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自己的“魔咒”
——直视你的消极标签
[关键词] 消极标签;来源;弱小者角色;无助者角色
[活动理念]
本节活动课的主题属于自我认识的范畴。选定消极的自我标签作为切入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假设:高中生善处于自我意识的整合形成期,他们需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自我同一性。而在这个过程中,消极的自我标签往往使他们陷入僵境而停滞不前。他们或者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失去信心,或者无法克服焦虑、压力而主动退缩,放弃追求。消极标签的种种不良影响最终会导致他们难以发现真实的自我,并造成自我的混乱。因此,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消极标签重新进行深入的批叛,并努力做出改变具有深刻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够在识别消极标签背后隐藏的潜意识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质疑支撑消极标签的证据,从而打破消极的认识定势。
2.体验由真实面对消极标签所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焦虑。
[活动方法]
讲授、讨论、情境体验、游戏
[活动准备]
制作自我消极标签表(包含四个活动)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一)情境:
马尔茨是美国著名的整容医生,在为病人做整容时,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他。他说:“改变一个人的外貌似乎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生性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变得大胆而无畏;一位‘笨’男孩变成机灵聪慧的少年,后来还成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员……但是他很难解释的是:如果外貌改变了,就能让人重获自信和聪明,那么为什么也有一些人脸部焕然一新却始终死性不改?
思考:你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二)引入术语:自我标签
师:马尔茨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用来描绘自己的“心像”。他认为,真正起作用的是每个人的心像。这幅心像即是心理学所指的“自我标签”,即用来描述自己、形容自己,成为自己身上的标志或特征的词句。
(三)呈现主题
心理学研究发现,自我标签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它能控制着一个人的行为,使我们变成标签所描绘的那样。尤其是消极的、否定性的标签,不恰当地使用,常常使我们陷入困境,不利于我们成长。(ppt展示主题)
二、不完美的自己——你的消极标签是什么?
师:每个人似乎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认识,总是不那么完美和有缺陷。比如:我不善于表达、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人、我过于谨慎等等。甚至有些人还会觉得优秀的自己过于完美、认真的自己过于执着、细心的自己过于谨慎……
(一)活动一:
写下你认为你自身的一个最显著的消极标签。
(教师可以先作一个范例进行自我表露。例如:我并不善于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学生分享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着消极标签,让学生积极去搜索自身的消极标签。同时通过教师的自我表露,打消学生可能存在的担忧。)
三、谁制造了这道“心灵伤疤”?——消极标签的来源
师:看着自己写出来的消极标签,有没有想过它从何而来?它可以说是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经过你的同意而贴上去的。
(一)个案一
高一学生小艾有一个心病:每次别人肯定他时,他内心总是感觉特别不舒服和焦虑,并会谦逊地回应:不是那样的。尽管在大多数时候,他也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务,学业成绩也保持在中上水平。但他深信:“我其实并不那么优秀。”
原来,上初中前,小艾一直是家人和老师的骄傲,特别优秀。毫无悬念地以为一定能考上市里的重点初中。而结果,他严重发挥失常,最后去了一所普通高中。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之后,当面对亲朋好友,他解读到的只有失望、惋惜和指责。平时跟他要好的同学和关心他的老师也都似乎疏远了他。这让从小到大受光环一直围绕的他几乎崩溃。后来有一天晚上,他似乎想通了:如果我真的优秀,那我肯定不会考砸;大家都只喜欢厉害的人,像我这样差劲的人,肯定不会受到大家的关注。慢慢地,他也接受了自己并不优秀的事实。
思考:
小艾的消极标签是如何贴上去的?
(师总结,见表1)
表1 谁制造了这道“心灵伤疤
小艾的消极标签 |
我其实并不是那么优秀的。 |
|
来 源 |
现实依据 |
中考发挥失常,去了一所普通高中。 |
他人消极反馈 |
亲戚的失望、惋惜,同学和老师的疏远。 |
|
自我的偏执反省 |
如果我真的优秀,那我肯定不会考砸;大家都只喜欢优秀的人,像我这样差劲,不会有人关注。 |
(二)活动二:
写出支撑你的消极标签的三个来源。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根据以上所讲的消极标签的三个来源,寻找证据填写。)
(三)学生分享
(师总结:同学们很努力想从这三个来源中去找到各种证据来告诉别人,你就是消极标签中所描述的那个人。大家似乎对它深信不疑,而实际上,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程度有多高?我们为什么会执着于自己就像消极标签那样?)
四、我们为什么如此相信?——消极标签的背后
师:心理学研究发现,消极标签有它让人很难觉察的功能,它的背后常常隐藏有不易发现的两个角色。
(一)个案二
高一女生小佳,初中在镇上一所普通学校就读。三年初中,她学习勤奋、出众,中考时成绩出色,考上了自己心仪的重点高中。但是,从新学期一开始,一想到高中课程难度会提高很多,一想到重点学校的同学的学习基础要好得多和努力得多,一想到家长家长曾经对她寄予了深厚,她就感到危机重重。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她的成绩在班上是倒数,这让初中三年从来没有掉出年级前5的她痛苦不己。之后,她不断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想到,她的能力水平其实并不能够让她考上这样一所好学校的,中考那次纯碎是自己发挥的好。接着,二次月考、三次月考……她的成绩似乎一次次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其实我学习并不那么好,我的“好”只是偶然。后来,她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努力,渐渐地习惯了自己是班里的后进生。
思考:
(1)你相信她考上重点高中靠的只是运气吗?
(2)为什么在她一次次遭受打击后,她开始把考上重点学校归因于中考时运气好而己?
(3)当她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后,她变得什么样?
(二)消极标签背后隐藏的两个角色
(1)弱小者角色——你在否定什么?
师:对应上述的问题2,这种解释的方法即是消极标签中的弱小者角色(见表2)。弱小者角色的心理语言是:我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不好。弱小者角色通过否认自己,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目的。
(2)无助者角色——你在逃避什么?
师:对应上述的问题3,这种解释的方法即是消极标签中的无助者角色(见表2)。无助者角色的心理语言是:我既然已经是这样了,那我还能做什么呢?无助者角色通过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寻得自我安慰,以逃避自身的责任为目的。
表2 识别消极标签背后隐藏的两个角色
消极标签 |
其实我学习并不那么好,我的“好”只是偶然 |
弱小者角色 |
她通过否定自己,这样她就不用去面对自己实力下降的现实。也不用去面对因为自己实力的下降而带来的焦虑、痛苦和不堪。 |
无助者角色 |
她通过给自己贴上了消极标签,似乎让人接纳现实,减少无谓的抗拒,于是也不需要再作出努力。 |
(师总结:消极标签背后的这两个角色都是通过潜意识的层面间接影响着我们。可能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但是实际上它却以弱小者和无助者的角色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被动和无助。)
五、冲破“魔咒”的控制
师:我们己经发现,消极标签并不那么可靠。虽然它能够在某些时候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是却以逃避自身的责任为代价。消极标签所掩盖下的弱小和无助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我们需要冲破它“魔咒”般的控制。
(一)识破消极标签背后隐藏的角色
活动三:
识破你的消极标签背后的角色。
规则:从班级里随机挑选两到三位同学的消极标签,然后全班同学自由讨论,一同识破。注意被选择作为识破对象的同学要匿名。
(师总结:识破这两个角色可能会让我们自身感到惊讶、焦虑与不安。因为,它会是一个人极力想否认的东西。而只有鼓起勇气去直面它,我们才有可能走出它的控制。)
(二)质疑支撑消极标签的证据
活动四:
质疑你的消极标签(从三个来源)。
规则:从班级里随机挑选两到三位同学的消极标签,然后全班同学自由讨论,一起找证据质疑。注意被选择作为质疑对象的同学要匿名。
(首先以小佳的消极标签为例子,进行质疑。见表3)
表3 质疑小佳消极标签的来源
消极标签:我其实并不是那么优秀 |
质疑证据 |
|
来 源 |
现实依据 |
例如: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否认整个人;而且成绩也不能代表全部。 |
他人消极反馈 |
例如:别人可能只是针对成绩本身,而自己却由于自卑而过度敏感。 |
|
自我的偏执反省 |
例如:再优秀的人也可能遭遇失败;有些人很普通,但是同样可以受到大家的喜爱。 |
(师总结: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通过“我”这面镜子在窥视着世界、他人和自己。因此,对自我的认识也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个人性。从这一点上说,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去质疑和反问,以认清真实的自己。)
(三)接纳改变过程中的困难
师:人往往害怕改变,这就导致消极标签一旦被贴上,我们宁愿选择退缩而不去直视它。因此,除非你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不然你就难以逃出消极标签的“魔咒”。
活动五:
交叉手指实验
1.实验过程
(1)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连做三次。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
(2)请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有什么感觉?
(3)再继续游戏,请按照实验第2次的交叉动作,稍用力重复一次,有什么感觉?再不断重复30次,有什么感觉?
2.讨论与分享
在“交叉手指”游戏中,联系本节课的主题,你想到了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