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张,大趣味
——运用自然情景教学法提升自闭症学生需求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
白静 黄颖(北京市朝阳区安华学校,北京100011)
关键词:自然情景教学法;自闭症;需求表达能力
【活动背景】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以及特殊儿童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培智学校的学生群体数量逐年增加。学生的障碍类型也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主要以智力障碍为主拓展到现在不仅包括智力障碍还包括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和多重障碍等。教育需求和康复需求逐渐增大。在这些教育和康复需求中,言语语言沟通是学生和家长最为迫切和关注的内容之一。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均表现出言语语言沟通障碍,并且甚至由于言语语言沟通障碍引发情绪行为问题。
2016年国家颁布了《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其中在康复领域,沟通与交往作为一个分领域。培智学校有大量存在言语语言沟通障碍的学生。在授课方式上,由于师资有限学生的需求人数很大,大多数学生需要采用集体教学或者小组教学的形式。而在集体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满足集体教学或小组教学的方式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迫切需要新的教学方式的产生。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对于游戏活动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游戏环境则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在言语语言沟通能力中,提要求能力是由学生的动机引发,与学生的需求直接相关,且部分学生由于提要求能力的缺乏而引发情绪行为问题。因而,探索通过自然环境训练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需求表达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设计依据】
理论依据
(一)语言行为里程碑介绍
VB-MAPP全称为Verbal Behavior Milestones Assessment and Placement Program,翻译成中文即为语言行为里程碑 评估及安置计划,它是由马克·桑德伯格(Mark Sundberg)编写而成。下面小编就简称为语言评估,语言评估是一个呈现学生语言和其他相关技能的实际情况、跟踪学习进度、进行目标调整和提供效果量度的一个工具,整合了ABA程序和教导方法以及斯金纳的语言行为分析,以便为所有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提供一个以行为为基础的语言评估程序。目的是与正常发展儿童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儿童语言习得和学习存在的障碍,确定个别化训练计划的目标。
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的项目包括十六项:提要求、命名、视知觉感知和样本配对、听者反应、LRFFC(复杂听者辨识)动作模仿、独立游戏、社交和社交活动、仿说、自发发声、互动语言、语言架构、集体和教室技能以及早期学术能力(数学、阅读、书写)。
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的机能包括:基础的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发声、独立游戏、社交技能和社交游戏、视觉能力、语法、集体活动和常规能力、学术能力
(三)语言行为里程碑阶段
第一阶段(九项评估):0-18个月
第二阶段(十二项评估):18-30个月
第三阶段(十三项评估):30-48个月
(四)测试要求
T:测试 O:观察 E:测试或观察 TO:限时观察
(五)语言行为里程碑各阶段内容(以提要求为例)
实践依据
本节课主题为《小纸张,大趣味》,利用纸的可塑性练习学生提要求和动作模仿的能力。通过撕纸、攒纸球、装饰纸球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要求训练中所用到的纸球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对于自闭症学生来说,感知和体验的活动会加深学生对物品的印象,使用学生自己创造的纸球,更有利于学生关注纸球。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运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球引导学生使用“我要XX(名词)”或“我要XX(形容词)的XX”句式进行提要求,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可以更有效地训练。
在教学内容综合领域设计方面,语言行为里程碑中提要求是其中一个领域,在设计活动中可以综合多个领域进行训练,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更丰富,也可以达到多领域训练的效果。本节课中主要是综合提要求和动作模仿两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设计的,主要侧重领域是提要求。
【活动目标】
一、动作模仿
1、学生能够听音乐节奏模仿“捏、撕、攒”的精细动作
2、学生能够在“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指令下模仿“撕、攒”的精细动作
二、提要求
1、学生能够用“我要XX(名词)”的句式提要求
2、学生能够用“我要XX(形容词)的XX”的句式提要求
3、学生能够自发地提出5种要求
【研究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运用自然情境教学法提升自闭症学生需求表达能力
【活动对象】
二年级的沟通与交往小组康复课学生
【活动过程】
研究活动设计: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教师讲解游戏过程中的规则和要求。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要达成的目标(出示模板列出每名学生的目标),学生选择达成目标的强化物
教学活动设计:1.播放上课铃声,拿出一日安排板,告知学生本节课为康复课2.组织学生坐好3.举行上课仪式4.教师拿出代币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并选取强化物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听上课铃声,跟着老师一起读一日安排板2.学生脚放平、腿并拢、小手抱臂放桌上3.学生起立,鞠躬问好4.学生悉知本节课内容,选取强化物
设计意图:建立基本的课堂常规。培养学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为的能力。
二、热身活动
研究活动设计:热身活动通过律动操、节奏游戏等,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择的活动最好能贴合主题内容或者与本节课目标训练点的前备技能相关。
教学活动设计:1.视觉追踪:教师询问学生想要玩纸吗?并且将纸在学生在学生眼前晃动,引起学生的关注,并引导学生主要看向晃动的纸。2.教师询问谁想要纸?3.动作模仿:撕纸4.教师播放音乐《拍蚊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撕纸5.总结活动,代币板奖励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眼睛看着纸,跟随纸的晃动进行视觉追踪活动。2学生提要求“我要XX”学生A:我要XX(颜色)的纸;学生B:我要XX(颜色)的纸;学生C:我要纸3.学生模仿老师撕纸4.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撕纸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追踪游戏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利用音乐活动模仿撕纸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觉醒度。
三、活动实施
研究活动设计:教师在自然情境或者创设的游戏情境中,从学生的动机出发,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游戏活动本身提出要求,或是学生提出与游戏活动相关的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一)制作纸球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体验了撕纸,那纸还可以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2.动作模仿:攒纸球3.教师拿出各种颜色的即时贴,询问学生颜色,并且引导学生贴在纸球上(二)好玩的纸球1.示范:(1)教师拿出纸球,向上抛出,引导学生关注纸球(2)并把球传给其中一名学生,教师说“我要红色的纸球”,学生将纸球给老师,教师并询问,谁想要纸球?2.提示-示范(1)教师呈现多种颜色的球,不同大小的球,并指着手中的纸球说:大的球;黄色的球...(2)教师询问学生谁想要纸球3.拖延时间(1)教师在学生眼前晃动球(2)教师再次呈现球,等待学生自发提要求4.随机教学(1)教师呈现彩纸、纸球,学生自发提要求。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关注老师手中的纸球2.学生模仿攒纸球3.学生提要求“我要XX”。学生A:我要XX(形容词)的即时贴;学生B:我要XX(形容词)的即时贴;学生C:我要即时贴4.学生提要求“我要XX”学生A:我要XX(形容词)的纸球;学生B:我要XX(形容词)的纸球;学生C:我要纸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攒纸球的活动增加学生对纸的感知,通过感知和体验的活动会加深学生对物品的印象,使用学生自己创造的纸球,更有利于学生关注纸球。运用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纸球引导学生使用“我要XX(名词)”或“我要XX(形容词)的XX”句式进行提要求,能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可以更有效地训练。
研究活动设计:1.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奖励兑换。首先教师给出不同的强化物,学生结合自己的意愿提出选择完成兑换,落实提要求的目标。2.消费强化物:如果选择的强化物需要及时消费的话,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体验强化物的乐趣。3.总结本节课内容,围绕活动内容及提要求的目标。
教学活动设计:1.总结学生活动表现,给予相应的强化物,计时1分钟2.播放下课铃声,举行下课仪式。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得到强化物的奖励2.学生进行下课仪式:下课起立,鞠躬和老师说再见。
设计意图:总结活动和消费强化物有利于激励学生下次活动更积极主动。
【活动效果】
研究效果:通过运用自然情境教学法提升自闭症学生需求表达能力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并提升学生的需求表达能力。
学习效果:学生的提要求能力得到改善: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生在自发提要求和形容词提要求的训练中,参与互动比例较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需求表达能力。
【活动反思】
研究结果反思: 1 活动内容可以灵活改变,在教学模式固定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学的主题活动不同进行内容的转换。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2.在对学生进行需求表达能力训练的康复小组课中,尽量将处于语言行为里程碑能力同一阶段的学生进行分组。3.对于个别不能安坐等尚不具备参与小组语言课教学的学生,需先进行前辈技能或者情绪行为的干预训练,然后再参与小组课。4.教师要开拓思路,创设更多符合自然情境的教学情景,设计更多的符合自然情境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5.教师要注重对不同学生偏好的了解和掌握,并努力是自己成为学生的偏好。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探索出一套运用自然情境教学法进行提要求训练的上课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活动准备,主要是进行上课仪式、选择强化物的活动。(2分钟)第二步热身活动,主要是进行律动操、节奏游戏等,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分钟)第三步活动实施,主要是运用自然情景教学法的策略进行教学。(20分钟)第四步是活动评价与总结,主要是评价、消费强化物、总结本课内容。(4分钟)7、自然情景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本节课通过“示范→提示-示范→拖延时间→随机教学”的自然情景教学策略的使用,针对自闭症学生提要求领域进行训练,利用互动、游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需求表达能力。
常规教学反思:一、优点:1.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康复课设计符合功能性的理念,考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几个游戏活动的组织由易到难,动静结合。例如:以动(热身活动)始,以静(撕纸、攒纸球等)收。2.运用自然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提要求目标的落实一方面是自然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是创设的游戏情境。关键是围绕学生的动机或调动学生的兴趣。前期需调查,过程中需施测,及时进行调整。3.课堂中的知识占比:一节课中新旧知识的比例为20%(新)和80%(旧)。二、缺点:1.纸的材质可以更丰富一些:在本节课教学中运用了彩纸,对于纸的材质的选择上过于单一。为了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与新鲜感。2.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加入生生互动: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
三、改进:1.纸的材质可以更丰富一些:可以在后面的课堂中加入瓦楞纸、皱纹纸、报纸、手纸等不同材质的纸,也会更加贴近生活进行泛化学习。2.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加入生生互动:应该适时提供生生互动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同伴和泛化。
经过不断摸索和研讨,逐步摸索出的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不仅需求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同伴间的互动能力。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自然情境教学法提升自闭症学生需求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CDDB22293)阶段性成果