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留给孩子说——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心理探析与应对技巧
李茂粉;开阳县第一中学
作者信息:李茂粉,女,教育学硕士,开阳一中心理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生发展与教育;邮箱:psylmf@foxmail.com;QQ:2990308982;电话:15285174013;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铜仁路1号。
摘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亲子冲突往往以事件为开端,亲子在对于事件有自己的认知视角,青春期的孩子某些情绪和行为反应往往超过了对于事件合理的反应,父母很难理解孩子背后的心理原因。本文对亲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进行探析,建立冲突发展模型,分析冲突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用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生,亲子冲突,应对技巧
一、引言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目的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父母们逐渐接受了一些新的家庭教育理念[1],但是对于孩子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正确的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仍旧感到苦恼。对孩子的教育来自于自己的教育经验和他人的教育观,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2],对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情感体验的关注指向于内在,迫切希望父母多关心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的私人空间,又会产生反感。在这种矛盾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容易和父母产生冲突,导致亲子关系破裂。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合是衡量亲子关系的重要维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家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3]。
二、亲子冲突的心理发展过程与原因分析
(一)亲子冲突的心理发展过程
亲子冲突的发生往往以一个事件作为导火索,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理论来分析双方对于事件的反应过程。当孩子犯了错,在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孩子的认知往往是“我处理事情有错,但是我不应该为事情负全责,所以我不应该被责备”,家长的认知是“你处理事情不处理的不好,我应该告诉你错在哪里,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双方的认知不同,对事情的处理也不同。孩子对于父母的反应会有新的认知,当父母以自己的认知来陈述孩子的问题时,孩子其实知道父母的话是正确的。但是正是这个正确的话语让孩子感到“痛苦”,孩子开始感觉到内疚,但是内疚不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为了减少自己的内疚,孩子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机制就是行为合理化,内在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我没错,是你的错”,既然父母是错误的一方,那么孩子采取顶撞的行为就是合理的。通过愤怒的情绪来掩盖自己的内疚情绪,通过不合理的行为来掩盖自己错误的事实。
当父母不断唠叨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孩子错误的过程,沟通的大门就被关闭了,从唠叨开始作为一个起点,亲子双方的沟通形成了一个紧张的闭环中。教育的过程是看到了孩子的错误,却忽视了他心理的需求。
图1 亲子冲突心理发展模型图
(二)亲子冲突的原因分析
1.自我中心----亲子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亲子形成了不同的认知世界,亲子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4]。亲子冲突中,亲子双方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点:“我不应该为事情负全责”,责任划分的背后映射为“你应该为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从自我角度出发的思维意味着隐性的指责以及自我绝对正确性。父母的自我绝对正确性来自于自己更丰富的经验,孩子的自我绝对正确性来自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即自我意识的高涨。
2.情绪性回应--亲子带着情绪而非客观事实处理问题
情绪是人的一种保护机制,愤怒传递的是“我正遇到危险,需要释放力量去防御”的含义。沟通中带着愤怒的情绪,出口的话语就会很伤人。带着情绪去沟通,亲子双方往往会过度关注自己当前的感受,忽视了客观事实。情绪会让人把事情的因果简单化,如,在孩子的认知里,父母唠叨等于父母有错,孩子顶撞等于孩子有错。亲子在情绪的支配下忘记了原本要解决的客观事实,忘记了向对方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在沟通问题的时候,应该是不带着自己情绪的,但是需要接纳对方的情绪来进行沟通[5]。
3.重复错误--- 父母得理不饶人,重复陈述孩子错误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可能错误有大有小,但是孩子就是在这样的错误中开始习得社会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处事方法。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告诉父母,不要打孩子,要和孩子讲道理。父母也认同讲道理的教育方法,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更敏感,讲道理也有方法和技巧。讲道理不是得理不饶人,心理学研究表明,说服次数与教育效果成倒U型曲线[6]。重复的说理过了一定次数,效果会快速下降。讲道理不是一定要分清在错误事件中谁应该承担责任,不一定要分清谁是谁非,接纳孩子的情绪比论清楚谁是谁非更重要。作为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允许孩子自己去犯错误,去尝试自己的想法,在合适的范围内允许他们承担试错的成本。
三、减少亲子冲突的方法和理念
当亲子冲突发生之时,行为背后隐藏的是被双方忽视的情绪,亲子双方带着不被觉察的委屈和愤怒情绪在沟通,这种情绪沟通只会让彼此受到伤害。所以减少冲突的第一步是让情绪被看到。
(一)给孩子自由表达情绪的空间
如果孩子的情绪处于极度激动状态时,用愤怒对抗愤怒并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这时候需要处理孩子的消极情绪,以下技巧能有效帮助处理情绪。
(1)觉察与自己的情绪处理。作为家长是否意识到自己是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的。如果行动总是比思考快,这个时候首先需要给自己觉察,发现现在的情绪。其次处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平静。心理学家有发现,深呼吸6秒中,怒气会减少一半。
(2)自由的表达。当父母停止发言时,这个时候允许孩子自由的表达,孩子会继续说,也许是愤怒的,是大声的,当他的愿望和需求表达出来后,他的愤怒会逐渐减弱,表达会停止。
(3)积极的情绪回馈。在孩子自由的抒发心中的愤怒和不满时,父母停止了言语,但不是意味着父母在用超理智的态度看着孩子在“胡闹”。为了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愤怒正在被父母接纳和理解,父母需要给予他积极的情绪反馈,面部的表情要逐渐温和起来,可以适当的给予他一些积极的言语鼓励,如:“我现在理解你的感受了”。通过缩小与孩子的身体距离,保持积极的语音语调让孩子的愤怒在自由的表达中被接纳了。当孩子的情绪在表达中被平复了,父母可以开始倾听孩子内在的想法和愿望了。
(二)把话留给孩子说---积极倾听技术
当孩子向父母陈述事情的时候,父母需要的是积极倾听,让孩子自由的表达。倾听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父母需要克制自己来自经验的建议。第二,积极倾听的评判者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只有孩子认为父母在认真倾听才有意义,第三,积极倾听需要全身心的关注。父母可以通过以下的技巧来促进孩子表达,父母进行积极倾听。
(1)创造积极倾听的氛围。当孩子向父母表达的时候,父母需要放下手机,停止一切于当前倾听无关的娱乐行为,目光温暖的看着孩子。这些信号在告诉孩子,父母现在很认真并且很有兴趣听他在讲。如果孩子向父母表达时,父母可能当时在忙,一定要放下手中的事情,眼睛看着孩子,语气温和的告诉他,请他等父母10分钟,等待的时间尽量具体,这样孩子才不会认为这是托词或者借口。事情忙完之后要及时给与解释。
(2)及时积极的回应与鼓励。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嗯嗯嗯,是的”,“我理解”,“我也这样觉得”这样一些对他表示认同的话语,鼓励孩子继续表达。当他在表述中出现情绪一些消极情绪反应的时候,父母可以说“你感觉很难过”。描述感觉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说经典名言“你看开点嘛,没事!”,这句话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的,只会让他丧失表达的欲望。孩子表达的过程就是处理情绪的过程,被理解了,情绪就能处理好了。
(3)认真的总结。整个交流的过程应该时孩子主导的,当孩子讲述快要结束的时候,父母可以进行总结,并给出积极的回馈。回馈中需要表达自己倾听的感受,总结三句孩子说过的话,最后给出积极的回馈,表达接下来也很乐意听他讲。比如“我听你讲了这么多我比较开心,你今天说1,2,3,并且提出了自己解决方法,我们可以试试呢,下回再来看看效果如何怎么样?”
(三)积极沟通的技巧-----沟通三步法
当孩子和父母的观点出现矛盾时,或者孩子之间闭口不言的时候,作为父母可以需要主动出击,采取套路沟通,改变当前的氛围,称为沟通三步法,包括:
(1)认同对方的想法。当冲突事件发生的时候,亲子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肯定孩子想法中积极的部分。
(2)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客观的向孩子描述自己当前的情绪和想法。
(3)提出折中的解决方案。父母提出的方案不是一定可以被孩子接受的,当方案被否定时,父母一定要觉察自己真实的情绪,体会孩子否定方案背后的意义,重新表达。
良好亲子关系需要平等,安全,归属,尊重。孩子可以平等和父母对话,能够提出自己需求,合理的需求可以被接受,不合理的需求可以被拒绝。父母相信孩子有能够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孩子也需要承担家务,承担作为公民的基本责任。父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归属。
参考文献:
[1]贺承瑶,林静,杨静平.线上家庭陪伴:“双减”背景下南京家庭教育指导创新路径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527(36):71-74.
[2] 赵瑾,陈默,杨来启等.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6):893-895.
[3] 吴旻,刘争光,梁丽婵.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7(05):55-63.
[4] 刘鑫景.浅论幼儿“自我中心”的形成及培养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77-78.
[5]余文娟.接纳·共情·沟通——亲子沟通技巧议析[J].中小学德育,2023(01):60-63.
[6] 邵辉, 肖冰, 段国宁. 基于应用心理学群体影响与说服的安全教育方法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