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不“内卷”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小舍得》引发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不“内卷”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小舍得》引发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最近有一部名为《小舍得》的电视剧在电视台热播,这部电视剧关于当前小学生作业的辅导以及升学焦虑的真实写照引发了广大家长的共鸣,也引发了线上线下的各种热烈讨论。作为一四年级孩子的妈妈,更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这部电视剧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在这部电视剧中让我个人感触最多的是夏欢欢的妈妈南俪,因为我总能在她的身上找到我自己的影子。南俪作为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女性,最先刚开始对于孩子的学习一直比较淡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佛系”,面对孩子考试成绩班级倒数也没有过于焦虑,反过来还安慰自己的孩子,这算得上是当前教育焦虑弥漫大环境下的一股清泉了。而我本人作为一名心理老师,由于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所以一直都还算比较淡定,也经常警醒自己要看到孩子在成绩之外更长远的东西。可是前段时间期中考试结束后,孩子告诉我数学成绩70分,后面通过家长会我得知班上数学唯一一个最低分是70分以下,本来还一直用各种心理学知识武装自己的我,在那一刻多少还是有些不淡定了......

只是很遗憾的是,本淡定、佛系的南俪后面经由自己辅导发现孩子成绩依旧没有起色后,“误闯”进鸡娃大军的氛围,最终被“剧场效应”裹挟。直至最终她差点失去夏欢欢,南俪才有所醒悟,才明白成绩不是孩子的全部,名校也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电视剧里总能有个完美的结局,而现在中的我们依旧还在孩子的“成绩”与“快乐”中寻找平衡点。

剧中最让我们家长羡慕的可能是米桃的爸妈,不用怎么操心,孩子就能自觉地搞好学习,那么能不能不“内卷”又能培养出“别人家优秀的孩子”呢?虽然目前我还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但是从理论和他人的实践来看,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坚信兴趣的培养大于成绩的拔高

孩子的成绩是孩子学习效果的一个指标,我们的家长要重视成绩,并帮助孩子分析成绩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但若因为孩子成绩的暂时落后而一味的否定孩子甚至辱骂孩子(比如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不由自主地就会对孩子说,你怎么就这么蠢呢?别人都能学会,你怎么就学不会呢?!),那就得不偿失了。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习得性无助”讲的就是当一个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在初中教学,我经常看到一些被“边缘化”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每天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来到学校,可基本游离在课堂之外,因为这些孩子由于一直以来成绩不理想,他们早已已经认定自己就是学不好,因而他们对学习基本已经处于自我放弃状态了。对于这样的孩子,虽身为老师很想帮助他们,但总会感觉效果甚微。其实小学阶段的学习都是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就算孩子现在处于落后状态,但只要孩子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么这样的孩子他的未来肯定是可期的!

2、坚信赏识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我们家长很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生怕自己的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生怕自己的孩子过于骄傲,而很少对孩子的孩子给予肯定。在我平时的课堂上很多孩子会跟我分享,就算自己考的再好,父母在简单给予肯定之后永远少不了那句经典的“但是....”。

心理学中有个非常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他将随机抽选的18个班的学生谎称是“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并将其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8个月后奇迹出现,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也进行了一些不完整的实验,发现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孩子无一例外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好,那就不要再一味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了,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吧!

3、坚信“身教”大于“言传”

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天生就有一种“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优越感,而且自我感觉自己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天生就喜欢在孩子面前说教,但很多时候自己却做着反面教材的示范作用。因而现实生活中一边反复催促孩子去看书、搞学习,而自己却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的家长比比皆是。试问这样的说教会有多大的效果?

我们经常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无论是你为人处世的态度、还是你的一举一动,你的孩子在无形中都已经习得了,并且已经无形中植入到孩子的内心,成为他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因而我们自己本身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远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还要大,要想孩子成为一个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还是尽量先从自身做起吧!

在当前学业成绩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做家长的确实难以做到独善其身,完全不被“内卷”。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就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将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有时候,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父母还要适时往后退一步,不然可能遮住了他赖以生存的阳光。”[]

希望我们做父母的能在当前教育焦虑弥漫的大环境下,适当保持理性,并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习得性无助”词条.[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A0%E5%BE%97%E6%80%A7%E6%97%A0%E5%8A%A9%E8%A1%8C%E4%B8%BA/3281528?fr=aladdin.2021.6.24

[2] 常爸.《小舍得》:家长一切焦虑,都源于“我的孩子,一定不能比别人家的差”这一妄念[EB/OL]公众号:常青藤爸爸,2020.4.19.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