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常把青春期孩子的恋爱称为“早恋”。“早”包含着家长认为其不合时宜、不应该的否定态度。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学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认为“早恋”会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和时间,会影响孩子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学习;而且,“早恋”又与未来婚姻无关,纯粹是胡闹、浪费时间、百害无一利。抱着这样想法的家长易把青春期恋爱看成洪水猛兽,用警告、批评、责备,甚至打骂等言行阻止孩子恋爱或拆散开始恋爱的孩子。然而,这种不接纳、排斥的态度和方式难以促进孩子沿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发展,反而事与愿违。有的孩子的恋情转入更隐秘,进入家长无法了解的真空地带;有的孩子经历着恋爱波折中的痛苦,却不敢向家长倾述,难以获得宽慰;有的孩子虽然被迫听从家长的要求,与恋爱对象分手,然而,情感未得到疏解,孩子或压抑痛苦,或自我谴责没能忘却恋情、斩断情丝……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了生命周期的新阶段,随着生理上的性成熟,对异性好奇、喜欢、爱慕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可以期望孩子以学业为重、不过早恋爱,但当孩子恋爱了,家长需要接受这个事实、接纳孩子。如果家长只是简单粗暴的禁止、阻挠孩子恋爱其实是在拒绝孩子长大,是在回避通过孩子恋爱引导孩子健康发展、走向成熟的责任。
当青春期孩子恋爱了,家长什么样的态度和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呢?
一、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孩子“在一起”,真挚祝福
青春期青少年随着性激素的升高、第二性征的出现,自然会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这是人类进化、繁衍的自然现象。家长的教育方式要适应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家长发现孩子恋爱了,即使家长还没能理解孩子的恋情,或者不喜欢孩子交往的对象,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和选择的权力。家长可以跟孩子说:你开始有喜欢的人说明你长大了,爸爸妈妈祝贺你的成长。这种尊重的态度使家长有机会靠近孩子,有机会和孩子谈论和恋爱有关的议题。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可以通过聊天或书信的形式给予孩子如下的祝福:如何恋爱是你成长中的新课题。爸爸妈妈祝愿你能学会在恋爱中对自己负责,也对对方负责,比如,透过恋爱使双方更好的发展,恋爱中不强迫对方做不喜欢的事;恋爱开始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爸爸妈妈希望你在时间和精力上处理好恋爱和学习、兴趣发展、健身运动等的关系;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是幸福的。当然亲情、友情、爱情中也会出现矛盾、冲突。爸爸妈妈愿做你的安全港湾,在你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接纳你、支持你,也祝福你有两个人的交往,也有更多同窗、朋友的互动往来。以上的态度和方式让孩子感觉家长是和他们在一起,他们既可以带着家长的祝福,自信的踏上征程,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又可以在挫折时回到家长的身边,获得安全感和支持,可以疗伤后再启程。
二、关注孩子的状况和心理需求,及时关爱,适宜引导
孩子开始恋爱了,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恋爱情况。关注并不是监视孩子的行踪或拷问交往的细节。关注是留心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状况和心理需求,及时关爱,适宜引导。
家长可以不定期的询问、和孩子探讨恋爱中的感受和感悟。比如问问孩子:在你这一段有了恋爱的生活中,你感觉怎么样啊?感受到的不同以往的益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你的生活和发展吗?在哪些方面可以做些调整?尊重、信任和开放式的探讨可以协助孩子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恋爱关系,恋爱和学习、个人发展的关系,恋爱和发展同学友情的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交流或推荐书籍、视频等形式指导孩子了解性知识。比如帮助女孩了解月经周期、安全期和排卵期、性生活生理卫生、避孕、流产的影响等知识;帮助男孩了解遗精、手淫、性生活卫生、避孕、流产的影响等知识。指导孩子了解性知识并不会鼓励或纵容孩子过早的开始性行为,而是促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性行为采取更慎重的态度,尤其在他们不能自已、发生性行为时,能做好最后一道防护,采取安全措施,而不是一无所知,肆意妄为。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恋爱的过程中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家长可以指出孩子的问题,和孩子一起建构解决之道。比如孩子因和恋爱对象出去玩回家太晚,家长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理解你想在外与朋友多呆会儿,但我们也需要确认你们是安全的。我们需要商讨一下今后你约会时最晚什么时候回来?你们可以去哪些地方?哪些地方不适合你们去?再比如观察到孩子晚上写作业期间过度看手机,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我看到,你晚上学习期间用手机比较多。我不知道你用手机在做什么,是上网玩?是与朋友聊天?还是干什么?我感觉这样的习惯不太好,也担心会影响你的学习。你对自己用手机有什么感受和想法?我们需要商谈一下你用手机的时间和时长!家长和孩子就问题协商、建构出解决之道,达成协议。协议中包含着孩子的承诺,但家长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并不总是说到做到。青少年行为养成与处事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突破协议内容、违背承诺时,家长不可受不了、发脾气和一味埋怨、指责孩子。家长需要与孩子再探讨、协商,再鼓励实践、行动。
父母的为人和夫妻、亲子互动方式子与孩的性别角色发展和恋爱模式息息相关。父亲和母亲的为人状态分别影响着男孩、女孩的性别角色形成。母子、父女互动方式分别影响着男孩、女孩与异性的交往方式。父母作为夫妻,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孩子的心境和心理健康状况。当父母心理状态良好、夫妻和睦、亲子关系和谐,孩子的青春期恋情常常是和风细雨走过、易于引导。当父母存在情绪问题、夫妻长期争吵或冷战、亲子不断冲突,孩子会期待用恋爱关系填补家庭问题留下的情感空洞,对恋爱对象情感需求过多、过于强烈,还可能在恋爱关系中复制家庭中有问题的互动方式。在这样背景下,孩子易坠入爱河、陷入情感纠葛时难以自拔,恋爱会变得轰轰烈烈或急风暴雨,难以引导,易于失控。可见,当家长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也需要将精力、心思用在自己身上,经常反思:我是怎样存在的?我是怎样与配偶和与孩子互动的?这些带给孩子怎样的感受和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也为了我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可以做出怎样的调整?
三、接纳孩子分手的伤痛,悉心陪伴,反思成长
分手是青春期孩子恋爱中常见的现象。分手包含着情感冲突、纠葛,对孩子来说是一段不容易的艰难心路历程。分手中尤其被分手一方会感觉被否认、被抛弃,陷入复杂的负向情绪中。他们可能痛苦不堪,不愿接受现实,想千方百计的挽回;他们可能悔恨、自责,怪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他们可能怒火中烧,怪罪某人从中作梗、破坏恋情;他们也可能怀疑未来,相信不会再有恋爱时曾经历的幸福时光……痛苦、悔恨、惆怅、愤怒、孤独、沮丧、忧郁等情绪都可能萦绕着他们。
当孩子遭遇分手、经历伤痛时,家长需要接纳、理解、关怀、陪伴孩子。家长这样态度和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关爱。孩子受伤的心获得安抚。家长需要努力建设家庭的美好时光,家人一起做些孩子喜欢的事情。家庭和谐、温馨的气氛会感染孩子,帮助孩子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也会让孩子在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家长需要找机会就分手和孩子聊聊天。家长可以问问孩子:爸爸妈妈看到分手对你心情影响很大,爸爸妈妈很想知道在分手的经历中,你最不容易的、最辛苦的是什么?在分手的不容易的历程中,你是怎么坚持过来、让生活继续?这一段中学时期的恋爱也是人生一课,你有怎样的学习和启发?因为有这一段恋爱,你今后的恋爱、个人成长会有什么新的不一样?在交流中,家长可以共情理解孩子,肯定欣赏孩子,启发引导孩子。孩子会在交流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对恋爱经历形成新的感悟。如果孩子日常与家长关系疏离或冲突,家长除了积极努力改善亲子关系,还可以请孩子信任或亲密的人,比如亲戚、朋友、老师,陪陪孩子,和孩子交流。
当家长感觉做了能做的一切时,也不能强求孩子的负面情绪快速消失。家长不能强迫孩子高兴起来,不能抱怨、指责孩子沉浸在痛苦中。分手、失恋对孩子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孩子从伤痛中走出需要过程、时间。家长需要尊重孩子复原的节奏。家长接纳、陪伴、关爱和耐心引导孩子,不催促、不抱怨、不指责、不唠叨孩子,家长就成为了孩子休憩疗伤、情感加油的安全港湾,孩子可能更快地整理自我、重新启航。
青春期孩子恋爱是在走一代又一代人类走过的路,是孩子迈向自己人生新的里程碑。孩子带着兴奋、甜蜜和憧憬投入恋情,孩子经历分手过程中的失望、挫折、伤痛,都是人生宝贵的经历。人生没有白费的经历。当青春期孩子恋爱了,家长可以在接纳、陪伴、关爱孩子中引导孩子透过恋爱经历走向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