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积极引导,习得乐观 ——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

积极引导,习得乐观

——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西六路小学   许春苗  13863272317

摘要:乐观、兴趣和习惯,是最重要的儿童养育目标。没有浓厚的兴趣,儿童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儿童就没有成长的基础,将来,也便难有生活幸福的能力。而兴趣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父母需要做孩子的乐观榜样,看见、接纳、允许孩子成长中的暂时失败,帮助孩子从一次次的成功中习得乐观,并从一些积极的重要经历中巩固乐观。

关键词:树立榜样  积极引导  习得乐观  

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说:“乐观、兴趣和习惯,是最重要的儿童养育目标。”是呀,任何一个孩子,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不竭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坚实基础,将来长大成人之后,也便难有生活幸福的能力。而兴趣的培养与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乐观的品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比重要!

那么,孩子的乐观从哪里来呢?

一、做孩子的乐观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是知识、道德等方面,对于乐观的习得,也是如此。父母对周围事情的看法,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不仅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具体态度和处理方法,还有父母对事情的处理风格(乐观或悲观),并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且将父母的风格,变成自己的风格。可以说父母的悲观或者乐观,与孩子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首先就要做孩子的乐观榜样。

我和孩子爸爸都并不是先天足够乐观的人,受这个遗传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从小在一些事情上,就有明显的悲观、胆怯的表现。为了克服这一点,从小,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遇到的困难。我常常这样对他说:“孩子,遇到困难,你难过的话可以哭,但是光哭也没有用,哭完了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自己遇到困难时,也会和他分享:“这件事,妈妈遇到困难了,但是我不着急,现在我要想办法……”并邀请他见证我“想办法”解决的过程。

在我们的协助下,我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 四岁时,有一次孩子说要喝牛奶,当时我手头上正忙着一件别的事情,就随口对他说:“你自己把袋子里的奶倒进玻璃杯里,然后打开微波炉热一下。”“把奶倒进杯子里”、“打开微波炉”,孩子之前都做过,没有问题,但是我不太确定他能不能把倒进牛奶的杯子放进微波炉里,然后再拿出来。因为我当时忙着,就没有想那么多,只说了一句:“不会弄的,你再喊妈妈。”可是,他一直没有喊我,我抬起头来看时,发现他正用了一个塑料托盘,把玻璃杯放在托盘上,双手小心翼翼地端着托盘,用牙齿咬着玻璃杯,手嘴并用,真的把热好的牛奶端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深深感动,这个小家伙,真是一个爱动脑筋、会想办法的孩子。

二、看见、接纳、允许孩子暂时的失败                                                                                                                                                                                                                                                                                                                                                                                                                                                                                 

俗话说无挫折不成长,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挫折。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失败、怕孩子摔倒,或者不允许、不接纳孩子失败,只要孩子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总是本着“为你好”的初心,立即制止否定、强力纠偏。但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积极乐观”品质的养成。       

比如我家孩子在幼儿园里跳绳成绩非常不好,班里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能连续跳几十个,可是我家孩子根本不会连续跳。因为这个,孩子爸爸常常批评他:“你要按要求、姿势标准地跳,不要自己胡乱跳,说了多少遍,你就是不听……”但孩子的跳绳还是很糟糕,情绪也一度很沮丧,甚至有一次睡觉之前,他居然说:“妈妈,我也一直想做个懂事的孩子,可是我有时怎么也做不到,我都嫌弃我自己……”我忽然感受到这个“挫折事件”已经让他心里产生阴影了,再这样下去,怕是伤害更大了。于是,我赶紧真诚地告诉他:“孩子,你其他体育项目不是很好吗?以前开始学篮球的时候,你连连续拍五个球都做不到,可是后来你都能连续拍几百个了呀。以前,你根本不会投篮,可上次你们小组篮球赛,你是投篮得分最高的呀。跳绳这个体育项目,你刚刚接触,跳不好是正常的,没有关系。只要坚持努力练习,说不定跳绳也和篮球一样好了。再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肯定会学会并跳好的。”  

孩子就像海绵,他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我的引导,首先对孩子暂时跳不好绳给予了充分的允许和接纳,并把孩子碰到的跳绳这个困难解释为暂时的特殊原因用他学篮球的经历让他感受和明白,他现在遇到的困难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激励孩子,将来再遇到其他困难时,能够冷静分析自己面临的问题,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陷进“失败”的情绪泥淖、被困其中。

三、巩固积极的重要经历

马丁·塞利格曼这样说:“作为父母及教师,必须时时想到:多次成功很可能会使孩子习得乐观,你应该尽力帮助孩子,在成功之后继续成功。正确的教导,可支持并维持孩子的乐观,同时较积极的重要经历也会使孩子的乐观更坚固。”

事实证明,在我们“磨耳朵”般的引导下,孩子的小脑呱里,真的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思维模式。

前段时间,我家孩子忽然让爸爸把他儿童自行车的辅助轮拆了,说要骑“真正”的自行车。一开始他一点也不会骑,蹬两下就摔倒了。我扶着他骑了几个来回,累得不轻,他也满头大汗。我有点担心他会因为一时学不会被泼冷水,安慰他:“没事孩子,学骑自行车很难,我小时候用了一星期才学会!”

吃过午饭,他照例自己玩,我也照例去睡午觉了。可是,一个小时之后,我一醒来,他就在院子里大声喊我:“妈妈,妈妈,快过来看,我会骑车了,还会拐弯了呢……”我出来一看,他满头满身都是汗,裤子摔的都是尘土,膝盖和小腿,也青一块紫一块的。可是,这些他都顾不得了,只迫不及待地给我展示着骑了一圈。

我蹲下身,由衷地表达对他的敬意:“孩子,你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苦练。”他斩钉截铁地说,脸上洋溢着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哇,你太厉害,你本来一点也不会骑,可是你不怕天热、不怕摔倒,坚持练习,就成功了耶!”我把他的“苦练”二字,进行了简单的“复盘”,“你通过自己的坚持努力,又做成了一件事,以后再遇到困难,你都可以这样做是不是?”

他又十分自信地回答我:“是!”

也许骑自行车在他这个年纪根本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对他来说,这次事件就是一次“积极的重要经历”,我适时在他成功之后把握机会,便将“积极乐观”的种子,深种进他的心中,相信一定会生根发芽。

其实成长中的每一件事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一次“积极的重要经历”。当父母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内心感受,通过恰当地沟通方式积极引导,能够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进而习得乐观。  而,当孩子足够乐观自信时,相信,他的一生必然充满希望。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