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尊重是家庭教育的前提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孩子并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长们始终关注并思考的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包括先天的素质、成长环境、秉性、身体及智力发育等因素在内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而且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接受事物的方式及效果。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

常有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孩子很多知识或信息。在我国,二三岁的孩子会背上百首古诗或能进行百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不鲜见。而实际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27岁)尚处在前运算阶段,虽然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开始能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们的心理表象还是直觉的物的图像,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这种忽略孩子认知发展水平的知识灌输,对于一般智力水平的小孩来说,短期内似乎确实显现出不一般的效果,让家长们觉得很自豪,而无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感受。就象只有一两饭量的小孩,家长非要他一口气吃二两(或更多)的食物,小孩也许能吃得下,但是他吃的时候超过了自己的饭量,就会吃得比较艰难,而且吃多了消化不了也不舒服。还是多大的孩子办多大的事比较好。

所以,家长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他的脾气性格、喜怒哀乐、兴趣爱好等等,同时也要具备一些关于教育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需求与特点,避免因无知而无畏的现象发生。

了解了孩子,就会对孩子有一个中肯客观的评价,并且就这个评价与孩子达成共识,即这个评价是孩子目前的现实情况,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是以此开展学习的基础,是一种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认可并接受的状态。

二、     激发、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

学习班,或者家长评估哪个班儿实用价值或发展前景等好就让孩子上哪个班儿,而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其结果,有可能是孩子学得很好,取得了家长期望的成绩,得到家长的肯定或鼓励,从而愿意继续进一步提升自己;也有可能是学习班没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或孩子没能达到家长的期望而产生了挫折感,有些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打击;还有部分孩子因为不喜欢或感觉自己的意愿不被尊重而采取自我伤害等极端反抗方式的个例。

    其实,兴趣是什么?兴趣,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快乐源泉,是让孩子身心愉悦的美好感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到各类事物,和孩子共同去发现他感兴趣、真心喜欢,甚至是有天赋的所在,然后寻找并提供资源予以培养。一旦孩子选择了上学习班,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这时,学习班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家长培养的是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     尝试与挑战

在正常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进行一些有

难度,但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项目,比如户外拓展、科技小制作、智力解题等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技能的任务。孩子必须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借助资源,组织实施等一系列步骤才能成功完成任务。成功了,意味着孩子能力的提高;失败了,也并不可怕。要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不过是走向成功的必走的一步,他的能力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否定,它只是说明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通过不断的努力,他能够做得更好。

    在每一次尝试之后,都要求孩子有一个回顾与自我评定,内容包括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自己的优缺点、可以改进提升的地方,以及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东西等等。经常进行类似的挑战尝试与经验总结,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同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失败。

四、     与孩子共同成长

上述了解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尝试挑战难度项目,回顾与经验总结等等,都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独立的具备思想与好恶的社会的人来加以尊重的。这种尊重给予孩子以正向的引导与激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反馈回来的种种信息,也促进家长的成熟与成长。首先,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遇到不懂不会的要想办法弄懂弄会,这是知识与技能的增长;第二,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创新思想和创造性思维会冲击成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开拓家长的眼界与思路;第三,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孩子成长反馈的信息,以及教育过程中家长自身的思考与感悟,都在不断地修订家长的思想与行为,这是家长心智的成长。

因此,家庭教育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它既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家长自我完善的过程。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