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显著特征就是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如孔子所说的“芝兰之宅”。
学生来自一定的家庭,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家庭环境有软环境、硬环境、内环境和外环境等,软环境指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如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硬环境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如家庭资源和父母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内环境指自己家里的人或事,不被外人容易获知;外环境指家庭外的,如家庭的周围环境、外部人际关系等。
如何通过改善家庭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家庭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在家庭内部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家庭成员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情绪和情感氛围,这个氛围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良好家庭心理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情绪愉悦、性格良好,学习积极,更能将父母的理解、期望和热爱转化为激励自己成长成才的驱动力量。通常一个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最主要原因就是家庭心理环境出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
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必须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首先,家长应建立恰当的父母角色,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增进亲子感情和相互了解;父母还应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其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事情;平时父母要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子女谈心,倾听其心声;此外,父母不要把社会角色带到家中,不要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将自己的坏心情迁怒于孩子,更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家长的姿态随意发脾气。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只在幼年时期,而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积极、乐观的家庭心理环境,家长善良、正直的为人处世方法与态度,都会在耳濡目染中对孩子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家长对于精神上的追求,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会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这些问题。通过这种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可以不断的向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力,输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构建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
积极的文化环境可以成为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催化剂。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家庭文化环境的设置都应放在重点位置,因为这会持续地影响孩子品格的形成,熏陶情感的发展。
因此,家长要多花点心思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可以通过布置家里的物品,进行有文化品味的装饰,添置文化用品,设计专门的书房、书柜,购买各种类型的书籍,烘托出一种家庭文化氛围,这会自然的熏陶孩子对文化的认知与感受。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家长的学习带动。如家长有意识的进行阅读,不但自己多读书,还陪伴孩子阅读;为孩子购买合适的书籍,和孩子分享阅读的感受,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让孩子在书的世界中成长,在文化的感染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此外,家长对闲暇生活时间的利用和有意义的追求也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孩子。如对音乐或其他艺术的喜好、对体育活动的热爱等,既丰富了家庭生活内容,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生活情趣。一句话:给孩子怎样的文化熏陶,孩子将来就会养成怎样的性格和行为方式。
三、改变家庭的家教观念
一提家庭教育,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如何教育孩子,其实家庭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孩子心理发展历程,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与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方法。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为”,家长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环境的特点。有的家长是专制型的,往往要求孩子一切听从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反叛情绪严重。有的家长是忽略型的,对孩子往往采取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态度,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得不到父母关心,容易产生孤独感,形成攻击、冷酷的不良行为与品质。
在改变家教观念过程中,要抓住家长在儿童观、成才观、责任观、亲子观中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努力改变,形成科学的育人观。这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教育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创设和改善以上几个环境,家庭教育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