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的家庭教育建议
上海市江宁学校 齐越
网络信息时代,电子产品与线上软件正广泛地进入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一种便捷的辅助工具。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必备工具,对孩子在线学习的自律及效率心存担忧的同时,电子产品及网络的过度使用亦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家长们,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孩子的电子产品及网络使用问题,帮助孩子及时修正?又如何预防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与网络成瘾,做到“防范于未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呢?
早规划 多陪伴(小学篇)
随着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低龄化趋势明显,手机依赖、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在小学生中也渐渐显现,为小学家庭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家长忧虑一——孩子“无聊”没事做
应对策略
1.丰富生活找乐趣
孩子打游戏可以益智休闲,获得成就感;聊天可以增进人际互动,获得情感满足;刷短视频可以获得资讯,娱乐放松……手机满足了孩子诸多需求。有没有其他方式加以替代?有!只要您用心,就一定能够想到很多种拓宽生活的方法,让孩子在现实活动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玩一些简单有趣的亲子游戏,也可以结合孩子的喜好和特长引导孩子培养现实中的兴趣爱好,比如低年级的孩子普遍喜欢绘画、打球、游泳,还有的喜欢贴图、做手工、跳舞、唱歌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当孩子对这些感兴趣了,就无暇再想着去玩电子产品了。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学习书法、下棋、乐器等,这些项目都需要每天坚持练习,能在坚持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家务劳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家长们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择菜洗菜、扫地拖地,或者就是尝尝咸淡,都能让孩子多一分家庭参与感和责任心。
2.增加陪伴多沟通
孩子的“无聊空虚感”也有可能来自对父母爱与关注的渴望,如果孩子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温暖的陪伴与高质量的亲子沟通,也可以有效避免陷入电子产品及网络的过度使用危机。平时家庭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并评价、讨论有益的电视或视频;一起玩益智类、竞技类游戏;一起户外游戏、读书、过家家、跳舞、唱歌等增加亲子互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疏解烦躁、担心等负面情绪。
同时也建议家长不断完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接纳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的合理需求,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制止或者反复唠叨给孩子讲道理。
家长忧虑二——拿起“容易”放下“难”
应对策略
1.提前商议定规范
将电子产品放置家中公共空间,提前与孩子讨论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的合适时间与时长,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执行。对于小学低龄段孩子,建议家长在初期尽量陪同孩子一起使用电子产品或上网,了解其使用的软件、选择的网站及浏览的内容,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需求,培养孩子安全健康上网的意识。
2.营造氛围有秩序
家中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用来收纳电子产品的盒子——“电子产品的家”,家长回到家后也将手机放在它的“家”里,尽量做到陪伴孩子的时候心无旁骛,减少电子产品的干扰。为孩子营造独立安静的居家学习环境,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书桌前学习,避免使用手机听网课,区分学习区与娱乐区,保持学习区域不受电子产品及网络的干扰,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忧虑三——“约法三章”没效果
应对策略
1.明确要求互尊重
父母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注意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建议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商议约定好电子产品及网络的使用时间和规则时,也明确告知孩子如果做不到,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或责任,这样能让孩子更有参与感,也更有小主人的意识,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会更高。
2.以身示范做榜样
家长以身示范给孩子做正面的榜样,以身作则,是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重要保障。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想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家长要先放下手机。家长树立好榜样,孩子自然能从父母这面镜子中找到自己该有的样子。试想:当您在玩手机的时候孩子抢走你的手机,也许正是在向你表达:“爸爸妈妈你们好久没有看我了,别看手机啦,你的小可爱在这儿哟!” 在与孩子共处时,建议家长尽量少用手机,即便使用,也最好先说明理由,切勿制造电子产品及网络使用的“家庭不平等条约”。
家长忧虑四——都是手机惹的“祸”
应对策略
1.正确看待强自控
孩子对电子产品的“爱不释手”和与网络的“亲密接触”让不少家长担心忧虑,甚至看到电子产品“如临大敌”,但其实,影响孩子学习、身心健康的不是电子产品本身,而是孩子对电子产品及网络无节制、不合理的使用以及家长管理的失控。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帮助孩子科学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避免采用断网或直接收掉、破坏所有电子产品等强制手段,通过合理安排学习与休闲活动、共同商议使用规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方式改善现状,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与家长自身的管理能力。
2.拓展功能促发展
00后、10后的孩子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启也让电子产品与网络成为居家学习的重要媒介,家长们与其“严防死守”,不妨在合理使用的安全范围内,让孩子多了解电子产品的工具性作用。例如,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手机地图查询出行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手机软件查询附近的景点和美食,让孩子把电子产品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除了这类功能外,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查阅天气预报、新闻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性功能,开发电子产品及网络的有益功能,提高孩子的自主性与探索欲,促进孩子社会适应的发展与成长。
多理解 有弹性(中学篇)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自主意识崛起,需求内容愈加丰富,但独立性发展仍不成熟。电子产品及网络使用给孩子的自控与管理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常常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
家长忧虑面面观
1.学习万一偷着“玩”
家长会担心孩子在居家学习时会不会借着电子产品使用便利切换到游戏界面偷玩游戏、刷抖音、聊微信或QQ,若监控不及时不到位,最后学习任务没有按时保质完成,从而影响学业。
2.久盯屏幕让人“忧”
孩子在家看网课、玩手机、PAD或电视的时间大幅上升,同时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家长们不仅担心孩子们的视力,也担心其因缺乏运动而导致的体质下降或肥胖。
3.频刷手机让人“气”
不少学生一回到家就电子产品不离手,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PAD,写作业时一边写一边玩,有的甚至半夜不睡还在刷。家长心焦、生气又无奈。
4.管控上网关系“僵”
电子产品及上网管控的家庭大战在一些家庭里已然开启,孩子对于电子产品和上网“不禁不为,越禁越为”,因此亲子冲突无可避免,亲子关系越管越僵,甚至上升为家庭问题。
家长调节小策略
1.增进理解有温度
家长在面对孩子电子产品及网络过度使用问题时,可以先尝试了解孩子当前的困境(如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内心无意义感等),倾听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电子产品及网络给孩子带来的愉悦感、归属感或成就感,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做有温度的家长。另外家长也要及时觉察、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孩子久盯屏幕的“忧”,频刷手机的“气”,可能只是家长自身焦虑、愤怒情绪的投射,要觉察识别并转换这些负面情绪。在陪伴孩子时,家长可以看看报刊、翻翻书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线上学习中的难题,或者投入自己的居家工作,加强自我管理,为孩子树立榜样。
2.积极沟通有信任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积极看待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尝试用积极语言与孩子沟通,肯定孩子的已有努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贴标签,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积极主动交朋友,帮助孩子在现实中搭建健康的朋友圈,让孩子在需要倾诉、分享、支持时有处可寻。另外,减少对孩子有不好的预设,比如学习会偷着“玩”。要充分地信任孩子,相信他们会为自己负责,通过信任给予孩子学习自控与自律的心理空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与信任,也让孩子体会到自我管理的乐趣,形成自律的内在动力。
3.共商规则有弹性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网课期间电子产品使用及上网规则,内容包括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用途与使用时间、上网时间与内容等。规则制定需遵循以下几点:一,时间上有弹性,不僵化;二,听听孩子的想法,切忌把双方“约定”变成单方面的“规定”;三,自觉性较弱的孩子,家长要积极监督、合理引导,自觉性较强的孩子鼓励其自我监督,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四,经营好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因为“没有关系的规则最终将引发对抗”。
当孩子已经存在电子产品或网络过度使用问题倾向时,由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化、冲动性强烈,直接强制没收电子产品或断网容易激发激烈亲子冲突,家长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孩子游戏,并顺势与孩子“约法三章”,明确规则的界限和奖惩措施。
4.确立目标有动力
当孩子沉迷网络或电子产品不能自拔时,家长不妨挖掘资源、发动产生新的行为,促进孩子养成新的生活习惯:1.引导孩子每天为自己设立明确、可执行的小目标,并尽力去实现它,实现之后及时给自己一个确定的反馈和奖励以进行强化。2.扩展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专注于一项或几项特长,充实休闲生活,空虚无聊时让自己沉迷于“读书、练字、运动、手工、乐器”等某项兴趣中,从而摆脱对手机的依赖。3.帮助孩子发展一种或几种情绪放松的替代性方法。当感到烦躁、不安、压抑或焦虑时,尝试采用较为健康的愉悦自己或放松的行为来代替使用电子产品及网络,比如学习正念、冥想等放松训练,或者是采取看看窗外、做几次深呼吸、外出散步、与家人朋友聊天等,也是改变固定行为模式的一大步。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干预机制研究》(批准编号:202131002001A)与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家校协同干预初中生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Y2022A1059S1620V1077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荐读|居家网课担心电子产品及上网成瘾?吉祥三宝支个招》(上海学校心理)
2-《孩子沉迷手机和游戏,这是传说中的网瘾吗?》(专心有助)
通讯地址:上海市西康路1518弄1号江宁学校
邮编:200060
联系人:齐越 18817847092
邮箱:asdqiyu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