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情绪会随着生活中遇到的事件起伏波动。青少年偶然、短暂出现抑郁的情绪状态是正常的。但如果青少年持续两周以上显著出现以下症状就表明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些症状是:心境低落,总是高兴不起来;兴趣减退,以前感兴趣的事也提不起兴致;精力不济,经常感觉疲惫;同时有自我价值感低、记忆力下降、思维迟慢、决策难、睡眠饮食失调、身体某处疼痛、易激惹、常发脾气、经常感觉无聊等其中某种状况。当家长发现孩子明显表现出以上不同于日常的表现时,家长需要明了父母如何做有助于孩子战胜抑郁,哪些行为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导致雪上加霜。父母以下的做法会支持、温暖、鼓舞、滋养到孩子,会助力孩子摆脱抑郁、实现康复和健康成长!
1.学习了解抑郁,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
孩子从抑郁症发病到就医治疗的时间称为未治期。未治期越长越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治愈后复发的可能性。对抑郁症的无知、误解会阻碍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有的家长误以为孩子的抑郁只是孩子逆反、故意装、与父母做对;或者认为抑郁就是孩子意志力太薄弱、太敏感、太不自信的表现;或者对抑郁症有病耻感,害怕别人知道。这些无知、误解的自以为是、不接纳孩子病了需要治疗的现实会让家长过多地责备、说教孩子。孩子在抑郁、痛苦中孤立无援,症状会越来越重。家长需要学习、了解抑郁症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影响的病症,需要接受专业的系统治疗,包括遵医嘱服药、进行持续心理咨询;还有同等重要的就是家长需要自我觉察、调整家教方式,透过和孩子建立温暖、和谐的亲子关系和活动使自己成为专业系统治疗的重要一部分,而不是把孩子的抑郁症的治疗完全交给医生,自己置之度外。
2.理解孩子的处境,随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抑郁的孩子内在常有一个对自我、对他人、对未来的负向核心认知。抑郁的孩子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卑自责,即使看见自己好的方面也认为那是无足轻重的;抑郁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感觉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在需要时可依靠,或者觉得自己不值得被需要、被帮助,自己只能给别人填麻烦;抑郁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感到茫然,甚至绝望。处于如此处境的抑郁孩子如同跌落在黑漆漆的深洞里,感到无力、无助、无望。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抑郁首先就要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的处境,如同要救孩子就要走入深洞里,和孩子在一起,感受到孩子身处的“黑”而不慌乱,稳定地倾听、涵容孩子的担心、害怕、抱怨、愤怒、绝望等感受。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倾听、涵容、爱的陪伴会成为孩子的心理营养,滋养出孩子的安全感、归属感、信任感和走出抑郁的力量和行动。而如果父母只是站在洞口,向身处黑暗洞中的孩子讲道理或不满、指责:“你快出来!没那么难!”“你怎么就不听我的!”“你太任性了!你太软弱了……”孩子会感觉更加孤独、更多的自我否定、更被抑郁的黑暗吓得动弹不得。父母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不容易,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抑郁和孩子,通过言行时刻向孩子传递出“我愿意和你在一起,我随时可以倾听你,你值得我付出。”
3.看见抑郁的积极意义,承担起建设关系的责任
抑郁是不期而至的,抑郁也是来传递正向的积极意义。家庭是个系统,包括核心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孩子的抑郁是家庭关系系统出现问题的症状,是在警示家长觉察家庭关系系统的状况。有问题的父母关系会增加孩子抑郁的易感性。当父母时常冲突、争吵或者冷战、互不理睬,孩子身处其中就会像海绵吸收水一样吸附父母的负向情绪,孩子还可能臆断是自己有问题、不够好才导致父母关系的恶化或者自责自己没能拯救父母的矛盾关系。亲子关系的冲突、疏离也易导致孩子进入抑郁状态。当父母对孩子高压管控,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事无巨细的要求和评判时,争取自主、自由的青春期孩子会与父母抗争、争吵或者不理父母以求摆脱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当孩子与父母针锋相对的战又战不胜,不理又躲不开父母的过度控制和束缚时,孩子就可能变得抑郁。抑郁在提醒家长反思家庭关系需要哪些调整、父母如何承担起建设和谐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责任。夫妻间,夫妻需相互尊重、关爱、支持;亲子间,父母需接纳、包容孩子成长中的错,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会在期待、管控孩子和满足孩子需求间掌握平衡。如此和谐、美好的关系是孩子康复、成长的沃土。孩子会从中获得安心、踏实、温暖、自主、自尊……会如同蔫了的小树重获水分、阳光、雨露的滋养,生机盎然起来。
4.肯定孩子的闪光时刻,鼓舞孩子自主调整
抑郁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但孩子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反应,孩子一定有主动、有所作为地调节抑郁,维护自己正常生活的意图和努力;孩子的生活中也一定有不被抑郁搞糟的闪光时刻。父母需细心观察,看见、肯定、欣赏孩子好的意图、努力和闪光时刻。孩子会透过父母的看见、肯定、喜爱而建构积极的自我认同,增加对自己的接纳、认可和自信。孩子感受到自己有力量、够好时会感觉抑郁在变小,会生出更多战胜抑郁的勇气和智慧。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来支持、鼓舞孩子自主调整的思考和行动,比如家长好奇的询问孩子:你在用药上有什么担心吗?去见医生,你有什么疑问想问医生?你希望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哪些活动可以帮你重拾兴趣、快乐?当抑郁想要你不上学、否定自己或不与人交流时,你觉得做什么可以不听从抑郁的指使?你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可以支持到你……孩子的自主思考和行动越多的被尊重和运用到战胜抑郁的调整中,孩子会更多地掌握生活的主动权,拥有胜任感、价值感,逐渐掌管抑郁而不是被抑郁淹没或控制。如果家长只是让孩子养病、什么都不做,把孩子的抑郁交给医生处理,让孩子的生活由爸爸妈妈照顾,孩子就会感觉自己如同废人,放弃自己已有的力量、智慧,抑郁也会如影相随的越变越大。
5.关爱自我,始终保有希望
抑郁的症状和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问题会交织在一起冲击家长的耐心、包容度和希望感,比如,孩子莫名的发脾气、迷恋手机、荒废学业、不上学、作息黑白颠倒、自我封闭等情形会让家长感觉焦虑、生气、沮丧、失控。家长需要时刻觉察自己的内在状态,接纳自我的负向情绪,关爱自我,保持自己内在的稳定。夫妻间也需相互支持和鼓励,始终对孩子的成长保有希望,相信“我的孩子遇到了大困难——抑郁,我不知何时孩子会好起来,但我相信我的陪伴是重要的,我的陪伴会支持孩子越来愈好”。内在不稳定、缺乏希望感的家长会在忍耐的时间里积累负向情绪,然后在孩子又出现某个问题或看不到孩子恢复的效果时爆发。家长会把累积的负面情绪爆发为指责“你上学去不了,打游戏有精神!”;或者化作抱怨“我累死了,你就是个麻烦!”;或者转为催促“你怎么还没好?你什么时候会好?”。父母的指责、抱怨、催促会把靠近自己的孩子推远,会使正向洞口行进的孩子再次跌入抑郁的深洞中。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是抑郁孩子力不从心应对学习、人际等生活挑战的结果。抑郁的孩子会因自己的问题而愧疚,甚至憎恨自己。内在和谐稳定、对孩子始终保有希望的家长会如同宽广的大地包容万物一样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所有的错,孩子会在被接纳和带着希望感的陪伴中稳住,不使问题更糟。孩子也会吸收、认同父母的希望感,在问题中反思、成长。
如果抑郁是一个有生命的物种,它想壮大、想掌控孩子的生活、想占领整个家、想影响力越来越强,它最希望的就是家长不了解它、畏惧它、和它站在一起指责、评批、说教、打击孩子;抑郁最怕的就是家长看清了它、从容稳定地面对它。当家长拿出了孕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的初心,理解、温暖、欣赏、关爱孩子,抑郁就无计可施,悄悄地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去。孩子会从抑郁的手中拿回生活的主权,逐渐康复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