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哭,有用!

“哭有什么用?别哭了,我们来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哭有什么用?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吗?只会让妈妈好烦。来,我们总结一下经验教训,看看下次该怎么做……”这是经常发生在我家中的对话。 我有一个敏感、性格有些怯懦的儿子,在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保护下长大,总喜欢哭哭啼啼。我一直认为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耐心和他讲各种道理,很少责骂他,更没有打过他。即便是在辅导小学作业这种血压升高的时候,我都能控制着情绪很少吼他。当儿子在我耳边诉说着他身上发生的各种事情,特别是吞吞吐吐讲出不好的事情,还叮嘱我不要告诉爸爸时,我愈发觉得我是一个能够理解孩子,和他沟通顺畅的合格妈妈。直到,我发现孩子开始咬指甲。 开始,我并不当回事,从“丑”、“不卫生”等角度和他讲了道理,要求他不要咬,长了妈妈会给他剪。看他听进去了并保证不咬时,我就放了心。没想到后来发现他咬指甲变本加厉,手指咬的光秃秃,裸露出来的肉越来越多。问他,他说忍不住。改不掉的坏习惯背后总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我意识到需要好好分析孩子的问题了。 心理学上对咬指甲的原因并没有定论,有的说是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与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有关;有的说咬指甲是指自残(自我惩罚,自我攻击);也有理论说是破坏攻击武器,因害怕攻击别人带来的后果而把这个武器咬掉。同样的行为背后原因可能差异很大,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自己和儿子的相处,试图寻找儿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从我改变,来改善儿子咬指甲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儿子咬指甲呢?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初上小学的紧张焦虑,父母对他攻击行为的严格制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源于我这个妈妈对他情绪的否定。哭,是孩子最真实的情绪表现,我却不允许他出现负面情绪,总是要求他理性分析,久而久之,孩子就把情绪压抑了下来,最后的出口就是咬指甲。我的改变计划就是鼓励他适当拥有男孩子的攻击性;每当他出现负面情绪哭泣时,运用同理共情,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充分宣泄。 实践的机会很快就来了。那天我带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了一天,精疲力尽,本以为可以高高兴兴结束这一天,没想到要回家时,儿子开始抹眼泪了。问他为什么哭,他表示没玩够。要是以前我肯定不耐烦的说:“哭有什么用,没玩够就明天再约嘛!哭能解决问题吗?要是出来玩都不高兴,那以后不要出来玩了!”通常我这样说完,儿子还会哭半天才能自己平静下来。可是这次,我看着儿子光秃秃的手指,温柔的搂住他:“玩了一天都没玩够,是不是今天玩得好开心呀?”儿子含泪点点头。我接着说:“你还想接着玩,可是必须回家睡觉了,这让你觉得很不舍是吗?”儿子点头,情绪平静了一些。“那你能不能给妈妈讲讲今天什么最好玩?”我开始转移儿子的注意力。“今天……”儿子开始噼里啪啦的讲起来。讲累了儿子就睡了过去,看着在睡梦中露出笑容的儿子,我愈发觉得自己要把改变计划坚持下去。 之后的生活中,儿子还是那个喜欢哭哭啼啼的小男孩,做错了事情自己先哭起来;担心不能很好完成老师的要求哭半天;玩具被别人弄坏了哭;和小朋友相处受了委屈回家哭……但妈妈不再是那个只想着解决问题的妈妈,每每他哭着来到我身边,我都会搂住他,直面他的情绪。处理掉他负面情绪后,我才会帮助他解决他的困扰。渐渐的,儿子的指甲留住了。偶尔,他忘记了又咬指甲时,会笑着打自己的手心几下,告诉我说:“妈妈,我会做好的!” 哭,不会没有用!哭,是儿子传递给妈妈的情绪信号,幸好,妈妈最终接收到了,希望儿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