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心”,引导孩子“坚持到底”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孩子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玩的就喜笑颜开“火速”冲上去,稍有难度的、枯燥的就像“瘪气球”提不起劲,难以坚持下去……不管是参加各种兴趣活动还是各个科目的学习,都存在以上现象。
同事跟我讲了她读一年级的儿子的例子:
上学期先跟孩子商量好了,给他报个跆拳道兴趣班,可以锻炼身体,孩子也答应了。同事想着既然是孩子自己答应的,应该会认真练习。可谁知去了跆拳道馆之后,孩子每天不练习,就坐在角落里看别人练。不管教练和其他伙伴怎么叫他,他都不练。后来我同事问了孩子,孩子说:“我以为跆拳道很好玩,谁知道练习那么辛苦的,动作老是没做对!很枯燥,不好玩,没兴趣。”
想起我自己的儿子在幼儿园时,每天兴高采烈地喊:“哈哈!每天可以吃喝玩乐睡!好开心啊!”我听了大笑,但这也道出了儿童的心声啊!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也是幼儿或低年级儿童生活的主导!不过总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玩一辈子吧?任何事想有所成就,光凭好玩和兴趣不够,都要刻苦钻研、反复练习、付出努力。可刻苦练习也不是家长能“念叨”出来,或“棍棒”打出来的。家长处于“不说不行,孩子爱理不理”、“说多了也不行,孩子嫌唠叨”的处境。
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孩子学习技能遇到困难,无法产生兴趣;无法产生兴趣,就不愿意练习,就越难掌握技能,如此恶性循环。要让孩子平衡兴趣和努力,需要一些技巧。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第一,游戏切入,打开兴趣的曙光
前面同事的例子表明孩子答应去练跆拳道是认为练习跆拳道枯燥、不好玩。孩子刚学跆拳道,如果总说他动作不对,反复矫正他的动作,孩子会感到烦躁和泄气。如果能把“游戏元素”加入练习,是不是有意思多了呢?比如先练习像小鹿那样弹跳,画面感形象生动,孩子容易被吸引,就会自然模仿小鹿跳;比如父母在家和孩子对练,哪个动作做得标准或达到规定的练习时长,可以给孩子精神鼓励或奖励孩子想要的东西(双方可接受的前提下);或父母与教练商量,在道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加入群体一起锻炼……只要你设计的机制好玩,其他兴趣如画画、弹钢琴等,孩子都会觉得很好玩,自然去练习了。
第二,巧设内容,提升兴趣的浓度
第三,统领全局,奠定坚持的基础
第四,情感认同,增加坚持的动力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如果喜欢老师,就可能会“爱屋及乌”,连老师教的项目或学科都喜欢,更愿意接受这个老师的教导和建议。我们经常看到某个人喜欢哪个电视、电影、动漫里的偶像了,可能也会爱上偶像所喜欢的一切。比如一些健身节目,很多青少年先是因为喜欢教练,而喜欢上那个运动项目;也有一些青少年因为喜欢某个运动员,而喜欢上相应的运动项目。因此,在引导孩子学习某个科目或某项兴趣时,可以引导孩子先喜欢上老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