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家教心主张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走进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内动力

在华师大进修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就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点给你们了。”见此情形,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朋友的女儿一开始学古筝很喜欢,为了让她学得更努力,朋友采用物质奖惩的方法刺激她,一开始效果很明显,后来就不那么明显了,好几次因为叫她练琴母女俩发生冲突,最终那孩子放弃了古筝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物质刺激是外部动机,朋友用钱、物等刺激去控制孩子的行为,时间一长,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内在动机,忽略了弹琴本身的快乐与意义,在她心目中,弹琴时为妈妈做的,自己并不是自己学琴的主人,所以做事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

女儿读小学后,为了培养和激发她对学习的兴趣,端正对学习的认识,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如何让孩子的内部动机得以唤醒。

一、“我是奶奶的小老师”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女儿因为没有拼音和识字的基础,所以学得很吃力,有一次她眼泪汪汪地对我说:“妈妈,我不考北京大学了,我看我连小学都不能毕业了。”一个自信满满的孩子刚上小学就对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否定性评价,我得想个办法帮她搬走心中的巨石,体验学习的成就感。碰巧,婆婆想学电脑,但是不会拼音,我们一合计,就跟女儿商量:“拉拉,我们想请你做奶奶的小老师,教奶奶学拼音,让她以后可以学电脑,不知道你有没有空?”她高兴地答应了。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她先完成自己的作业,然后一板一眼地学老师的模样教婆婆发音和书写,当婆婆没有掌握的时候,她会耐心地说:“奶奶,没关系,我把拼音录在复读机里,白天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听着复读机继续学。”当客人来我家的时候,婆婆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她:“我孙女现在是我的老师了,她教我拼音不仅发音准,而且很有耐心。”大家听了称赞她是个好学生、好老师。

教婆婆学拼音,不仅巩固了孩子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的成就感,提升了她的自信心,让她对学习充满热情。

二、“自己与自己比”

女儿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她的字写得很慢,十个字有时要写上两个小时,很多老师也反映她做事动作慢,忍不住开始数落:“你看某某同学,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写得快。你动作能不能快点?很多老师都说你动作太慢了。”一开始,她对我的批评没有作声,擦擦写写,速度依然很慢。后来我再扬起音调数落的时候,她气嘟嘟地说:“每次催我写得快,每次把我的缺点跟别的同学比,我就是个笨蛋。”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其实孩子上小学后,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我总是拿她不足的地方与表现好的同学做比较,无异于把一盘冷水把孩子从头浇到脚地。我真诚地跟她做了道歉:“谢谢你提醒了妈妈,其实你进步已经很快了。你写字慢是因为想把它写得更好,做事慢是想把事情做得更周到,是吗?”她听了开心地说:“妈妈,你说的对,我动作慢是因为我想做得更好,希望能得到一个大拇指。”从此以后,我很少拿她和别的孩子比,根据实际情况,让她自己跟自己比。“拉拉,这段时间你做作业速度提高了很多,以前需要两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你真棒。”    实事求是的评价,让她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更加上进了,做作业速度加快了,玩的时间自然也多了,在快乐中,她踏实地学习,享受着学习。

“横比”,多“纵比”,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让她自己与自己比,引导她把注意力放在寻找自己的进步点上,在成功的体验中点燃学习的动力。

三、“幸福的卧谈会”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熄灯后,女儿说:“妈妈,我们聊聊天吧,好久没有这样和你说话了。”我说:“好啊,你先说吧。”她开始从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说起,说到了最近的苦恼,“昨天,我的那些好朋友又叫我绰号了,朱米粒拉拉面”……葛老师明明说过不能起绰号,她们又叫我绰号了!  我说:“你觉得同学们给你起绰号是在嘲笑你的名字,那你喜不喜欢你的名字啊?”“喜欢,我的名字可以象绕口令一样叫,朱米拉、拉米朱、米拉朱、朱拉米,很顺口,我讨厌她们给我叫别的名号。”“你和爸爸不是也给妈妈起了绰号吗?刘胡兰、江姐、程老二,同学们给你起绰号,我觉得是大家重视你,而且有些绰号还蛮好听的,你看拉拉面叫起来就像一个品牌如果你不喜欢哪个绰号,当她们叫的时候不要回应,如果你对某个绰号不反感,就回应她们,这样她们就不会叫你不喜欢的那个绰号了。”“谢谢妈妈,现在该你说了。”我真诚地跟她分享了最近的一些事情。最后,她说:“妈妈,我觉得这样聊天挺幸福的。以后我们每个星期六都这样聊天,好不好?”

    卧谈会,架起了我和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卧谈会,让我听到了孩子的心灵诉求,了解了孩子学校里的情况,也让孩子宣泄了负面的情绪,排解了碰到的问题,以轻松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的学校生活。

    自我的需要是最根本的动机。走进孩子的心灵,唤醒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把学习与愉快的情绪联系起来,我们家长的美好期望一定会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得以实现。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