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背景
李玥璇 惠州中学
摘 要: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行的背景下,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学校对于帮助家长实施好家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家长群体普遍具有养育焦虑,因为高中阶段的孩子身心均处于快速发展与变化的时期,家长以往的育儿经验与学生发展现状有所脱节,教育方式亟需得到改善。家长学校课程是家长学校的核心要素,然而目前其仍处于萌芽阶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评价等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与探索。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展现状及如何开发与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高中
2022年1月1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 《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行。这部法律的实施,实现了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简单而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将依法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促进法》除了规定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角色,还明确规定了家校社的协同支持责任。例如对于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这些明确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指引了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向和途径。因此,学校开展好家庭教育、实施好家长学校课程不仅是客观的需要,也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长学校的重要性
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是社会寄予学校的重要期望。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提出:为了更好地履行父母的职责、科学的育儿,父母应该学习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每一位父母都有着天然的教育权利,也需要具备与此权利相匹配的教育能力。 近几年来,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理念已经日益深入人心。通过学校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也成了全社会的重要期望。通过学校来进行家长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比起其他教育机构而言,对本校的家长更为了解,而且学校和家长有共同的出发点——促进孩子的发展。通过学校向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指导,这不仅是家长所迫切需要的,也是学校提升其教育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培养健康而完整的“人”的有效途径。 本文所指的家长学校主要是指在普通高级中学开展的以培训家长为目标的成人教育。高中家长群体普遍具有养育焦虑,因为高中阶段的孩子生理与心理均处于快速发展与变化的时期,家长以往的育儿经验与学生发展现状有所脱节,大多数家长会对此不知所措,以致于用一种错误的、过时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在身心发展不平衡、学校压力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多重影响下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家长学校及课程的开展有以下几点实践意义:
(1)提高家校合作水平。家长学校的开展是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家长学校课程,家长能够在课程学习和课程体验中尽早反馈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2)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和水平。家长学校课程能够帮助家长认识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了解各个年级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掌握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并且通过课后练习,家长间的互助,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3)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从德育工作、心理咨询辅导个案、心理筛查大数据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跟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息息相关。提升家长的育儿观念和水平,可以间接缓解亲子冲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展现状
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家长学校课程是家长学校规范、有效、持续运作的核心要素[1]。目前,我国家长学校课程在政策层面、实践层面、课程形式、教育效果的开展现状如下: 在政策层面,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家长学校应当要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当中”。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其中明确提到“中小学校、幼儿园可以采取建立家长学校等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并及时联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加”。 在实践层面,我国在高中阶段学校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然而目前家长学校课程尚未能满足家长学校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与内容方面,课程内容往往较陈旧,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与实效性较差,许多家长认为讲授的内容与自身需求相距甚远[2]。但也有学校采用了菜单式的课程内容安排表供家长按需选择[3]。课时普遍较少,从而导致课程目标不具体、课程内容不充分、缺乏系统性。据此,有学者提出课程内容可分成三大模块:基本理念类、基本知识类、基本方法类[2];具体组织需要围绕基本要素展开: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和特征、人身安全、教育法规、品德培养、爱好和特长培养、家校合作、家庭环境[4]。 在课程形式上,目前国内家长学校的课程形式多以“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家长参与、讨论与互动的环节,大多数的家长对于这种形式最不满意,家长们更希望能够结合具体实际问题分析,通过现场模拟、操练、点评与指导的方式进行授课[2]。 在教育效果方面,绝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后,能在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观念、方法、亲子关系上有所提升,然而只有8.7%的家长认为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对其教育孩子时帮助最大[4]。也有研究表明,近半数的家长认为家长学校搞形式,家长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学校工作,而不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5]。
三、家长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评估课程需求
家长学校的学习者是家长,要想达到有效教学,课程的实施需要以家长为主体,教学需要在家长“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才能充分调动家长学习的积极性。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家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教育观念、受教育水平、学习动机、教养方式等,由此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授课前需要了解“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课前可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评估家长对家长学校课程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理解、对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态度和观点、以及调查家长对家长学校课程的需求,为后续课程目标的设置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访谈法,对家长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需要什么帮助、主要困难是什么进行深入调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提炼,获得更加深层次、真实有效的信息。
(二)分层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
家长来家长学校受教育,目的是为了能在家庭中更好地教养孩子,而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发展规律不一,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家长学校授课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与精炼性。针对性,是指课程目标与内容要能针对家长的实际需要,能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内容要把握住家长的痛点与发展点;精炼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呈现要精选,选择该阶段中的家长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分年级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
1.高一年级
常见的关键问题有入学适应问题、时间管理问题、生涯规划问题等。课程目标可设置为指导家长认识高一学生新生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协助家长认识高一学生与父母常见的矛盾,尤其是手机使用问题产生的亲子冲突、协助家长认识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亲子沟通方法等。对应的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为①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②让孩子跟手机“综合症”说再见;③亲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说才肯听;④生涯规划:如何协助孩子选科选学等。
2.高二年级
常见的关键问题有异性交往、厌学拒学、情绪问题以及高考冲刺的准备期。课程目标可设置为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性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应对孩子早恋的方法、协助家长理解孩子厌学拒学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协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帮助孩子做好高二阶段的生涯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高考目标等。对应的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为①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②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厌学拒学;③亲子沟通:“我信息”的使用;④生涯规划:如何帮助孩子设立高考目标等。
3.高三年级
常见的关键问题有高考压力、家长的焦虑、志愿填报。课程目标可设置为指导家长认识高三学生较常遇到的学业压力和情绪问题、帮助家长掌握应对孩子情绪问题和自身情绪问题的策略、指导家长做好孩子高三阶段的生涯规划,做好填报志愿准备等。对应的家长学校课程内容为①高三孩子的心事有哪些;②高三压力缓解有技巧;③父母的焦虑如何安放;④生涯规划:如何协助孩子选择专业和学校等。
(三)灵活采取多种课程形式
传统家长学校的授课形式多为线下讲授式,这种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家长传授最大化的家庭教育知识,然而这种形式缺乏互动性,难以引导家长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且家长们工作繁忙的时间限制性大,线下的方式难以让大多数家长坚持参与培训,教学效果欠佳。在教育信息化2.0的大背景下,学校可采用线上与线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开展新型的家长学校课程,保证家长学校的连贯性与渗透性。线上家庭教育可通过利用好省、市区各级的云平台或网络平台,开设家长学校专栏,采用10分钟微课、线上直播等方式丰富家长学校课程资源,帮助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理念。线下家庭教育可通过讲座、座谈会、团体体验式等多种形式进行,使教育方式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互动。如通过讲座可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理念、策略、方法、案例等知识;通过座谈会可让指导师与家长相互交交流,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通过团体体验式可让家长参与指导师设计的活动和体验游戏,如家庭雕塑、角色扮演等,通过现场演绎充分领略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组织沙龙、读书交流会让家长们自发互动讨论。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家长学校课程的评价主要为家长学习的实际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合理的课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对于课程而言,能够帮助诊断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课程的内容与实施;二是对于家长而言,家长可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的反馈能够激励与监督家长学习。完善家长学校课程评价体系,可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价可在课后采用线上问卷平台调查家长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理解、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知识性内容的掌握情况;或者调查家长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如课程内容是否系统连贯、课程形式是否有效灵活、课程目标是否合理,有助于课程开发者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以帮助改进课程。定性评价可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评价,如深入调查家长对于哪些课程内容有疑问等。
参考文献:
1.缪剑峰. (2017). 全力提升家长学校质量——《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深化实施. 福建教育(52), 28-32.
2.肖红球. (2018). 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设计研究. (硕士), 深圳大学.
3.谢晓贤. (2020). 固本浚源,做好“第一任老师”——家长学校的课程化建构. 新课程(23), 32-33.
4.支林. (2020). 天津市小学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研究. (硕士), 天津师范大学.
5.段敏. (2016). 高中阶段家长学校问题和对策的研究. (硕士), 鲁东大学.
课题情况: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高中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ZXDY098)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中学,516001,18923635535,3948272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