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双减”政策下,家长该如何应对?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8月3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此政策一出,学生、家长一片哗然,有拍手叫好的,有更加担忧的,也有迷茫观望的,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身为一线的专职心理教师和二孩妈妈,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家长应当正确解读“双减”政策,领会国家制定政策的真正用意。有人说,这是因为目前人口出生率低,孩子教育成本高,大家的生育意愿下降,为了鼓励大家生育,国家才出台这个政策。虽然这也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但事实上,“教育减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自1985年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教育部门已经陆续下发了若干次“减负令”。然而想象中的减负效果并没有看到,学生依旧负担重重,反而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校内减下去,校外增上去!”。“减负令”的实施让很多校外补习机构开始疯涨,校外补习在增加中小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此外,因学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出现的身心健康,亲子关系等问题也日渐凸出,这些也都是国家出台政策考量的依据。此次“双减”政策出台,目的就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利好。

二、家长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双减”政策出台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考试次数减少,作业量也有所减少,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这是否意味着学习就可以不这么上心了呢?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不这么认为。这也正是让无数家长焦虑的源头。学校负担减轻了,孩子学习怎么办?成绩会不会落下?这是摆在家长面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政策,不少学校开设了校内课后服务,将放学时间延至下午6:00左右,由学校的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因此,参加校内托管的学生放学时间就延迟了,回到家之后,究竟做些什么呢?这又非常考验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家长的监管能力了。自律的孩子回到家后能够合理安排好吃饭、洗澡和学习的时间。而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就再也不愿意看书复习了,一心只想打游戏和看电视了。这时,身为家长还是有必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等低学龄的孩子,更应当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后续的学习家长就会轻松很多。所以,“双减”政策并不减责任,该是家长操心的,依旧不能放松,不能把孩子的教育统统推给老师。对于习惯了上课外辅导班的孩子,家长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报班,将原本周末的课外辅导调至周中,这对孩子来说时间会更加紧,更需要时间的统筹安排。二是取消校外培训,让孩子自主学习,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独立思考、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双减”政策就会成为筛子,导致孩子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及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

康德曾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目标可以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克服困难。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完成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更应当思考我究竟为什么而读书?我将来想要过怎样的人生?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的引导十分欠缺,不少孩子到了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知道自己读书为了什么,人生目标缺乏。事实上,生涯规划的意识应当从小培养。生涯规划有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在芬兰,小学阶段就开始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他们将自我认知、教育选择、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这三方面的内容融入孩子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在我国,虽然生涯规划日渐受到重视,但并未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双减”政策下,孩子的双休日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我们该如何安排呢?除了完成作业,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兴趣班和社会实践。通过他们的表现可以发现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有哪些性格特点等。有机会也可以让孩子观摩和体验自己或亲戚朋友的职业,通过对职业的探索和自身的了解,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当孩子有了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时,学习就会更有动力,更加自觉。将来在中高考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和职业选择上才不会盲目。

四、家长应当与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有效沟通。近年来,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在逐年上升,因手机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和亲子冲突日渐增多。不少家长觉得没法和孩子沟通,班主任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心理老师发现需要危机干预的孩子越来越多……种种迹象都表明,需要改善亲子关系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学校暴露的很多问题,都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而不是被要求,被比较,被指责。如果家长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多些倾听,多些理解,多些宽容,走向自杀和自残的孩子就会少很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悲剧的发生往往是问题日积月累的后果。希望家长们能吸取前车之鉴,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培养与孩子的感情,多些信任,少些指责,冲突时不急躁,加强自我反思,这样对亲子关系的改善十分有帮助。“双减”政策出台后,周末留给家长和孩子的自主时间将会比之前增加,家长们也可以利用周末好好陪陪孩子,一起做做运动、看看电影、聊聊天,好好珍惜周末的亲子时光,了解孩子平时在校的表现,遇到的烦恼,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而不是只关心分数。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奠基石,高质量的陪伴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催化剂。

第五,希望每位家长都能耐心等待,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我们心中的天使,她们就像花儿一样,有些早开,有些晚开;有些美艳,有些淡雅;不管迟开还是晚开,美艳还是淡雅,她们都是我们心中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花。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要遵循每一朵花的成长规律,充分地欣赏,尊重每一朵花,给予充足的养分,让花儿茁壮成长。至于国家的政策,终究是外因,不管如何更改,我们都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适应,陪孩子共同渡过,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