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提高有效陪伴的比率,释放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提高有效陪伴的比率,释放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那怎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呢?我们平时的陪伴有没有无效的?有没有负效的? 一、无效陪伴的几种请况。 下面这几种情况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甚至是负效的?1、如果你很讨厌的人陪伴着你,这样的陪伴怎样?2、如果你很害怕的人陪伴着你,这样的陪伴怎样?3、如果你很难过、很伤心,有人陪着你时指责你、批评你,这样的陪伴怎样?4、有一个事后诸葛亮的人在你耳边说;“要是你听我的,情况就不会这么糟,你就是偏不听我的。”这样的陪伴怎样?5、如果你很难过、很伤心时,有人在旁边说:“你看这样做能帮你解决困境吗?你看那样做能帮你解决困境吗?”也就是帮你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陪伴怎样? 前面四项好理解,都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第五项也是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第五项为什么是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很难过、很伤心时,他是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如果我们不断给他想办法,好像是告诉他:你现在不该伤心、难过,伤心、难过是不对的,你应该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更增加了当事人的挫败感,是有副作用的。如果他已经伤心难过到尾声了,到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那想办法的主体也应该是他自己,那我们给他想办法好像在告诉他,你不行,你只有听我的才会行。这样做,不仅增加了当事人得挫败感,阻碍了他自然成长的力量。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种做法都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二、什么是有效的陪伴? 那什么样的陪伴是有效的呢?或者说,你伤心难过时你愿意别人怎么赔伴你呢? 有一个觉得安全值得信任的人,在你伤心难过时陪着你,和你共同伤心难过。这就是有效的陪伴。那大家可能想,这么简单。这还真不简单。因为别人伤心难过时,特别是亲近的人伤心难过时,我们感觉是我们不好导致的他伤心、难过,所以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会大幅度下降,导致我们会很自责、很烦躁、很焦虑。我们就想赶紧从这个糟糕的环境里出来,所以我们要么嫌弃她,指责他,要么帮助他。帮她想办法,让他脱离苦海,我们自己也赶紧脱离苦海。总之我们不能停下来,真正去关注他的心情,去感受,去体会他糟糕的情绪。有一个故事,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从外面回来,妈妈问,你干什么去了。他说我去安慰隔壁的王爷爷去了。妈妈说:“隔壁的王奶奶去世了,王爷爷很伤心,你怎么安慰的王爷爷?”小男孩说:“王爷爷在院子里哭,我就抱着王爷爷哭。”我想,这是一个最有温情的画面,这是一个最有力量的行为。有效陪伴就是最有温情,最有力量的行为。 三、有效陪伴孩子,我们自身需要做好那些建设。 有效陪伴很难做到的原因,是我们把别人(特别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的糟糕情绪和对自己的评价联系起来、对他人的评价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孩子有糟糕的情绪时,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不好,很失败;我们的孩子不好,很失败。这种低价值感让人很难受,所以这时我们很难做到有效陪伴。如果想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多一些,我们自身需做好哪些建设呢? 首先我们要确信我们是好父母。有的父母可能怀疑,我是好父母吗?我觉得我不合格。那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父母呢? 如果孩子学习好就是好父母,那孩子什么时候学习好呢?初中?小学?高中?大学?如果孩子学习好而孩子家庭不幸福,那父母叫好父母吗?如果孩子学习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身体不好, 那父母叫好父母吗?如果孩子大器晚成,父母都没看到,那父母叫好父母吗?世事无常,因果互变,祸福相依,人不到最后一刻,很难判断谁取得了主流价值观认为的成功,所以我们说盖棺定论。所以,谁也不知道谁是好父母,谁是不好的父母? 我想说,我们都是好父母。人生道路上有风霜雨露,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我们不畏惧这些,还选择了人世间最难的一件事情--当父母。在当父母这件事情上,我们劳心费神,所有的事情都是不确定的,有时有彻骨之痛,有时暴跳如雷,但我们在每次伤痛后,还都收拾好心情,调整好情绪,继续踏上征程,努力前行。我们不是好父母,那谁又是好父母呢?有的家长可能说,我犯那么多错,我可不是好父母。我们为什么犯错,因为我们勇于尝试我们不知道的领域,我们想干地更多更好。假如我们当时选择不当父母,我们就不犯做父母方面的错。所以犯错意味着成长,意味着进步。所以勇敢地走在做父母的路上的人,都是好父母。 同样,我们要确信,我们的孩子是好孩子。孩子克服重重困难,嚎啕大哭着来到人世间。饥饿、寒冷、孤独、黑暗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会了走路、说话,还学会了许多生存技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呆舒服了,又勇敢地进入另一个环境锻炼自己,幼儿园,小学,……在学校里,孩子每天要面对很多竞争,做的不快,做的不对,写的不好,都让自己感到很挫败。有时还有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骂,同学们的嘲笑。但我们的孩子还是勇敢的坐在教室里坚持学习,虽然学完后还是不知道是什么结果。所以我们的孩子不但是好孩子,而且是值得敬畏的孩子。 我们内心确认了我们是好家长,孩子是好孩子后,我们才有可能在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不否定自我,不否定孩子。才有可能像陪孩子理发,给孩子剪指甲一样陪伴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有效陪伴孩子成长。 四、有效陪伴四步走。 我们如何陪伴孩子既能表达爱与支持,又不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的力量?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呢?有效陪伴一般分四步走: 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这个安全的环境不仅指人身安全,还包括心理安全。也就是我不管怎么表达,都不会被指责,被批评,被否定。如果孩子早期受到的伤害较大的时候,这一过程会很难。孩子会不断地挑战你的底线,你的包容真正达到孩子的底线时,孩子才会确信这个环境是安全的,才会真实地表达自己。 其次是引导孩子消化情绪、表达情绪。我们与孩子相处时,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不接纳,但孩子的情绪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接纳。比如孩子在学校违反学校的纪律,受到了惩罚,孩子很生气,很愤怒。甭管孩子的行为怎样,我们都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且要引导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孩子的情绪甭管多大,都是合理的。不会表达情绪的人,往往是危险的,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平时不会表达情绪,压抑情绪,最终负面情绪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导致的。如果孩子充分的表达了情绪,一般孩子就会生发出力量—改变的力量、前行的力量。 第三、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这些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因素,那对孩子接纳自己,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意义更大。 第四、当孩子需要帮助、请求帮助时,再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帮助。当孩子充分的表达了情绪,孩子就会生发出力量,改变的力量。他自己就会想办法去改变,也许他自己走很多弯路才找到真正对的方法,但这个探索是孩子人生必须经历的。如果我们过早的帮助她,就好像我们把嚼过的馒头喂到孩子嘴里,会阻碍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当孩子真正遇到困难请求我们帮助时,孩子还是改变的主体,是他为了解决问题请我们帮忙。我们尽可能的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成长的主体,我们不要代劳。 五、有效陪伴的几个案例。 下面我用几个案例来说一说这四步怎么做: 场景一:孩子数学考试考得很糟糕,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 孩子如果主动和家长说,今天我的数学考试考得很糟,我很生气,等等,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孩子不说,我们可以引导着他说:孩子,数学考得不理想,你是不是很难过,很伤心?孩子可能说:是呀,我很难过,张三都比我考得多。我觉得我这段时间挺认真的,可我怎么考得这么差呢?家长说:你感觉自己考得很糟,你很难受,是不是还很害怕,害怕同学们笑话你,害怕老师家长批评你?孩子可能说:是呀,我很害怕,我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家长说:孩子你说了这些,你心情好点了吗?通过这次考试,你考得不好,你这么伤心难过,我感觉,你是一个非常积极努力的孩子,你的数学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发现负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现在我们先吃饭,边吃边聊。吃完饭,家长说:孩子,老师是不是还有改试卷的任务,你感觉你错的那些题,你都一点不会吗?孩子可能说:哪些题我只有最后一步没算对,哪些题我列对式子,哪几个题我一点不会。家长说:其实你还能多得好多分呢。现在你自己改改看。妈妈,我就这个不会改,你能教教我吗?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你是觉得哪儿不对劲?如果让你列式子,你会列哪几步?如果有的孩子就是说不知道,咱们也可以让他猜一猜,他也不会乱猜的,也一定是在分析判断后再猜。也就是说,后期孩子改错的过程,家长尽最大可能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非帮不行时再帮。 场景二:孩子违反学校纪律,受了老师的批评,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 如果孩子主动的和家长说,我在学校受到了惩罚,我觉得不公平,我很生气。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也是家长值得骄傲的事。如果孩子不主动和我们说,我们可以引导着孩子说,孩子我看到你很生气,发生了什么事?你愿意和我说说吗?孩子可能说:我在学校受到了惩罚,我觉得不公平。家长说:你是不是很生气?孩子可能说:是呀,我很生气,气得我都想杀人。家长说:你这么生气呀!我不知道如何帮助你,我能抱抱你吗?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后,家长的任务基本完成了。孩子的情绪发泄出来以后,他一定会分析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他也一定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高兴时,我们如何陪伴孩子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高兴的事情说给我们听。当孩子分享自己高兴的事情时,我们认可就可以了,也可以复述一下这件事中你感兴趣的部分。不打压,不过分拔高。打压对孩的伤害很大,这个我们就不说了。过分拔高给孩子带高帽,也对孩子的伤害很大,因为孩子害怕自己从家长哪儿得到的评价被证实是不真实的,孩子做事时往往会越来越畏手畏脚,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的力量。 有效陪伴是一件挺难的事。虽然我们做不到百分之百的有效陪伴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有效陪伴的比率,尽可能的释放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提高有效陪伴的比率,我们始终在路上。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