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

         从一个故事说起:爱帮忙的乐乐,在妈妈洗衣服时,在旁边洗自己的袜子。乐乐看到妈妈洗衣盆里的泡泡很少,就将自己盆里的洗衣液泡泡分享给妈妈,放在妈妈的洗衣盆里。而妈妈却责骂他说:“看看你都干了什么!这是干净的,快走开,别捣乱了。”

我们看到,在这个故事里,乐乐的妈妈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乐乐的这个行为,而忽视了孩子的视角。在乐乐的眼里,他是在分享他的泡泡,他认为他是在帮妈妈的忙,然而,却遭到了妈妈的斥责。所以,乐乐很伤心,很委屈,也很困惑。

试想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你责骂你的孩子,而他却倍感委屈?或者,你试图劝说你哭泣的孩子,却怎么劝都无济于事。我想,你的责骂,你的无效劝说,可能是由于你没有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件和问题。

其实,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直接进行呵斥、责骂,却不能耐心思考孩子行为的原因。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忽视了孩子的内心需求,使得孩子感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同样的,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面对一个情绪不佳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得沟通的技巧,没有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那么,你的话语不仅无法平息孩子的情绪,反而会火上加油。

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天气很冷,爱美的女儿穿上了喜爱的裙子,却怎么都不愿意穿打底裤。爸爸说:“必须穿。不穿打底裤,你会感冒的。你感冒了就得打针、吃药。”听到这些吓唬人的话语,女儿就开始哇哇大哭。我想了下,对她说:“今天是晴天,天气很好。老师可能会带你们出去滑滑梯。穿上这条打底裤,滑滑梯会滑得更快的。”女儿摸摸打底裤,感觉确实很光滑,就很高兴地穿上了。我想,这样的沟通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沟通是基于孩子视角的沟通。这意味着,在与孩子沟通时,我们要多讲具体的事情,少讲抽象的事情;多倾听,少指责;多接纳情绪,少给命令。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拉近亲子沟通的距离,沟通才能取得成效。

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可以使得我们在面对孩子的行为时,冷静地作出恰当的回应。一天,欣欣将妈妈洗好晾干的被子,铺到地上,在上面跳舞。她想象着自己是在白云上跳芭蕾舞,很开心地想要跳舞给妈妈看。欣欣的妈妈面对被弄脏的被子很生气,但是,她静下心来,从欣欣的视角看到欣欣童真的心灵和宝贵的想象力。于是,她就干脆坐下来欣赏孩子的舞蹈,从而精心呵护了孩子的奇思妙想,激发了欣欣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内寻找乐趣的童心。

所以,作为父母,愿我们在“孩子视角”的引导下,与孩子用“心”沟通,以孩子的视角,更好地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