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感:青春期孩子自我成长的垫脚石
摘要:希望感的建立对青春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价值感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希望感理论视角,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目标导向思维,引导孩子找到成功的信念,帮助孩子落实行动的改变等方法唤醒孩子的希望感,让孩子在积极正向的自我认知和清晰可行的目标行动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关键词:希望感;青春期孩子;自我成长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情能力也有所提升。他们处在心理断乳期,知道自己不再是孩子了,但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成年人。他们关注自己的同时也很关注自己在父母、老师和同龄人眼中的样子。他们会想:我是谁?我拥有哪些能力?我可以做什么?过去的我如何?未来的我会怎样?正是这些思考,让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有的孩子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并坚持用意志和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有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却又患得患失,有很多想法却又感觉难于实现,产生迷茫、自我怀疑和痛苦的心理。青春期孩子的希望感对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价值感建立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希望感,让孩子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和清晰的目标行动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呢?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在著作《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中指出:“人们心中最盼望的期待和愿望,在积极心理学中被称为一种美好的心理能力——希望感”。希望感是积极心理学提出的24种积极心理品质之一,是指拥有积极的目标,认为自己能够找到达成目标的路径,并拥有强烈的动机去使用这些路径达到目的。它并不是一种心灵鸡汤或让大家愉快的一种感觉,而是一种积极的动态认知动机系统,它包含两种思维特点,第一种是路径思维,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找到很多策略、方法来达成目标,有一种“我会找到方法来完成它”的信念。第二种是动力思维,是指能让个体行动起来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坚持下来的信念和动机,即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我认为我的表现很好”、“我认为过往所做的事对将来有帮助”。希望感不仅让孩子拥有行动的动机,更让孩子拥有积极行动的方法和获得成功的信念。有较高希望感水平的孩子,记得更多的是正面的评论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正向事件;希望感水平比较低的孩子,记得更多的是负面评论和事件。因此,希望感高的孩子通常有比较高的自尊水平,希望感让他们对目标充满了激情,而不是充满了恐惧,较强的希望感使他们对问题有更好的适应,比较少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适应和健康水平相对也比较高。作为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需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探索和自我价值感建立,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找到和获得希望感:
一、培养孩子的目标导向思维
一个孩子若想充满希望感并获得成功,首先要有目标导向的思维,就是给自己树立明确、积极的目标,否则即使再努力,天资再聪慧,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也终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家长可以通过目标的SMART原则引导孩子设定可以让人兴奋的明确目标。S(Specific)即目标是具体的,如孩子学好英语不是具体的目标,“背完某书上的n个英语单词”才算明确具体的目标;M(Measurable)即目标可测量,孩子要好好锻炼不是可被测量的目标,“每天锻炼半小时”才是可以测量的目标;A(Attainable)即目标具有现实可行性,引导孩子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太难,如孩子想要提高英语成绩,定的目标是“每天要背诵单词,每天要做阅读理解,每天要复习语法,每周末要写作文”,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将目标变得更加现实可行:“每天背诵几个单词?每天做几篇阅读理解?每天复习语法的几个知识点?每周练习写几篇作文?”,以此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来提升学习效率; R(Relevant)即目标与个人兴趣挂钩,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目标贴合自身兴趣爱好,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内部动机,强化学习行为,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选择,比如高一选科,很多父母会以未来好不好就业,目前科目成绩单方面或片面引导孩子进行选科,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生涯认知因素,导致孩子选科后无法很好投入学习,成绩开始出现滑坡,或者是到了大学发现专业选择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出现迷茫心态甚至放弃学业;T即(Time- d)目标有明确截止日期,孩子每设定一个目标,一定要确定达到目标的准确日期,才会抓紧时间努力完成。如高三备考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将高三的备考时间按月或按周为单位进行针对性复习,每一模块或每一专题的复习要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范围,有明确截止日期才能让孩子避免拖延心理。
因此,作为家长,首先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在兴趣和能力培养方面要引导孩子通过SMART原则建立清晰明确的目标,找到行动力和成就感,这样孩子更容易产生成功的内部动机,能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用在最有意义的行动上,并不断激励自己将目标变成现实。
二、引导孩子找到成功的信念
心理学认为,我们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家长对孩子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如果家长经常关注青春期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感受到关怀、爱护和鼓励,孩子会以积极态度对待父母、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孩子常常会取得父母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被父母忽视、经常受到指责批评的青春期孩子,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父母、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父母的要求。比如平时有些父母可能会说:“你瞧你怎么那么懒,那么笨,做事磨磨蹭蹭,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家长们的心可能是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但当孩子学习成绩退步的时候,这幅失败图景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浮现,他会真的感觉到自己是不行的,是学不会的,是没有希望的。往往我们怎么说,孩子就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所以,家长希望孩子怎么样,就多鼓励孩子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孩子说:“孩子,我看到你有了进步,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让他去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并迁移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家长要表达理解和支持,把问题和孩子分开,可以和孩子说:“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你想要的,你肯定有自己的难处,能和我们说说吗?”我们不是和问题合作打败孩子,而是和孩子合作去解决问题,我们要“看见”孩子,做孩子的“盟友”,用正向期待唤醒孩子的希望感,多关注孩子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找到成功的信念,孩子才能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成长,获得前进的动力。
三、帮助孩子落实行动的改变
“心动不如行动”,希望感理论强调个人的主动精神、主动的心态和主动的行动。只有目标没有行动,希望的东西不会自动变成现实,长此以往,就会损害孩子的希望感。因此,想要青春期孩子实现他们的目标和期望,一定要引导孩子主动采取行动。以下六个步骤可以帮助孩子更好达成目标、落实行动:
(一)视觉催动
白纸黑字有着巨大的力量,特别是深入潜意识的文字更具有催动行动的力量。因此,找个显眼的地方,先让孩子把目标贴上去吧!
(二)评估目标
评估目标可以用来确定孩子所立的目标是不是自己真正想实现的目标,并且能够增强实现目标的信息。主要通过以下4个问题引导孩子进行目标评估:“你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个目标背后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你真正想要获得的是什么?”“ 如果目标实现了,会出现哪些变化?”。
(三)制订计划
引导孩子将大目标化成小目标,制定每年、每周、每天要做的具体行动规划,最好用数字表示。
(四)整合资源
引导孩子思考落实目标行动时需要获得哪些外在和内在资源:“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什么困难吗?如果有,谁能够帮到你?是什么让你感觉他会帮你?他会怎样帮你呢?还有其他帮助你的人吗?”。
(五)衡量进度
引导孩子针对每天的计划衡量进度,如“今天我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吗?”“明天我应该做哪些事情更有利于我的目标实现?具体怎样去做?”。
(六)突破限制
青春期的孩子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这些阻碍容易让孩子对自我产生怀疑,进而有可能出现行动力不足或放弃目标。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分析:“目前是什么阻碍着你完成你的计划?”“这些阻碍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你怀疑自己、缺乏信心导致的?”“做点什么能够解决这些阻碍?做了之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有了这些变化,父母、老师会说些什么?你最好的朋友会怎么看待你呢?”“那时候的你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听了这些话,此时你有什么感想?”“你对自己获得这些改变有信心吗?如果评量的话,有一点信心是一分,特别有信心是十分,你会给自己打几分?如果再增加一分,你会去做些什么?”。父母通过引导孩子将焦点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每一小步的改变更详细,更具体地去探讨,促使孩子能够突破自我限制,投入到积极的行动中,慢慢朝向目标前进。
此外,也可以通过奇迹问句帮助孩子突破限制:“假如发生了一个奇迹,我们所有的烦恼,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个时候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与孩子一起畅想问题解决后的美好情景后再引导他思考,出现这样的美好情景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改变,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谁可以帮到你等。奇迹问句可以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勾勒一个美好蓝图,尤其是当孩子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的时候,如果能给自己勾勒出美好的蓝图,孩子就会感觉自己更有力量,未来充满了希望,感觉一切都有奔头,同时可能在想象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出来一些方法,对问题的解决更有掌控感和希望感。
作者姓名:乐燕霞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职称职务:高中心理高级教师,心理科组长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景裕名都花园1座2502
邮编:528300
联系电话:18988672560
邮箱:1898867256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