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善解“童心”,引导孩子“坚持到底”

善解“童心”,引导孩子“坚持到底”

 

经常听到有家长说孩子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玩的就喜笑颜开“火速”冲上去,稍有难度的、枯燥的就像“瘪气球”提不起劲,难以坚持下去……不管是参加各种兴趣活动还是各个科目的学习,都存在以上现象。

同事跟我讲了她读一年级的儿子的例子:

上学期先跟孩子商量好了,给他报个跆拳道兴趣班,可以锻炼身体,孩子也答应了。同事想着既然是孩子自己答应的,应该会认真练习。可谁知去了跆拳道馆之后,孩子每天不练习,就坐在角落里看别人练。不管教练和其他伙伴怎么叫他,他都不练。后来我同事问了孩子,孩子说:“我以为跆拳道很好玩,谁知道练习那么辛苦的,动作老是没做对!很枯燥,不好玩,没兴趣。”

 

想起我自己的儿子在幼儿园时,每天兴高采烈地喊:“哈哈!每天可以吃喝玩乐睡!好开心啊!”我听了大笑,但这也道出了儿童的心声啊!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也是幼儿或低年级儿童生活的主导!不过总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玩一辈子吧?任何事想有所成就,光凭好玩和兴趣不够,都要刻苦钻研、反复练习、付出努力。可刻苦练习也不是家长能“念叨”出来,或“棍棒”打出来的。家长处于“不说不行,孩子爱理不理”、“说多了也不行,孩子嫌唠叨”的处境。

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孩子学习技能遇到困难,无法产生兴趣;无法产生兴趣,就不愿意练习,就越难掌握技能,如此恶性循环。要让孩子平衡兴趣和努力,需要一些技巧。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第一,游戏切入,打开兴趣的曙光

前面同事的例子表明孩子答应去练跆拳道是认为练习跆拳道枯燥、不好玩。孩子刚学跆拳道,如果总说他动作不对,反复矫正他的动作,孩子会感到烦躁和泄气。如果能把“游戏元素”加入练习,是不是有意思多了呢?比如先练习像小鹿那样弹跳,画面感形象生动,孩子容易被吸引,就会自然模仿小鹿跳;比如父母在家和孩子对练,哪个动作做得标准或达到规定的练习时长,可以给孩子精神鼓励或奖励孩子想要的东西(双方可接受的前提下);或父母与教练商量,在道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加入群体一起锻炼……只要你设计的机制好玩,其他兴趣如画画、弹钢琴等,孩子都会觉得很好玩,自然去练习了。

第二,巧设内容,提升兴趣的浓度

首先,内容要难度适中。任何学习都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也就是内容的难度应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和孩子能接受的程度,或比孩子现有程度稍难一点,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孩子“初步搞定困难”,看到自己不断进步,就会坚持下去,这点极为重要。如果一开始难度太高,孩子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孩子很容易受到打击而放弃。

其次,内容要前呼后应。家长事先“牵桥搭线、做好铺垫”,孩子会更易感兴趣,更会坚持到底。比如想让孩子学习打篮球,可以事先买几个篮球放在家里,让篮球时不时进入孩子的视线;或家长经常观看篮球频道,时不时和孩子讨论有关篮球的信息;家长时不时带孩子去打打篮球或观看现场篮球比赛……循序渐进地接触篮球,为日后引导孩子学打篮球埋下伏笔。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会后也更有成就感。

再次,内容尽可能丰富。内容丰富的重要性超乎家长的想象。比如学习数学,丰富性既包括学习主题的丰富,既有练习题类、竞赛题类、故事类、也有科普类;也包括回应方式的丰富:给孩子讲与数学有关的故事、让孩子“变式着”讲故事、 让孩子“演故事”等。鼓励孩子认真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在努力中加强兴趣,在兴趣中不断坚持。

第三,统领全局,奠定坚持的基础

家长要树立“学习全局观”,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学习。先给孩子一个全局性的图像,再让孩子练习某个知识点或某个动作较好。孩子能体会动作的重要性后,才更理解练习的意义。曾经见过有个严格的教练为了追求所谓的“专业性”,让一个8岁多的男孩反复练同一个武术动作,近一个小时只练一个动作。孩子的动作机械,表情麻木。怕是还没到练到“炉火纯青”,孩子已经“虚脱了”,厌恶这项运动了。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在其合著的经典畅销书《刻意练习》中也讲到:“练习应该是有全局性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为了练习而麻木练习。”

第四,情感认同,增加坚持的动力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如果喜欢老师,就可能会“爱屋及乌”,连老师教的项目或学科都喜欢,更愿意接受这个老师的教导和建议。我们经常看到某个人喜欢哪个电视、电影、动漫里的偶像了,可能也会爱上偶像所喜欢的一切。比如一些健身节目,很多青少年先是因为喜欢教练,而喜欢上那个运动项目;也有一些青少年因为喜欢某个运动员,而喜欢上相应的运动项目。因此,在引导孩子学习某个科目或某项兴趣时,可以引导孩子先喜欢上老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