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又有明星离婚了,紧接着就对外发布声明:虽然不再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但两人今后也将以亲人的身份共同照顾抚养孩子。
其实对于离婚这个话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就像每年开学统计学生情况时,总有不少学生的“备注”中写的是单亲家庭,简单一问:这些孩子父母离异,目前和一方一起生活。
经过了一段时间地熟悉和适应后,任课老师就会反映:这些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比其他学生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每次家长会,老师和家长沟通时,不少家长的回答是:老师我现在已经离婚了,您的这个建议可能办不到了,孩子成了现在这个情况我也是没有办法啊,有相互的推脱,也有个人的诉苦。
老师听了这话后也是无奈地笑一笑。因为这个理由显得太合理了:我连婚都离了,已经够痛苦了,你还让我负责小孩的事,我哪有时间啊。
类似的场景似乎成了学校教育中不可逾越的“怪圈”与“套路”:父母离异了,孩子由一方来带,加上疏于管理,所以慢慢地就成了“问题学生”。
的确,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年代,每个人都开始觉醒,少了很多限制,多了几分自由,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当两人情不投意不和时,放手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所以就再一次的把黑字落在白纸上,然后彼此又成了自由人,这就给不少人一个错觉:两人的关系随着落笔的瞬间变得不复存在,自然对于已经出现的孩子相关的责任啊之类的也都随着条款的划分变得泾渭分明了。
这个理由看似很合理,其实是没有分清楚两种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毋庸置疑,夫妻关系要先于亲子关系。茫茫人海中,一男一女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因为彼此的有缘,或在人群中多看了对方一眼,才会觉得对方很合适,然后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然后举行仪式,在那一刻我们从男女朋友关系成了夫妻关系,然后慢慢地在彼此都准备好的情况下,产生了爱情的结晶:小宝宝。就在那一瞬间,我们又多了一个身份:父母,也就在那一刻,亲子关系出现彼此的生活中。
从上面这个简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夫妻二人由最开始的陌生人慢慢成为彼此最熟悉且最重要的人。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从一开始就和父母的任何一方都有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不会因为外力的改变而改变。再说的简单一些,如今可以随意地更换另一半,但对于孩子,貌似永远换不了;与此相对应的,孩子也换不了父母,对于孩子与父母来说,这种关系是唯一的。
有了这个关系基础,就不难看到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有不少家长离异的孩子,他们同样生活得健康、自信,因为他们的父母自始至终都在疼爱着他们,比如说王菲和李亚鹏的女儿李嫣,二人离婚后,仍然没有缺少任何一方对孩子的疼爱,二人经常轮流带着孩子外出游玩。两人也并没有刻意躲避,即使已经离婚,仍然一起出现在李嫣的生日会上,让孩子感受温暖幸福。他们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分开了,但还是一样的爱你,你的生活并没有缺少什么,仍然充满了爱的温暖。
两人虽然不在一起,但是给予孩子的爱与关注一点也没有少,因为这些家长深谙此道:夫妻不成了,父母还在。夫妻可以散场,父母爱却不能缺席。
所以,每次与单亲的孩子聊天时,看到他们那种无奈而又渴望家长的眼神时,心里总是阵阵难受。大人们的事情,为什么要让孩子来承受?不谙世事的孩子被夹在两人成人之间,或是被当成要挟对方的筹码,或是被当成报复对方的工具,无所适从,担惊受怕地看着大人狰狞的面孔,没有力量反抗,这样的孩子太可怜,这样的家长也几乎不人道甚至是有些残忍。
每个孩子如同一株植物,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养分越多,对其的成长越有利。当一个孩子心中充满了爱与阳光等积极的能量越多,他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而且这种积极的能量会传递下去,滋润更多的人。
所以说,那些离异的家长们,也许你已经不是对方的另一半,但永远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两个人的分开,那只是两个成年人的事情,并不是孩子能够决定的,孩子能够决定的是自己和父母的角色永远不改变。两人虽然做不成夫妻了,但并不影响给予孩子应有的爱与关怀,只要父母双方能够以一种和平而充满善意的态度引导孩子,他就与其他的孩子并无差别,甚至成长得更为自信优秀。同样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爱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