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2022年3期)“大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

自2011年起,我国的生育政策逐渐由“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及“三胎政策”和鼓励生育的提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转变为非独生子女家庭。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同伴对其社会化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也是陪伴个体最为长久的关系。但是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前,大孩一直处于独生子女的状态,享受着家庭中所有人的关爱与关注,面对二孩的到来,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与疏解,可能会抵触弟弟妹妹的出现、极易出现心理障碍,作为家长,面对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对多子女进行养育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家庭教育理念亟待更新,为此,家长要多途径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理论、主动参与大孩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孩子扩大社交范围、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为大孩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大孩;家庭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Abstract:Older children;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Cause analysis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优势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既包括家长对子女产生的教育影响也包括子女对家长产生的教育影响,甚至包括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产生的教育影响。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生活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一生成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终生成长助力。

(二)多子女家庭家庭教育

多子女家庭是指在数量上由两个及以上的子女组成的家庭。在多子女家庭中,家庭关系及其互动较为分散,亲子互动既可以是亲子之间日常互动与交流,也可以是同辈之间的日常交往。对于个体而言,家庭是其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成员对于个体产生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对于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在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姊妹的出现,填补了同辈群体的交往空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群体交往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儿童心理的积极发展。其次,兄弟姐妹关系是孩子保持最长久的关系,延续了孩子的一生。为将来走向社会的人际交往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最后,兄弟姊妹友好的关系,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很有帮助。这在父母之间出现矛盾和危机的时候尤为重要。

二、“大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长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时间精力有限,无暇兼顾大孩

对于多数二孩家庭来说,大多数家长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工作繁忙,社会压力大。虽然所有的家庭都很期待二孩的降临,但是又不得不考虑一个紧迫的问题——如何安排出更多的时间照顾二孩。特别是对于本来时间就比较繁忙的双职工家庭来说,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少,为此,很多家长认为大孩已经长大,其独立自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也就减少了对大孩的关注。 面对这样的情况,使得大孩感到自己被忽视,进而对二孩产生敌对心理,产生不友好的兄弟姐妹关系。不和睦的兄弟姊妹关系也会扩散到孩子和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中,这些孩子往往对人充满敌意和戒备心理。

2.缺少同胞相处的经验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到放开生育政策之前,计划生育政策已执行了35之久,政策影响下,大部分80后父母也是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自身缺少与兄弟姐妹相处的家庭背景,缺少多子女原生家庭的家庭教育经验,面对二孩出生后的家庭生活,大孩与二孩之间关系的处理还处于探索之中。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给家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于家长而言,大孩在上学后,受到学校系统教育的引导,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家庭生活中的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就会产生孩子上学了就懂事的认知。当大孩与二孩在家庭生活中产生冲突的时候,总是一味的让大孩谦让二孩,久而久之,不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也会对大孩的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大孩社会化的发展。

3.家庭教育理念有待提高

虽然部分家庭教育意识比较强的家长会专门花费时间去听家庭教育讲座、学习家庭教育方法,但是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来源于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本身就处于独生一代的父母而言,教育理念有待更新,教育方式需要多样化。现在孩子的自主意识越来强烈,追求平等,在弟弟妹妹出生后,他们对于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以及家庭关系更为敏感、内心更为脆弱,更需要父母及时的疏解与关爱。但是很多父母在二孩出生后并不能够敏感的关注到孩子的变化,也很少在如何与大孩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如何处理同胞间的矛盾问题、如何公平对待所有的孩子、如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关注时间等问题上进行深入思考。

(二)“大孩”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面对身份的转变,抵触二孩

随着二孩的出生,很多家庭由421模式转向422模式甚至其他模式。对于大孩而言,在弟弟妹妹到来之前,自己是处于一个独生子女的状态。从家庭结构上来说,独生子女家庭也是有其自然优势的,首先具有资源优势,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中的所有的经济资源都为一个孩子服务。能够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大孩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健条件,促进身体良好发育。其次是独生子女能够享受到父母的充分关注与爱抚。父母能够时刻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孩子在生活中细微的情绪变化也能够敏锐的发觉,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思想活跃,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最后,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有着更高的期望。父母的期望是孩子成长的潜在推动力。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也为“大孩”的家庭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首先是满足过多,全家的宠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成长中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进而形成一种习惯,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进而形成骄纵的性格。随着二孩的出生,不愿将父母的宠爱与自己的弟弟妹妹分享,愈加骄纵跋扈,对于家中的一点小事都暴跳如雷,将自己的弟弟妹妹视为敌人。其次是缺少同胞相处的意识。原来家庭中只有自己一个小孩,同辈群体的缺失使得他们习惯于自己独来独往,弟弟妹妹的出生反而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较适应的孩子而言,更加抵触弟弟妹妹的出生。

2.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大孩整体性发展

首先,由于家庭成员中新增了弟弟或妹妹,面对家庭结构以及父母关注的变化,大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在情绪上变得更为敏感脆弱、易激怒等,在日常生活中也极易哭泣。其次,大孩的个性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对弟弟妹妹持抵触心理的孩子,原本可能性格活泼开朗,但是在弟弟妹妹的到来后,会变得沉默寡言、性格更为内向。最后,大孩极易出现心理危机感,面对身份的转变以及父母对自己关注的减少,大孩会出现一种危机感,为了重新获得父母的关心和关注,经常会做出一些反常行为,比如在个人卫生方面会需要父母的帮助,出现一些婴幼儿时期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会采取一些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受到疫情影响,线上学习使得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各学校也更为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实施大多是在近几年开始,基础较为薄弱,经验较少,在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孩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课,大多是在孩子开学时的入学讲座以及小学毕业的升学指导。虽然有家委会的存在,但是家长们也很少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大多采用以往的经验或者寻求学校教师的建议。

2.缺少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教师而言,不但要教授学科知识,还要进行备课、课后指导、作业批改以及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教育问题。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多的集中在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上。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缺乏简单实用的专业性知识,缺乏坚实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也没有接受专业的家校合作培训,教师对于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自我效能感低,对于一些家庭教育问题也很无奈,不知道从何着手处理。自然,对于家校活动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活动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大孩”家庭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家长方面

1.多途径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理念

首先,随着家庭教育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很多的多媒体平台以及中小学学校也纷纷开始家庭教育讲堂,形式也逐步多样化,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家长时间上多样性的需求,家长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划分出专门的时间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利用闲散时间进行内化思考,转变成适用于自己家庭实际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理念。其次,在对待大孩的时候,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对于大孩来说,随着二孩的出生,如果父母能够妥善应对大孩的心理变化、及时疏解,不但有利于大孩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也能使其与二孩形成良好的兄弟姐妹关系,对其以后走向社会的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谨防对比,给予同等分量的爱。父母双方一定要牢记,不管对于二孩如何的关心和疼爱,要处理好不同顺序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偏袒一方而忽略另一方的存在,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为此,家长不可大孩与二孩进行对比,一定要做到一个明确,即明确大孩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大孩意识到父母并没有因为二孩的到来而忽略自己,父母是爱自己的。

2.主动与参与大孩的学校活动,形成良好的家庭合作氛围

对于大孩而言,随着二孩的出生,自己原本拥有的爱都需要与二孩进行分享,在家庭中,父母也很少能够时时刻刻都关注到自己,而此时的大孩一般处于学龄期,社交范围扩大,学业压力比较大,更需要父母有效的指引。父母更需要比以往更加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在活动中让大孩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关注,同时也能够增强与其他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增进孩子们之间的伙伴关系。同时,在家校活动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频繁,在这中情况下,家长和教师双方及时的交流更容易发现大孩的细微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疏解。最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认识到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亲与母亲占有着同样的作用,为此,应该发挥父亲的角色作用,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古语说“知子莫若父”父亲在与大孩相处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大孩的心理变化,给大孩树立勇于担当的榜样,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大孩,对大孩出现的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矫正,将不良的状态扼杀在摇篮里。

(二)“大孩”方面

1.扩大大孩社交范围

同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交往对象。在大孩入学前,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父母,社交范围较为有限,很少能够感受到朋友带来的欢乐,为此,准备要二孩的家长应该有意识的扩大大孩的社交范围,尽可能多的提供大孩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让大孩正确的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其未来走向社会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孩子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父母有意识的引导大孩,让大孩感受到友同伴相伴的幸福感,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价值,愿意与同伴分享,形成与人友好相处、爱分享的性格。

2.引导大孩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

在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是大孩最好、最为亲近的伙伴,能够与大孩相伴一生。为此,家长应该引导大孩愿意接受二孩的到来,主动承担其自己作为长子女的责任,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认知。在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对大孩的各方面发展带来的影响,主动与大孩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大孩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烦扰及时进行疏解。同时,也可以鼓励大孩领养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大孩的责任感。在二孩到来的时候,也能够较为妥善的处理自己与二孩的关系,接受二孩的存在并尝试与二孩相处。

(三)学校方面

1.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性

比如,在语文课堂中,让大孩细细品味《三字经》中的经典段落,在阅读经典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同伴群体的榜样作用也会大孩对二孩的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心理健康课中,心理老师注意在课程活动中引导孩子们进行身份转变的适应性指导,同时针对孩子的课堂表现,及时与班主任老师以及孩子家长进行沟通。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传播者,在进入学校以前接受系统的教师教育培训,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素养。在学校,教师与大孩相处的时间更多,对大孩也更为了解,对于大孩教育的认识更为科学规范。特别是在多子女家庭中,随着二孩的到来,大孩所产生的一系列细微的变化,教师也能较为敏感的发现,如果有教师较为专业性的指导、与家长及时的沟通交流,则会大孩顺利度过与二孩和平相处的时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本身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也很难能够抽出时间进行教育教育指导,这时,则需要学校组织专业化的讲座培训,不仅包括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而且也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及时化解大孩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M].中国致公出版社,2018.8.

[2]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3]陈立娟,范黎波.多子女家庭教育获得中的“长女效应”及其演进[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03):86-98.

[4]朱立昌.新时代多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36):189-190.

[5]刘琦.浅谈二胎时代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245-246.

[6]缪建东. 家庭教育研究亟待加强[N]. 人民政协报,2020-09-02(010).

[7]李姗姗,郭力平,蒋路易,肖云莉.“二孩”家庭父母教育观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01):43-49.

[8]张琼. 二孩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9]吴晓丹.二胎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4):108-109.

[10]钟慧萍.大孩与二孩奶酪之争:现状调查及相关心理问题分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6(06):36-3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