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内疚不是感恩,请这样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

 

一、内疚不是感恩

“内疚”与“感恩”总是如影相随,让人不易察觉。我们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却往往在不经意间变成了激发孩子的“内疚”之心。

朋友M说小时候每当妈妈要她帮忙洗碗的时候就会说:“你这么大了,总得干点活吧?你看我每天上班、加班,回来还得买菜、做饭、搞卫生,还要给你洗衣服、整理床铺。你吃完饭帮我洗个碗都不行吗?”M听了之后觉得很惭愧、内疚,立马不吭声进厨房洗碗。但是她心里面对洗碗感到很排斥,很不喜欢洗碗,因为当时她听了妈妈的话之后感到很不舒服,每次都带着不舒服的感受洗碗,于是越来越讨厌洗碗。直到长大后学习了心理学,M才知道这种情绪叫“内疚”。因此,家长如果只是不断地表达你为家庭和孩子付出了很多,责备孩子付出太少、回报太少,孩子不会因此而感恩家长,他的内心反而会滋生“内疚”。

其实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希望孩子积极主动且乐意为家庭做点事情,而不是想让孩子带着“愧疚”的情绪去做事。因此,家长需要学会区分“感恩”和“内疚”。首先,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情绪情感,而内疚是消极的、负向的情绪情感。当孩子怀有感恩之心的时候,孩子脸上会洋溢着喜悦的表情,大人看到了也会跟着很开心、很感动!当孩子怀有内疚之心的时候,孩子是自责的、胆怯的,让人看了觉得心疼。

所以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背后的原因,不能只看孩子的行为和事件的结果。如果我们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孩子却出现了内疚,我们可能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只顾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品质

1、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前提

记得我的孩子四五岁的时候问我一个问题:“妈妈,如果我做错了事情,你还爱我吗?”当时听了这句话我很惊讶、也很感动!惊讶的是这么小的他问出这样的问题,感动的是我有机会再一次跟他确认:“当然爱你,你是我和爸爸的孩子,我们不会因为你做对了就爱你,因为你做错了就不爱你。如果你做错了,我们会教你,帮助你改正。不管怎么样,都爱你。”他听完之后屁颠屁颠地跑开了,年幼的他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他知道父母会一直爱着他,这就够了。

因此,家长不要让孩子觉得我对你好,是希望你表现好、学习好,将来好好报答我们。毕竟,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和爱并不是“交易”。事实上家长也不是真的想要孩子给自己回报,但是我们的言行举止却在不经意间传递着“交易”的信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不需要“附加条件”,并不是为了孩子的回报。当然,孩子可以回报,但应出自于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去回报。

2、让孩子感受你的善意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出于“爱”、“责任”和“善意”去付出的。家长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得毫无保留地为我服务,父母必须为我服务。如果孩子养成了这种想法,他就会自顾自己、不懂得关心、体谅、感恩父母。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也有需求,也会累、也想休息和玩乐,并不是24小时为孩子待命的。但是出于爱、责任和善意,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因此,家长在行为上也要落实。

第一,懂得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求

比如,去商场购物看到饼干他想买或者外出游玩他不肯走路,要家长背。我们要告诉孩子:孩子,我们来之前没有计划买饼干,你不能看见零食就毫无节制地想买;不可以,孩子,你可以自己走的。

第二,即使是合理的要求,如果家长自己不方便,也拒绝

比如外出走路时间比较长,孩子确实累了,想要家长抱,可是家长自己也是很累,怎么办?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家长要告诉孩子,我也很想背你,可是我自己也很累,没力气了,我们再坚持走走好吗?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家长告诉孩子自己也很累之后,还可以提供其他可选择的方案,比如,我们一起休息10分钟再走,或打车回家好不好?

有些父母或祖辈有时候错误地认为:当我们对孩子越好,越及时地满足他的需求,孩子就会越感恩。溺爱会让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多,他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别人得第一时间满足他的需求,别人得对他有求必应。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父母稍微不满足他,他就会哭闹、撒泼打赖或者崩溃。

3、父母是孩子感恩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懂得感恩他人,孩子看在眼里,也会学习。如果家长自身对他人的帮助没有感恩之心,孩子也很难学会感恩。比如每天下班回到家,家公做好了饭菜,我会对家公说:“爷爷真好!每天给我们做饭菜,我们下班了肚子饿有得吃!”孩子在旁边听到了,自然会知道爷爷不是必须给我们做饭的,他爱我们,才会从老家来到这里给我们做饭;有时候朋友孩子过生日邀请我们去,我们也会带上礼物表示祝福和感谢……这么多的生活事件都是我们培养孩子感恩品质的好机会,家长要细心捕捉。往往我们最忽略的是配偶之间的互相感恩,我们是不是也要提醒自己对方的付出同样不是理所当然的,适当的时候对配偶表示感谢和感恩,孩子更会看到眼里、落实到行动里!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