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听到“左右”逢源 说到“情”投“意”合

 

常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进入青春期不爱和父母说话,问啥都是“嗯”、“还行”、“随便”,甚至发起火来摔门而去一句解释都没有。在对我校(中职)学生家长的一份问卷中,接受调查的694人有334人表示“孩子不爱与家长交谈,和家长说话没耐心”,占比达48%(见图一)。我们以为青春期孩子应该长大了懂事了,怎么反而越来越无法沟通了呢?

我们虽然可以用激素水平对青少年的影响作出部分解释,但是还需要更多了解他们大脑内部的响应过程,因为青春期大脑的可塑性和高速成长实在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可以将他们引导至“左右”逢源、“情”投“意“”合的整合均衡模式,也可能被他们裹挟到片面冷酷、敏感逆反的偏执模式。

 

(图一) 青岛外事服务学校“家有儿女初长成”家长问卷

一、“左右” 逢源 听懂孩子促进左右脑整合

大脑分为左半和右半球,脑科学家们曾经以为左右分工不同,近几年新的科研成果表明,几乎任何动作都需要左右脑协同工作,没有必要听信那些右脑开发的课程。但是两边脑擅长的信息处理模式确实不同:左脑擅长逻辑,偏向理性;右脑擅长情感,偏向感性。当孩子情绪满满,这是来自右脑的表达,当孩子理由多多,那是来自左脑的倾诉,作为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的信息处理模式,避免他们陷入一脑模式。

 

情绪满满时右脑更加兴奋,抑制了左脑某些信息的调用,几乎完全陷入右脑自动化状态。比如当孩子因为家长忘记了与自己的约会而失望伤心,他根本不会想到家长正在工作中承担的压力,他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自己被父母忽略,他的悲伤越来越大,右脑变得更加激动,无法压抑的悲伤变成怒吼“我再也不会相信你的鬼话!”此时我们多么希望他调用一下理智的左脑,想起父母一直以来的各种疼爱,然而他已经被情绪化的右脑裹挟,完全不想听父母说一句话,愤然摔门回了房间。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听到“我再也不相信你的鬼话!”就立刻也火了“你怎么跟妈妈说话呢?”、“你难道就没有不守约定的时候么?”,这些硬碰硬的回答会让孩子更加远离我们。

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希望”,努力去觉察孩子此刻表现的来源,既然此时孩子陷入了右脑模式,我们不妨先与孩子的右脑信息建立联结。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允许和接纳,告诉他“妈妈爽约让你生气了,如果是我被放鸽子也会很生气,所以你有权利发火。”我们需要向孩子郑重的道歉,这会让他来自右脑的悲伤委屈得到缓解。其实当孩子被允许发火,而不是被迫听各种解释时他的怒火反而会小了很多。这时我们不妨继续情感链接,“妈妈也很难过没能和你一起去听音乐会,太遗憾了。”“我看到你委屈的眼泪,一想到我居然让白等了一晚上,我简直心疼死了。”要知道语言和逻辑思维一样是左脑擅长的,当妈妈的话把孩子想要表达的情绪说出来,其实也是在引导孩子的左脑参与进来,然后再适时向他解释自己迫不得已的理由,当然还要有诚恳有效的弥补建议。

我们并不是要家长顺着孩子情绪去迎合孩子,比如当孩子因为暂时不能换高档新手机而理由多多时,我们千万不要脱口而出“就知道要这要那,一点也不关心家长赚钱辛苦”,不妨试着洞察他来自左脑的偏执。首先从左脑的分析进行对接,让孩子陈述他想要换手机的理由,看是否有现在的手机解决不了而孩子又确实需要的功能;让孩子对家人的手机价位和更新时间做个全面调查,再让孩子核算一下父母最近的收入和消费;或者用他自己打工的小时工资核算一下他想要的那款手机需要多少个小时的劳动呢?这里看起来在讲道理,其实也在引导孩子调用情感的右脑:了解全家人的手机情况,是在让孩子把自己放进家人的群体里,感受家人的氛围,而让他换算自己打工的小时数则是让他体会赚钱的不易,调动他对家长的共情。有了对接左脑执拗要求的理智分析,再加上右脑的情感唤醒,相信不至于因为一个手机没换成而大动干戈了。

“左右”逢源的听,还要特别提醒家长们,不要没等孩子说完就做出导火索反应,例如批评、指责、评价、建议,这些都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对家长说话。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一定要学会聆听孩子语言之中的态度、情绪、期待、愿望、资源,才能让聆听更有意义,才能让孩子愿意对家长说。在聆听的同时要经常复述求证,因为你复述的语言不仅在核对孩子表达的内容,也在共鸣他的情感。

二、“情”投“意”合  说进孩子心里促进前额叶连接

大脑中协调信息处理的前额叶可以统筹来自左右脑的信息,掌管分析判断、抽象思维、评估风险、规划未来等,然而在青少年时期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与脑内其它部分的联结相对薄弱或缺失。因此青少年还不能像成人一样,统筹来自左右脑的信息、理清前因后果、综合分析、缜密判断。

 

然而当我们看到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卓越的体能、令人羡慕的记忆力、高难度的身体技巧比成人还厉害时,我们又会怀疑,“看,他们怎么可能大脑尚未发育成熟?”那是因为人的大脑发展成熟是从后向前的顺序,那些由枕叶、颞叶、顶叶负责的项目可能已经进入了优秀状态,而位于额头内侧的额叶部分,一般要在18-24岁逐渐发育成熟。额叶常常被称为“执行功能”之所在,然而前额叶未成熟之前右脑在应对压力、调节大脑皮层下脑区的活动方面作用更大,虽然并非绝对,但也仍会带来本能化,情绪化反应;而左脑更加概念化,会对信息进行开关、正误、优劣的分类。这些特点决定了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又要随时注意“情”投“意”合,帮助孩子的前额叶与认知、体验、情绪、情感建立更好的连接。

1.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只有重新确立情绪的王者之位,并认真聆听它的意见(注意,并不是遵从它的旨意),理智才能找回主权。当孩子在情绪中,很多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信息会被屏蔽掉,特别是有很多防御和抵触情绪的时候,不可能调动左脑的逻辑思维参与谈话。

2.先沟通态度再沟通内容

人与人沟通决定成败的几个因素中,沟通的内容只占7%,沟通的态度占38%,与沟通者的关系占55%。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态度远比内容重要,关系远比态度更重要。当你对孩子指责、讨好或打岔,都把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推远了,还没开口就把自己和孩子对立起来了,那么沟通的效果一定不好。左脑负责语言,但右脑善于捕捉交流中的非语言信息,你一皱眉、一斜眼,一抱起双臂,孩子就感觉到了你的挑剔和大道理就要来了,他一定会对抗或逃跑。

3.先征得允许再给出指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急于帮孩子出主意做决定,孩子不但不领情还会厌烦。家长也应该想到帮孩子解决当下的一个问题只是生存式教育,在每一个危机时刻,调动孩子思考应对,化危机为发展式教育的契机,这不正是锻炼孩子大脑的好机会么?

4.先关注过程再评价结果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玻璃心经受不起挫折,这其实和我们太过看重结果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关注的就是孩子重视的;还有一些孩子看上去已经放弃了学习,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努力也达不到家长期望的成绩,而家长对他一点一滴的努力根本看不到眼里。这两种太过关注结果的表达都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他们的前额叶也不会把点滴努力和勇敢尝试纳入值得鼓励的信息。家长们跟孩子说的话不要太过概括,如果你关注孩子在过程里体现出来的品质或个性,孩子的前额叶也会认为那是重要的特征,会得到强化,这在拥有超强神经可塑性的青少年时期尤为重要。

5.先表达自己再要求别人

如果家长觉得,一会儿情感,一会理智,自己都忙乱了,那就从先梳理和表达自己开始。请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自己,一定是以“我感到……”、“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话开头,千万不要说“你想想……”“你让我……”“你就不能……”,这些不是在表达自己,而是在指责或质疑,是在推卸责任。还有一种打着共情幌子的情感要挟,“我还不是为了你……”、“都是为你好……”家长们不妨先梳理清楚是自己疲惫了想要寻求帮助,还是自己付出了想要获得认可,抑或是自己失望了想要找个理由发泄?如果处于以上这些状态都不要着急去和青春期孩子沟通,他们不仅不会在要求里读出你的疲惫,也不会心甘情愿承接你的发泄,更不会用感恩的话来慰藉你的付出,因为大概率中国的父母都没有做过这样的示范。影视剧里被孩子一句感谢的话就激动的泪流满面的场景,不应该让你觉得那要是我的孩子就好了,而是该让你想到那个家长和您一样很少得到孩子感恩的话语,而现在,我们试着说出对孩子的感谢,说不定会重塑孩子的神经连接,让他也成为一个乐于表达感恩的人。

6.先有效沟通再追求共识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如果你觉得沟通有效的表现就是“孩子听话”或者“按照家长意愿执行”,这是完全错误的。沟通的目的不应该只有家长胜出这一种形式,应该有多个目标可供选择。两个公司之间的商务谈判,是利益的博弈,大家觉的应该双方合作共赢;两个成年人之间的谈话,我们知道应该互相尊重,求同存异。那么作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为什么就一定要达成认同家长意见的共识呢?强求孩子认同家长的意见,在某些时候是树立权威,在某些时候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听我的就不行”的错误榜样,久而久之,孩子会更加任性,家长和孩子都不愿意耐心认真的表达和倾听,有效沟通就消失了。

看似不需要家长的青少年,其实在某些方面比以往更需要家长了,避免陷入一脑驾驶的自动化模式,整合左右脑,调动前额叶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很多能力增强了,情绪反应机敏、学习能力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而组织这些有意义活动的前额叶却跟不上节奏,就像一辆被改装了强劲动力的豪车,其操控性能也必须更好才能安全驾驶。作为家长,我们要主动把自己的前额叶“借给”孩子用,抓住神经可塑性的关键期,你在与孩子沟通时表现的有多好,将来孩子的成长就有多好!

【参考文献】

【1】 (美)丹尼尔·西格尔.全脑教养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2】 (美)弗朗西斯·詹森,艾米·艾利斯·纳特.青春期的烦“脑”.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3

【3】 (荷)伊夫林·克罗恩.青春期的大脑:孩子为何难以相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