,是个伟大的字眼,父母之爱,更是无私之最,然而“爱”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爱的不当,定将事倍功半,由“爱”生“憾”。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