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计量经济学(Economitirca)》上发表了著名的《前景理论》一文,大意是说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人的行为往往不能用理性行为来描述[1]。 当家长面对孩子错误时,家长的行为也符合前景理论,父母一般会对孩子采取心理攻击或者体罚这种不理性的行为。笔者通过对342名小学生的母亲进行《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的调查发现,母亲现在对孩子的惩罚现象十分普遍,且惩罚频率也非常高,其结果和以往的研究也是相符的[2-4]。在调查中,有99.4%的母亲对孩子实施过非暴力管教,在近一年内对孩子的非暴力平均次数为21.56次。,93.9%的母亲对孩子实施过心理攻击,近一年平均的心理攻击次数为22.68次。86.8%的母亲对孩子实施过身体攻击,在一年内对孩子的身体攻击平均次数为17.07次,其中轻微躯体暴力的平均次数为9.55次,严重躯体暴力平均次数为4.88次,非常严重躯体暴力为2.65次。对于小孩子犯错,家长的行为反映出了一个基本态度:孩子犯错误是不应该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心智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处理事情来也容易片面化和极端化[5],作为父母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可为什么父母就是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 父母对孩子的不理性甚至是暴力的行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心理?
1.父母对犯错孩子施暴的原因
如果说孩子犯错是起因,那么由犯错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才是真正导致父母施暴的幕后推手。这些不良后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父母需要承担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面子成本。
(1)弥补错误需要经济成本,而这个成本是在父母预算之外的。孩子打坏玻璃,就需要赔偿玻璃钱;孩子弄坏手机,就需要重新买一部手机……这些突然的花销让父母措手不及。本来父母可能需要这笔钱去旅行,或者添置衣物,或者去给孩子报培训班,现在全部都泡汤了。父母在心理上接受不了,可能就把气洒在了孩子身上。
(2)孩子犯错可能让父母有失颜面。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别人打伤了,医药费先不说,对方家庭可能会针对这件事不依不饶,甚至还是闹到周围邻居皆知。邻居知道后,就会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父母内心里面接受不了,就会打骂孩子。
(3)解决错误需要耐心和时间。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为孩子的错误买单。父母需要挤出自己的时间来处理这件事,如果牵涉到对方的损失,父母还需要耐心来处理,需要送上关怀和资金。这种麻烦事自然不会让父母欣然接受。
在以上三点原因中,第一条涉及到经济学的变量,父母需要经济支出;第二条关系到社会变量,人际关系和印象管理方面;第三条和父母的态度相关,父母没耐心处理麻烦事。这三点正好印证了经济心理学的一个结论:经济行为不仅要用经济学的变量(收入、支出等)加以说明,还要把心理学的变量(态度、推测等)、社会学的变量(群体、地位、作用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目的[6]。
在小孩子犯错的行为中,惩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背后涉及到经济心理学的一些变量。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泰勒曾用心理账户来分析行为。心理账户是指人会把有限的认知能力分门别类,来应对不同的事情。这就好像人为每一种消费支出都建了个账户,每个心理账户都有自己的预算和参照点,这就导致各个心理账户之间对“一块钱”的评价往往不同,因为参照点不同。心理账户如果对同一块钱的评价不同,就很难转换。而各个分门别类的账户之间转换困难,导致了人类行为系统性偏离理性行为[7-8]。如今许多家庭都用这套机制来评估、调节和处理家庭的预算。泰勒指出每个人都会使用心理账户,只是有的人不自知而已。通俗地说,为什么很多家庭主妇不会用交水费的钱来交房租?大家都明白钱是可替换的,但是当我们在心里设定不同的账户时,即默认不同账户间是不同的。
现在国内很多家庭没有为孩子的错误成立心理账户,当孩子犯错需要父母买单时,由于事出突然家长一般都会冲动行事,遇到脾气暴躁的母亲,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身体虐待。如果父母为孩子准备一个犯错账户时,在思想上父母是默认孩子可以犯错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就不会因为这笔账户的花销影响到其他生活花销,自然也会容易接受孩子的犯错行为。
2.家庭要为孩子的犯错成立心理账户
家庭成立犯错基金,对于孩子、父母以及整个家庭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那么父母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由于孩子犯错,需要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面子成本,所以在具体行为方面,我们主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操作。
(1)经济成本
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金钱花销。孩子作为犯错的当事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需要为孩子的行为负责。所以,犯错基金既需要孩子出钱,也需要家长出钱。
当然由于孩子现在还属于未成年人,不具备外出挣钱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压岁钱入手,孩子拿出压岁钱的10%-30%来为自己的犯错行为买单。通过这一行为,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也可以使孩子从自己的犯错行为中吸取教训,慢慢学会自律。
作为家长,我们已经具备了经济能力,所以可以拿出自己月工资的5%-10%来为犯错基金投资。通过这一行为,家长就会慢慢接受孩子的犯错行为,进而拿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犯错。
(2)时间成本
当小孩子犯错时,很多家长的行为一般是简单粗暴的,要么打一顿,要么骂一顿,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更不用说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了。家长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惩罚孩子身上,这样并不能使孩子以后的行为变得更好,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因为家长的惩罚变得胆小怕事,变得唯唯诺诺,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家长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当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时,我们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心,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行为上。当孩子犯错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棍棒,而是给予关怀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孩子经历的一些事情等。家长可以静下心来和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初衷。孩子有时候可能是好心办坏事,家长此时一定不能急,不能躁。
解决孩子问题,需要时间和精力。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比较忙,许多时间都是靠金钱换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成本也可以归为经济成本的一部分。在经济成本中,可以根据孩子犯错时所花费的时间长短来来衡量时间成本。
如果孩子犯的是大错,家长需要花费半天或者几天的时间来处理,那么家长就可以从经济成本中抽走一部分钱,如15%-30%来为换取自己的时间;如果孩子犯的是小错,不需要花费父母多少时间,家长就可以拿取一小部分,如1%-5%作为花费时间的费用。
(3)面子成本
孩子犯了一些打错,让父母颜面扫地。家长在心里面肯定不好受,那么作为当事人的孩子,能够做些什么呢?孩子可以通过做一些家务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如帮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洗脚等。
家长也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思维。不能把孩子犯错看做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知道:没有哪家的孩子不犯错误的,没有哪家的孩子生来就懂事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让孩子做出改变。如果家长在事后还经常拿孩子犯错说事,犯错基金中的一部分钱。如5%-10%就可能要归为孩子所有,作为孩子的精神损失费。
3.成立心理账户的注意事项
在犯错基金成立前,家长和孩子需要开一个家庭会议,告知犯错基金成立的一些事项等。同时商讨一下具体的执行之道。
(1)如果孩子没有压岁钱怎么办?对于一些孩子而言,他是没有压岁钱的。这时家长就需要和孩子约定好,家长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孩子压岁钱的预支。家长可以拿出3000-10000万作为一年的犯错基金的开支,至于每个月的犯错基金的开支,家长可以拿出月工资的5%-10%。当然具体的费用,也需要根据孩子之前的犯错频率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综合考虑。
(2)如果孩子这一个月没有犯错怎么办?如果孩子这一个月没有犯错,这个月的犯错基金就可以供下个月使用。
(3)如果犯错花销很大,犯错基金的钱不够用怎么办?这就需要孩子和家长商定好,可以提前预支下个月的犯错基金。如果此等情况连续出现三次以上,家长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问题所在。如果孩子占主要责任,家长就可以选择让孩子交出全部的压岁钱作为犯错基金的来源。
(4)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比较小,月末犯错基金还有很大一笔钱怎么办?此时家长就可以酌情考虑下个月的犯错基金数额是不是可以调整,或者这个月的剩余款直接转为下个月使用。
(5)如果父母不按约定,直接打孩子、骂孩子怎么办?这时父母也需要为自己的买单,把犯错基金的一部分钱如15%-30%归孩子所有,如果由此造成犯错基金经费紧张,家长就需要加大自己的支出额度,由月工资的5%-10%变为10%-15%等。
(6)如果一年的犯错基金没有用完怎么办?这时父母就需要在银行给这笔费用专门成立一个账户,作为孩子的成长基金,等到孩子18岁后,这笔钱自动归孩子所有。
(7)除了经济成本外,我们也需要考虑时间成本。父母需要每月拿出1-3个工作日来处理孩子的犯错问题。如果这个月孩子没有犯错,父母没有花费时间成本,那这个时间就可以归为下个月使用。如果下个月孩子发出陪伴邀请,父母就要欣然接受。
父母一旦和孩子协商好犯错基金的注意事项,就需要遵循这个约定。当孩子但错时,询问事情缘由,为孩子的犯错买单(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面子成本)。 如果违背此协议,家长就需要支出相应的费用。
参考文献
[1]李睿. 前景理论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论坛, 2014(2):214-222.
[2]陈晶琦, 孔艳秋, 李向梅,等. 小学生父母对子女躯体暴力行为的现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9):703-707.
[3]刘莉, 王美芳, 邢晓沛. 父母心理攻击:代际传递与配偶对代际传递的调节作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3):328-335.
[4]邢晓沛, 王美芳. 父母体罚与小学儿童适应的关系[C]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2010.
[5]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J]. 2004.
[6]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指向 - 何党生 - 价值中国网 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icle/2006-6-12/33981.html
[7]两句话读懂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http://dajia.qq.com/original/category/lhf171010.html
[8]Camerer C, Babcock L, Loewenstein G, et al. Labor Supply of New York City Cabdrivers: One Day at a Tim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12(2):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