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孩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孩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郏蒙蒙(浙江省象山中学,315700)

摘要:当同伴关系出现不稳定的状态,青少年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关注这些情绪是否适度,情绪背后的认知是否合理。如何帮助孩子破解同伴交往的困境,需要家长根据不同的阶段,帮助其构建同伴关系模式,并根据不同的交往情境,提供具体化的建议。
关键词:同伴关系;友谊
孩子与TA的好友闹翻,情绪崩溃,您能做什么?
孩子哭诉在学校没有朋友,感到很孤单,您能做什么?
孩子封闭心门,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您又能做什么?
......
家长要有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更要用发展、系统的眼光来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交往模式。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感的获得、社会技能的发展、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它在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成人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当同伴关系出现不稳定的状态,青少年产生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依然要关注这些情绪是否适度,情绪背后的认知是否合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帮助孩子打造属于自己的同伴关系舒适圈。
一、青少年各阶段的同伴关系发展特征
少年期。具体时间从儿童进入小学开始,一直到小学三四年级。这一时期里,个体开始社会化的进程,与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进行接触,并获得相关经验。在这个时期,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竞争的生活方式,即个体把“超越伙伴”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力争把伙伴压下去,从而出现人格的扭曲。二是凡事选择妥协,只要得到安宁,毫无怨言地出让任何东西,最终导致懦弱的个性。
前青年期。开始于小学五六年级,一直到初中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个体需要与同伴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交。这个时期会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当个体产生了与另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浓厚兴趣时就会通过另一个人的眼睛看到自己,就能适当纠正“自我中心倾向”。
青年初期。开始于初中,一直到高三。这个阶段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个体从同性建立亲密关系转变为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与异性交往会影响到个体的自尊和价值感,家长要学会用尊重的态度,理性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异性交往。
二、青少年同伴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同伴关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较强的交往动机,但是交往比较被动,二是异性交往存在两个极端,要么过分抗拒异性,要么出现青春期恋爱现象。这主要原因在其自身身上。
(一)认知原因。社会阅历有限,青少年不能全面接触社会,认知上比较片面,常以理想自我来确定择友标准,一旦不符,就容易出现问题。
(二)情感原因。青少年由于感情丰富、情绪变化快、敏感、过分主观,使同伴关系缺乏稳定性,容易导致各种问题。
(三)性格原因。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不大容易交到朋友,性格外向的青少年总是三五成群。但有些青少年脾气暴躁、态度生硬、自我中心、自私自利,也比较不容易交到朋友。
(四)能力原因。很多青少年缺乏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比如接受了同伴的帮助却觉得理所当然,丝毫不会想到向别人表达谢意,与同伴交往时不会倾听他人的想法,不尊重他人等等,这些能力的原因都会阻碍同伴交往的顺利进行。
三、青少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模式,家长可以这么做
(一)不同阶段,不同的家庭教育措施
青少年不同阶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人际交往任务。家长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帮助其构建同伴关系模式。
少年阶段,增加人际交往能力的正面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不仅仅来自于孩子的成绩,人际交往方面也要列入其中。当孩子与同学相处愉快,积极沟通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避免用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交友圈质量。当孩子出现人际方面的重大困扰时,家长要协助学校及时发现并纠正,家校联合一致,要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标,而不是以学业为单一的目标。
前青年期,鼓励孩子主动发展同学友谊。研究表明,进入四年级后,同学间的交往人数开始减少,交往人数集中在两至三个人。这个阶段,家长要用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其有更多和同伴讨论的话题,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其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同时,可以和孩子讨论“朋友”的标准,鼓励他们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青年初期,正确对待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这个阶段家长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严防死堵,二是放任自流。这两个方式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青少年两性交往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家长无法回避的问题。家长要正视青少年对异性有好奇心,有异性交往的强烈需求这一现实。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及时、明确和正确的性教育,不要藏着掖着,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变化。鼓励孩子在异性交往时要落落大方,遵守集体交往原则,学习异性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异性。
(二)具体问题,具体的应对方法
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如果孩子跟同伴闹别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学会用整体、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同伴。引导孩子看到评价一个人,不能用一个阶段、一件事来判定,而是要用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同伴交往出现问题,重点不是关注过去,而是引导孩子看到矛盾,解决矛盾,切实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挚友很少是天生注定的,大多数都是共同经历了很多,彼此理解和包容,是要互相成就的。
给予充足的情感支持。如果孩子拒绝沟通,选择把心事闷着,家长要做好情感支持工作。孩子在探索外在人际关系时受挫,家长切忌把他们粗暴地推出去,武断地否定其人际交往能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家人一直都在,只要TA愿意说,爸爸妈妈都会听。家长可以适当增加肢体接触,轻抚孩子的后背,拍拍孩子的肩膀,安慰和鼓励他们。而当孩子宣泄负面情绪时,家长要积极陪伴,让孩子把难过发泄出来,不要急于评价和提出建议,先听孩子怎么说,然后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创造更多的交友条件。如果孩子哭诉在学校交不到朋友,没有固定的朋友,家长要耐心分析,有没有可能是缺乏共同的社会活动导致的,比如一个孩子是通校生,中晚餐也都不在学校食堂就餐,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就不容易交到朋友,如果是这方面的原因,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寻找类似上学路线和上学模式的同学。实在不行,家长也要适当放手,比如允许孩子在学校就餐、放假期间鼓励孩子多出去和同伴玩等,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跟同龄人相处。
挖掘积极的能量资源。如果孩子说没有朋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到自己身上已有的资源,比如过去的同学是否能够提供支持,有没有网友可以倾吐,不能武断认为孩子交友现状很差,鼓励孩子客观真实地看待自己的交友能力。一个人长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久而久之,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这个时候家长要警惕孩子出现的“自我贬低”倾向,要引导孩子看到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
提供及时的正面肯定。如果孩子交友能力真的有待提升,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是因为语言表达有问题,还是个性上太过自我中心或孤僻,找到原因后尝试改变。当孩子迈出第一步愿意去改变时,家长要及时地肯定,增强孩子同伴交往的意愿,当孩子再次交往受挫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看到受挫事件的积极意义,鼓励孩子吸取教训,再接再厉。好的同伴关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过分强求,为了建立友谊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这是得不偿失的。顺其自然,泰然处之,是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一个正向态度。

同伴交往,主导权在孩子自己的手上,如何看待、如何解决,都要孩子自己去权衡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慢慢积累经验,找到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和态度。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看上去不多,实则很多,工夫下在早期,下在平时,同时做好陪伴和支持。让我们守护成长,静待成长!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靖南大街485号(315700)
13586894106
422603132@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